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暗杀 密谋已久
1934年11月13日深夜,戴笠收到一封密电,短短12字:“一部二十四史,已在杭州购得。”
戴笠立马将此事汇报给了蒋介石。
密电中,“二十四史”,指的是《申报》总经理史良才;“在杭州购得”,是说在杭州干掉了他。
这是一次暗杀,可明眼人都清楚幕后主谋是谁。在蒋介石面前,史量才不听话,骨头硬。敬酒不吃,那就只能吃罚酒了。
史量才当年的秋水山庄
10月开始,史量才因胃病复发,携家眷去杭州寓所秋水山庄疗养。11月13日,他从杭州返回上海,同行的有妻子沈秋水、内侄女沈丽娟、儿子史咏赓、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和司机。
秋水山庄内景,以《红楼梦》中“怡红院”为蓝本
特务提前得到消息,早就沿途踩点,选在浙江海宁境内下手。
尽管史良才已有防范,坐的是保险汽车,但特务用的是驳壳枪和强力式手枪,洞穿力极强,保险汽车不保险了。
史量才的保险汽车
他们先拦道,见史量才的汽车开来,立马开枪打死了司机,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邓祖询被误认为保镖,也被当场击毙。
其他四人自车厢逃出,拼死躲跑。史量才身体不好,跑得很慢,慌乱中逃进一所茅屋,从后门穿出,躲在屋后一干涸的水塘里,被追来的特务发现,连开数枪,有一枪打中头部,史量才当即倒下。
凶手见目的达到,立马坐车扬长而去。
枪响停止半小时后,史咏赓返回出事地点,向航空学校借来了卡车,将三人遗体运走。
以上细节出自《史总经理遇难始末记》,刊于《申报》。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这是身为报人的史良才最著名的言论。“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副刊“自由谈”抨击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大胆采用左翼作家的杂文,鲁迅的杂文集《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全是给“自由谈”投的稿,还有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都是“自由谈”的撰稿人。
史量才曾与蒋介石会面合影,照片上两人微笑和气,维持表面的融洽,在避离镜头之后,蒋威逼史:“不要把我惹火,我有100万兵……”史豪迈地回应:“对不起,我手下也有100万读者……”
与国民党政府一系列的冲突,拖曳着史量才一步一步迈向惨死的结局。
沈秋水抚琴祭夫
然而,他的人格,就是《申报》的报格;他的惨死,就是《申报》的永生。
敢于秉笔直书需要勇气。坚持秉笔直书,能够死于信仰,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02 人有人格 报有报格
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中,何书桓、杜飞、陆尓豪都供职于《申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单位时,总掩不住一脸自豪。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又是当时最牛报刊的无冕之王,自豪是难免的。
事实上,《申报》被称为“旧中国的历史全书”和“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历史全书”说明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出版时间最长”说明读者多,受欢迎,影响深远。
如此卓越的中国报刊,创办人居然是英国人。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租界创立《申报》,那时中国尚处于清穆宗统治时期,同治十一年。
申报馆
在美查领导下,《申报》创新不断:第一个征集不付费文艺作品的报纸,最早使用“新闻电讯”的中文报纸,最早派遣战地记者的报纸,开戏剧广告先河……《申报》从一开始就办得有声有色。
美查是商人办报的典型代表,他不乏对市场形势敏感的头脑,深谙市场规律,了解赚钱的门道。文人办报目的是“论政”,尽舆论之责,商人办报目的自然是“盈利”。1889年,美查决定弃报回国,他说:“我之心已瘁矣,我之名已扬矣,急流勇退,正在此时。”
英商急流勇退,真正要擎起民营报业大旗的,还要靠中国文人。
1912年,史良才花12万买下《申报》报馆,之前《申报》已经倒过一手,他是找一个华人买到的。
史良才看报
他有做主笔的经验;事业心强,网罗各界人才;学习外国办报经验,添置先进的印刷设备。《申报》在他手上发展得很好,他也靠《申报》一跃成为上海有名的报阀。
起初,《申报》标榜“不偏不党”,实为观念保守,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的思想开展转变,他力排众议,改革副刊“自由谈”,大胆采用左翼作家的文章,发表《剿匪评论》,剑指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主张,披露“中央大学殴斗段锡朋”真相……
国难激起了他的民族情感,百万读者的支持给了他敢于与政府碰撞的力量。他被暗杀,世人皆知凶手是谁。命运或许并不公正,但历史是公正的,活着的凶手臭名昭著,死了的报人声名远扬。
史良才追悼会
这个鸡蛋碰石头的故事告诉我们:石头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孵化出小鸡,终将越过石头。
这是中国报人最后的傲骨和遗怀。
1949年5月27日,《申报》停刊,共出版78年。从此,《申报》注定载入史册。
03 萍水相逢 同年赴死
中国文人向来是不吝于以柔弱之躯,蹈捍卫文明之火的。自由就是最大的文明。近代报业的兴起,让无数怀抱救国梦想的文人,走出宁静安全的书斋,甘冒风险、直迎风雨、奔走呼号。
史良才被杀8年前,早在1926年,就有两位著名的报人先后被杀。一位是《京报》社长邵飘萍,另一位是《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因二人都在北京天桥刑场被枪决,且相隔百日,时人称之“萍水相逢百日间”。
《京报》
今天有一份报纸《新京报》,虽然与邵飘萍的《京报》并无多大关系,但不难看出,他们要沿袭的是《京报》的宗意。当年《京报》馆编辑室里,悬挂着邵飘萍亲笔书写的“铁肩辣手”四个大字。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做报人,先要敢写,其次才是会写;先要有良心,其次才是有初心。
邵飘萍
邵飘萍人如其名,生得潇洒俊逸、风流倜傥,采访时谈笑风生,写稿时不择时地,一挥而就。熟悉邵飘萍的人都说他“脑筋无时休息,耳目随处警备”,常在细微处挖掘出重大新闻。找名人政要深挖内幕,和平头百姓闲聊热点,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他从来不放过。
他热衷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习惯秉笔直书,批评指责指名道姓,从不避讳,也因此得罪了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等人。
京报馆
他曾历数张作霖的罪状,发表《首都大流血写真》,吓得张作霖慌了手脚,拿出30万贿赂他,他将钱悉数退还,说:“张作霖出30万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不幸言中。自民国成立以来,新闻界一直备受军阀压迫,但是新闻记者公开被处死刑的,这还是第一次。他也是中国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走上断头台的第一人。
1926年4月,奉系军阀打进北京。4月22日,邵飘萍在魏染胡同被捕,4天后北京天桥刑场枪声响起。
邵飘萍遗体
笔杆子再硬,硬不过枪杆子。枪杆子再强,最怕笔杆子。
8月5日,同一地点,枪声再次响起,这一次被杀的叫林白水,杀人者是声名狼藉的军阀张宗昌。
林白水是《社会日报》的社长兼主笔,他曾因办报入狱,却不改初衷,继续走“办报救国”的道路。
1926年8月5日,《社会日报》发表了他的《官僚之运气》一文,大骂曾为北洋政府总理的潘复与军阀张宗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就在当晚他被张宗昌逮捕,五花大绑地用人力车拉去天桥刑场。
负责执行的士兵见他两鬓霜白、衣衫凌乱,轻声跟他说:“林先生,你是读书人,我不让你太吃苦,就一枪送你上天吧!”子弹从脑后入,左眼出,当场毙命。
报人绝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能做的只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然而就是这几声呐喊,可以将主张慢慢浸润到众人的心里,也可以用理念洗涤众人的心智。点点星火映照的是点点希望,思想的改变也能帮助星火燎原。
04 智囊文胆 服药自尽
最后一个要写的报人,是陈布雷,虽然他从事新闻事业的时间并不长。
在电视剧《毛泽东》里,陈布雷出现过好几次,每次站在蒋介石身边,总是一副文弱维诺的样子,根本显不出其水平。
陈布雷
陈布雷从政之前,是一个锐气十足的报人。
他曾在《商报》做过6年的主笔,无论是五卅运动还是北伐战争,他都写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政论文章,其尖锐和大胆连报馆同仁都觉得吃惊。
1927年,他第一次与蒋介石见面。蒋介石当时很需要一位才思敏捷、文笔出众的幕僚长,对他大有相见恨晚、相聚恨短的感觉,感念蒋的知遇之恩,陈布雷从此由报人逐渐变成专职官员。
起初他只是做客卿,也直接为蒋做事,但都是召之即来,做完即走。9年后,他转为蒋介石的真正幕僚,做了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侍从室是直接为蒋介石服务的机要部门。
陈布雷与幼子
蒋介石确实对他关爱有加。陈布雷五十大寿时,蒋介石亲自为他题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字,在抗战最艰苦、物质最短缺的时候,宋美龄还经常给他送去进口香烟。除了写文章之外,他就好这一口。
他为蒋介石起草重要讲话、文电、文告、文章,世人都赞他是领袖的文胆、总裁的智囊,他的精神却日益走向崩溃。
他再不能独立自主地用文字抒发情感和见解,只能做别人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年轻时他就说过,不想做官,只想当个记者。后来他却在仕途上越走越好,也背离初衷越来越远。
作者为陈布雷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
(46岁)出席五全大会后,体力心力交瘁,积劳之余,加之烦闷,几于神经错乱。
(48岁)以数月积劳,在杭寓旅中忽患脑病甚剧,神思烦郁,夜则失眠,昼则畏烦。
(56岁)夏秋病象日增,健康日损,脑力益衰。
身体孱弱,又常年神经高度衰落,晚年只能靠安眠药维持短暂的睡眠。和他一同走向衰败的,还有他依赖的国民党政府。
1948年11月,辽沈之战以解放军全胜结束,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他的依靠和理想,大势已去,烂在骨头里。
他准备了大量的安眠药,一封封地写遗书,给蒋介石的,给张道藩的,给潘公展的。给朋友的,给同事的,给家人的。
遗书的内容多是自己的愧疚,和对生者的嘱托和勉慰,没有再提他终生挚爱的新闻事业。
他有百年难得一遇的文采,也有百年难得一遇的忠诚,却败在了人生的选择上。如果当年他坚持做报人,成就定不在邵飘萍、史良才之下。
可惜,可悲,可叹。
05 我们的时代 开场了
中国近现代报业历史不过一百多年。
鸦片战争前来华办报的是一批外国传教士。鸦片战争后,汉口艾小梅的《昭文新报》、香港王韬的《循环时报》、上海容闳的《汇报》、官商合办的《新报》……一批国人自办报刊问世,打破了外国人报纸一统中国的坚冰。
王韬开政论报纸的先河,让报纸成为传播新思想的阵地;梁启超开创“时务文体”,让报刊文章更加接近时事和大众;黄远生将漫谈、问答、日记等多种形式引入新闻写作,开创了新闻通讯文体……中国报业发展随着文体的改进而更加繁盛。
邹容
“《苏报》案”邹容病死狱中,江城报人恽代英、萧楚女同在36岁被杀,《京报》邵飘萍和《社会日报》林白水被奉系军阀枪决,《申报》经理史量才被暗杀……对热爱的事业致以献身的热情,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他们用鲜血泼洒出的中国报业之路一直延伸开去,推动文明自由继续往前走。
中国的报人敢于和腐朽的清王朝对抗,善于和国民党反动势力抗衡,惯于和一切不公正的行径力争。民众越不安,他们越坚强。
萧楚女
中国报业捱过了一段又一段乌云密布的至暗岁月,越挫越强。不过可惜,他们终在社会越来越富裕开明的今天集体走向了衰败。
读大学时,新闻专业老师曾跟我们讨论,说纸媒永远不会被网络取代,因为网络传播虽快,但纸媒却可以在深度上下功夫,纸媒有它自己的优势。我们当时还对纸媒的前途非常乐观。
而今看来,是我们预估错了形势。
随着网络资讯的普及,纸媒大面积阵亡。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一份简单的快餐或许比一桌满汉全席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恽代英
以上人物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永远印在了历史里。如同朝代兴衰皆有定数,报业的兴衰也如此。翻过的篇章,聚集成我们对一个时代的想象。
繁星闪烁,终有一别。
幸而,当初我们固然估错了纸媒的发展势头,但也低估了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快速发展的网媒以博大的胸襟容纳了每一个个体。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主笔,也可以做编辑;你可以秉笔直书,也可以施展所长、自由宣讲、书写所感。
申报
个人就是媒体,媒体成就个人。
无论怎样,对热衷于文字的人来说,这不得不算是意外的惊喜。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代。
中国近现代报业历史不过一百多年。旧的报业看似式微惨淡,其实它正在以全新的形式蓬勃而生。
自媒体人面前一无所有,自媒体人面前应有尽有。
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希望之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