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游记》和《红楼梦》对道教的讽刺

作者:归途如虹

No.1

道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也是被很多有识之士所抨击的宗教。因为道教虽然名曰宗教,其实太具有世俗功利色彩,不具备终极关怀和终极思考。为什么?因为道教不思考死亡问题,不构建彼岸世界,中国人信道教往往是为了求长生,看风水,练气功,追求现世的享乐。

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就对道教有辛辣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2

《西游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游记》产生于明朝。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沉迷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宠信道士。《明史纪事本末》里就有“世宗崇道教”专节,其中记载到:“嘉靖十五年春正月,加致一真人邵元节道号,赐玉带冠服。”《万历野获编》里记载到:“今世皆重红铅,亦炼童女经事为药进之。不特士人为然,即嘉靖中邵、陶、顾、盛之徒,咸以此致三公六卿。”皇帝为求长生,不惜残害无辜少女,结果上行下效,社会上乌烟瘴气。道士们为了获取权势而祸国殃民的奸佞嘴脸可见一斑。

对此,《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在作品里对嘉靖帝的昏庸无道和道士们的扰乱朝纲做了辛辣讽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丘国里发生的荒诞故事。

网上有一个梗,电视剧《西游记》里有许多“废话文学”,最经典的就是唐僧问老者比丘国为何改名“小儿城”,老者的回答相当于把问题重复了一般。这段情节原著里没有,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是废话,而是别有深意。因为老者不敢和唐僧说实话,只能回答得模棱两可。所以,老者说的废话表明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的无可奈何。老者不是故意说废话,而是只能说废话。

《西游记》原著里的表述更加触目惊心。金亭馆驿里的驿丞在唐僧的一再追问下不得已说出比丘国改名,大街上放鹅笼的真相,是因为国王无道。驿丞说道,“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国王被妖道诱惑,因为耽于享乐而生病,又听信妖道谗言,为了延年益寿要吃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为人父母者,自然是万般不舍,但是连哭泣都不敢,只能用更改国名的方式表达愤怒,这是多么惨无人道的事情啊。

我过去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寿星老如此大方地把三个枣给比丘国国王,不让这个残忍的国王自作自受。我现在觉得,比丘国国王之所以昏庸无道,白鹿精变的道士负有主要责任。白鹿是寿星老的坐骑,寿星老治好国王的病是责无旁贷,是为自己管教下属不严赎罪,也是希望比丘国国王可以吸取教训,痛改前非。

《西游记》里讽刺道教的地方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加赘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3

《红楼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道教同样是讽刺得毫不客气:贾敬为了求长生终日和道士们胡羼,结果自食恶果,因为误吃丹砂暴毙,曹雪芹在第五回里写到“箕裘颓堕皆从敬”,对其进行批判;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和赵姨娘一起陷害王熙凤和贾宝玉;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善于溜须拍马,还干预贾宝玉的婚事,被贾宝玉厌恶;王道士“王一帖”只不过是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人。

可以说《红楼梦》里的道教人士虽然披着宗教的外衣,却比世俗之人更加世俗且邪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本身人品低劣,而是因为道教本身就和信仰无甚关系,太世俗,太虚伪。

在这里我想具体说一下贾敬的死,这件事极为荒唐。尤氏居然“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结果,“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而伤了性命的”。道士们为了推卸责任,居然说贾敬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用佛教理论解释贾敬的死,可谓不伦不类。

很多人觉得曹雪芹是借贾敬的死影射雍正的暴毙,我觉得有道理。不管是否如此,贾敬的死证明了道教本身的荒诞虚妄,证明了迷信道教之人的愚昧无知。

现如今,尽管崇尚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利用道教招摇撞骗的人还是存在,也有部分缺少文化,思想落后的人上当受骗。所以,大家一定要破除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导人向善,但是封建迷信真的是害人不浅,信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