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御敌 转进危城
12月6日, 蒋介石登上中山陵谒陵。
祭毕, 蒋介石出了灵堂, 步下石阶,还肃立掉首, 再三回望,有“别时容易见时难, 酸辛滋味压心头”之感。随后, 蒋介石离开南京飞往庐山。当天晚上, 第103师进入镇江, 接替了第87师261旅的防务。
镇江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大门, 又是江苏省政府所在地。所以,镇江要塞守备战,是南京保卫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二八淞沪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镇江要塞非常重视, 曾先后派朱培德、唐生智、冯玉祥等高级将领到镇江视察, 并指示要塞要增设各种永久式的国防工事, 消灭炮台死角。因此, 镇江要塞的设备可称得上完善而先进。
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 参谋长王庚。下设副官室、军需室、军械室,司令部设在镇江城内河边街的仓库内。其主要任务是封锁长江的江面, 阻击敌舰西进, 并在有效射程内消灭敌人, 以确保我长江流域的安全。因此,要塞炮台以正对江面为主, 陆上为次。要塞守备营的任务是掩护要塞炮台的安全, 及弥补炮台火力之不足。
要塞下辖象山、焦山、都天庙、阖山关四个炮台, 一个守备营、通信连、工兵连。具体部署如下: 象山炮台(简称象台):位于镇江东码头附近,共有十二门炮。其中有24公分口径四门,有掩蔽部设备,射向正对长江江面,15公分口径四门, 配备在合山, 系露天炮台, 射向陆上和江面两用。每分台设台员一连, 每炮设炮兵一班。
阵地已形成犬牙胶着状态, 整个阵地的调防已成为不可能, 陈颐鼎只好命令部队相机交出阵地, 然后自行到下蜀车站集合待命。然而, 柏辉章第102师刚接防, 又奉令调入浦口。
第103师刚退入镇江, 即归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战斗序列。唐生智命令戴之奇率部并指挥第87师522团担任镇江守备。此时, 日军紧追其后, 情况十分危急, 镇江东南城郊战斗已是如火如荼。戴之奇即令部队在镇江要塞江岸第87师522团左右翼的小山顶上构筑了工事, 以阻敌西进。这时的镇江城,白天已无一缕炊烟, 晚上无一点灯火, 陷于一片沉寂, 第103师官兵更有一种困守孤城之感。
自11月25日, 日军占领无锡后, 即兵分三路进攻南京, 东路沿沪宁路进袭镇江后即向南京进犯, 中路沿宜兴、溧阳、句容, 直犯南京; 西路则先趋广德经宣城攻芜湖, 截断南京守军的退路。
戴之奇接下镇江守备任务, 即以师参谋副官王恕怀(四川安岳人, 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毕业)代理613团团长, 615团以团中校副团长李益昌(贵州遵义人)代理团长, 摆出架势与敌激战。当夜, 即与敌主力第13师团天谷、安达两部队接触。翌日天亮, 因中路失利, 日军放置气球监视指挥, 战况十分紧张, 由于众寡悬殊, 第103师营长张煊负伤, 连长孙俊夫、何亮、张希能(四川兴文人)等以下官兵千余人阵亡。
其后, 日军向高资、龙潭铁道南侧迂回, 对103师形成包围, 一部则沿铁路西进。戴之奇向南京卫戍司令部告急。唐生智令第103师附第87师522团在空军掩护下向南京转进。戴之奇即下令各团以后队为前队于敌前撤退, 以615团逐次掩护, 沿铁路北侧从镇江经丹阳向南京转移, 部队撤经高资、龙潭时, 遭受敌机不断轰炸扫射, 但唐生智的空军掩护纯属子虚乌有, 第103师退至丹阳也没有看到过自己的飞机。
这时, 戴之奇再接命令掩护第87师522团退向南京归建。部队行至句容时, 又现敌情。戴之奇令部队趁夜以最敏捷的行军方法, 通过该段危险区域。此时, 日军虽然居高临下, 但在夜色之下根本没有发现大军通行。第103师官兵安然而过, 紧张之余不免内心偷笑。
这天夜晚, 四周非常宁静, 对刚离开战场还活着的人来说, 心情是格外地轻松。然而, 第103师所过村落, 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以及断墙残垣,到处是刺鼻的焦烟味、碳酸味, 没有鸡叫, 没有人迹。天亮后, 上了京杭国道(宁杭公路) ,昔日孝陵卫的营房不见了, 农科所的房子烧光了, 只有在卫岗的高坡上孔祥熙公馆还是老样子。这一切, 又把官兵的情绪带回到了战火弥漫的战场。
12月9日上午8时, 第103师官兵约五千多人陆续到达了尧化门。
由于连日的战斗, 加之句容的一夜行军, 官兵异常疲倦。戴之奇令第522团自行归建。随即偕参谋主任王景渊等人到南京城找长官部报到。不料,戴之奇等人走到中山门时, 外围已拉起了铁丝网, 城门紧闭, 门洞全用沙袋堆积, 中间仅留一个瞭望孔, 城楼上三五个武装士兵头戴钢盔, 左手臂上戴有黄底黑字的“卫戍”臂章, 来回巡逻。戴之奇说明来意, 要求进城,但守城人员坚决不许, 并说非有长官部命令不许通过。戴之奇无奈只好退回卫岗, 在城墙下架起无线电台向上级呼叫。
马未卸鞍 转入战备
就在戴之奇退回卫岗架起无线电台向上级呼叫的同时, 日军飞机开始在南京附近空投了松井石根起草的招降传单。传单上写道“保护无辜百姓和城内文化遗迹”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传单上允诺日军将“冷酷无情地对待反抗的人”, 但会“仁慈宽厚地对待非战斗人员和对日本没有敌意的中国军人”。传单要求守卫南京的军队在24小时内, 即在第二天中午之前必须投降, “否则, 将使用一切可能的战争恐怖手段”。
这份“最后通牒”很快送到了唐生智手上, 唐对此极为愤怒, 当即把传单掷于地上, 再踏上一脚, 并破口大骂, 随即口授了两道命令, 传达所属部队。第一道命令是, 严禁部队临阵脱逃。“我们的部队必须誓死奋战,保卫前线的每一寸领土。如果有人胆敢不遵守命令, 擅自撤退, 必将受到严厉惩处。”第二道命令是, 严禁任何军事机构私自用船渡江。任何军事机构拥有的船只都必须移交运输部统一管理。为此特指派第78军负责指挥和处理运输事宜, 并警告说, 任何将船只用于私人目的的军事人员, 一经发现, 必将严惩。
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必死决心, 唐生智还要交通部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间的渡轮全部撤退, 随即又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 并通知在浦口的胡宗南第1军, 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军人个人, 一律予以制止。如有不听制止的,可以开枪射击。
当日下午, 戴之奇接奉命令率部入城。第103师从尧化门、岔路口出发, 于4时许到达紫金山脚下,这时已见有日军两个气球悬在空中,观察南京城内情况, 指挥其炮兵向南京城内射击, 敌机九架在南京上空盘旋轰炸, 幸得桂永清教导总队的掩护, 第103师才顺利由和平门进入南京。
与此同时, 顾祝同向唐生智转达蒋介石关于南京撤退的命令: 要求唐生智本人须立即赶往浦口(南京渡江的渡口和火车站点) ,另一位将军在那里等他, 并会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此时, 南京守卫部队正在与日军激战正酣, 日军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因此, 以目前情况而言, 已绝无可能实现有组织地撤退。在此情况下下令大规模撤退, 将会导致中国军队的溃败, 唐生智为此犹豫不决。随着敌人的迫近, 南京城破在即, 情势已经非常紧急, 优柔寡断, 必然会把守城部队置入更加险恶的境地。
南京位于长江弯曲部, 地形上背水, 此时三面受敌, 在敌人海、陆、空的协同攻击下, 已处于被立体包围之中, 日军已先后攻陷淳化镇、汤山、龙潭各地, 其左路也攻陷芜湖, 已北上攻击前进。南京外围前沿阵地守军已逐次退入复廓固守。
南京城内居民住宅和大小商铺都已关闭, 沿街百姓扶老携幼, 纷纷外逃, 神色异常紧张, 看去令人恐怖。南京城虽然城墙高大坚固, 环城都有军部队据守, 但日军兵临城下, 第103师已身陷危城。
第103师刚到中央军校操场休息片刻, 即受命进入防区。但全师刚到城贤街进入阵地, 又奉令移驻国民政府及参谋总部驻地(中山门附近)。就在这时, 代师长戴之奇风闻师长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及负伤的团长周相魁脱离部队已渡过江北的消息, 极为愤怒。当下属面破口大骂: “这些败类不顾国家民族利益, 临阵脱逃, 军纪难容。”
其时,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等率第103师突围时,在江阴桥受敌阻击,613团过河鏖战, 615团被敌冲击, 建制大乱。黑夜之中, 何知重、参谋长王雨膏与主力部队被冲散, 便往江边突围, 绕过敌后十二圩港码头渡过江北, 历经万险才到了滁县。与唐生智联络后, 准备进入南京归建。唐生智的答复是, 南京城之将破, 来也无益, 可先行到武汉集结待命。戴之奇不知内情, 故而破口大骂。
第103师虽经一系列战斗而减员较多, 但全师建制完整, 为方便与唐生智长官部就近联系, 戴之奇把师部驻在成贤街已被敌机轰炸得破烂不堪的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内, 并奉命拨归教导总队节制, 由总队长桂永清直接指挥。代师长戴之奇令各团坚决执行唐生智“与首都共存亡”的作战命令。
第103师的任务是守备中山门附近城垣。中山门位于南京城东面, 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1366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建此门, 原名朝阳门, 因其最先迎接太阳故得名。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 门外还有一道。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湘军曾经多次在此激战。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也是从这里进攻南京城。1928年7月, 国民政府因迎奉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 才将此处城门改名为中山门, 并加以整修。
接受任务后, 戴之奇即以615团(一个营)、618团为第一线, 接替了中山门至光华门(光华门在100米处, 接广东军邓龙光部)城墙内外的守备防务, 615团余部负责太平门一带城墙守备, 613团为预备队, 控制在明故宫机场, 学生队在中山东路上挖战备壕。
教导总队曾参加淞沪战役, 颇有伤亡, 回到南京补充后, 被扩充为三个旅, 直属连均扩为营。总队长桂永清(中将) ,参谋长邱清泉(中将),副总队长兼第1旅旅长周振强(少将),第2旅旅长胡启儒(少将),第3旅旅长马威龙(少将) ,全队总计官兵约为4万余人。紫金山、岔路口、中山门、太平门、孝陵卫、明孝陵、灵谷寺、陵园新村等地均属教导总队防区。这一带地区, 扼南京要冲, 又系孙中山陵寝所在。在这地区部署一支精兵,也是在最高决策会议上决定的战略方针。教导总队指挥所设在富贵山隧道内。
驻扎在孝陵卫达五六年之久的教导总队, 经常在这一地区出没演习及野营训练, 对钟山南北主阵地的地形熟悉得了如指掌, 所以在这一地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优势。教导总队的工事建筑也较坚固, 尤以全总官兵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士气, 以一当十的精神, 使第103师倍感亲近。
这时南京城外东、南、西三个方向已是炮火连天, 鏖战不断。戴之奇晋见唐总司令后, 在中央军校大操场集合部队传达唐总司令讲话: “南京是中国首都,国际观瞻所在。我们十几万人,保卫首都,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坚守到底⋯⋯尽力固守, 不得放弃寸土动摇军心。若不遵令, 擅自后移者, 定遵委员长命令按连坐法从严惩办。”在戴之奇慷慨激昂的讲演鼓舞下, 全师官兵抗日情绪极为高涨, 都抱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尽力固守 困守孤城
戴之奇明确任务后, 第103师各部迅速各就各位。官兵不顾疲劳筑阵地、挖战壕, 建筑各种掩蔽体, 修筑指挥所, 封闭通敌道路, 设置障碍物,堵塞城门,埋设地雷,扫清射界,架设通信,构建预备阵地等,并坚壁清野,清查防区内各公馆、民宅,如有人员即行疏散,存有枪支弹药一律查收待用。同时, 销毁妨碍射线的建筑物体和可以资敌利用的各种物体, 城墙上下、街头巷尾设立岗哨, 加强戒备。
虽然第103师划归教导总队, 但只是分守防区确定责任、后勤补给全靠自己。戴之奇命令王景渊做好各种物资储备工作, 预备储存三至六个月的主副食品, 以备长期坚守的准备。凡是国家仓库的粮食, 一律征用;私人厂商的粮食, 照价征购。为了储备足够的粮、油、菜等物资, 王景渊派员日日夜夜在南京城内进行采购, 但危城之下, 秩序已乱, 哪里能采购到这些物资。
中山门扼守在南京市内纵贯东西的主干道中山路的东头, 由三个拱门构成, 十分雄伟。城门附近为中央政治区, 中央军官学校、励志社、明故宫飞机场、军事委员会等军事中枢机关和重要设施都集中在该城门附近。因此, 必须在此配备最为坚固的防御阵地, 并部署有作战经验且能拼死抵抗的部队。
经过一夜忙碌, 618团在中山门部署既定, 团长万式炯不由对后勤担忧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战争惯例。于是, 10日拂晓他不顾一夜没合眼, 就带着亲随到市面上看看, 只见家家关门闭户, 更多的街道则已房倒屋塌、断垣残壁。走到鼓楼一带, 见有外国人出面组织“难民区”,打着“红十字会”旗帜, 南京居民扶老携幼, 肩挑背驮, 拥入“难民区”内避难。
万式炯还没看出个究竟, 日军就向南京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势, 上有飞机助威轰炸, 下有坦克开路, 南京城炮火弥漫, 他只好快速返回团指挥部。此时, 日军虽陆空协同, 全体攻击, 其步兵陷阵之勇, 攻击之烈, 也比平时更加猛烈, 却受到了守城部队的猛烈抵抗, 根本无法前进半步。第103师是在敌军攻城战斗中接防, 压力非常巨大。由于工兵学校的失守, 光华门屏障尽失, 情势危在旦夕, 日军以炮击, 坦克冲撞、步兵用云梯登城墙强攻, 反复冲杀, 双方伤亡惨重。城墙内外, 特别是护城河内, 积尸累累, 血染沟渠。615团1营官兵与友军一道多方苦战,敌焰始减,但伤亡颇重。向卫戍司令长官部请领弹药、卫生包等必需军品时, 均以库存乏货相告, 难以遂愿。
615团连长陈辉如在光华门, 趁战斗间隙奉代团长李益昌命令正率士兵以沙袋堆砌于城门后, 以抵挡敌弹。大家正在忙于干活时, 陈辉如突然听到“轰”的一声, 回头一看一颗炮弹正好坠于他的身后, 搞得周围泥土四溅, 灰尘满空, 他亦立即卧倒, 自以为死了。稍待几分钟后, 他觉四肢尚能活动, 摸摸身子脑袋还在, 不觉一跃而起。大声骂道: “龟儿子的,炮弹长眼喽, 知道老子命大, 不敢爆炸了! ”
陈辉如骂完马上蹲下去, 出于好奇, 打开手指就去测量, 并口中振振有词: “长度二点五英尺, 直径约为一尺, 地上泥土陷下宽十一尺深, 大圆洞直径五尺。”这时,正好炊事班送来酒肉,陈辉如聚众弟兄共饮于门侧,同庆大难不死。
618团守备在中山门一带地区, 团指挥所设在明故宫午朝门内。进入阵地后, 首先看到敌气球高悬天空, 为其炮兵作空中观测站, 因此射击目标比较准确。为明确岗位, 加强守备, 团长万式炯与各营、连、排长登上中山门城楼, 视察阵地, 构置火网, 见孝陵卫方向之敌密如蚂蚁, 正向中山门行进。万式炯自思, 南京城墙建于明朝, 又高又厚, 618团士气正旺,敌军虽多, 要想进城也不容易。为鼓励士气, 万式炯对大家大声说道:“敌军有武器, 我们有士气, 龟儿子的不付出代价, 休想踏进中山门。”
第二天拂晓, 占领南京外围阵地的日军, 对南京城复廓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集中步、炮、空协同的威力向各城门猛轰。上午11时30分,日军攻至中山门, 万式炯率618团在沙尘中与敌展开了激战。
当天下午, 有一部分日军窜入光华门外廓。守军615团经尽力反击, 到黄昏时才把窜入的日军打退, 修好被轰毁的城墙缺口。第103师因伤亡太大, 乃以营为单位(包括总预备队)轮换坚守。但一个单位换上去, 不到三五个钟头就伤亡殆尽。入夜后, 日军用云梯登上城墙强攻, 反复冲杀, 双方伤亡惨重, 城墙内外,特别是护城河内, 积尸累累, 填满河沟。第103师奋战到 12日, 城墙数段被毁。
在中山门阵地, 日军炮兵狂轰滥炸, 618团准备了大量的沙包堵塞缺口, 第103师官兵士气越打越旺, 大家互相激励, 视死如归。团、营、连、排长也登上城楼, 各就各位, 就近指挥。敌炮猛烈震耳欲聋, 指挥员喊破嗓门下面也难听见, 好在大家配合协调, 动作眼神也能心领神会, 才稍弥补指挥条件的缺失。但敌炮如雨, 满天飞来, 沙袋与人齐飞, 碎尸、沙石在浓烟中四散。在这血肉横飞, 悲壮激烈的战斗中。618团第3营第9连连长戴伟及第3营中尉副官何用梅当即阵亡, 团长万式炯立即以中尉排长张方升任连长接战。
与此同时, 唐生智收到蒋介石的电报, 确认了撤退命令: “唐总司令,如果你不能维持局势, 就应把握撤退的机会, 以保存实力, 重整军队, 以备来日反击。中正, 11日”当晚, 唐生智又收到了蒋介石的第二封电报,重申紧急撤退的命令。此时, 唐生智既无法守住南京, 又承受不了蒋介石催促紧急撤退的巨大压力, 在半推半就间全然忘掉了最初的誓言, 这种进退失据, 导致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极为惨重的灾难。
12日凌晨3点, 各守城部队与敌鏖战正酣, 唐生智在其官邸召开了一次黎明前的会议。当他的副司令和高级将领们到齐后, 唐生智告诉他们,前线已经失守, 我们已无法守住南京城门, 委员长已经命令军队撤退。唐生智复印了该撤退命令和其他相关文件转发各将领, 准备撤退。当时的命令是各部队从正面往外突围, 第36师掩护卫戍长官部从下关过江突围。
12月12日下午1点, 撤退命令已经传达给驻守南京的各部队司令部。下午2时许, 日军首先攻破中华门, 这时驻在庐山的蒋介石发来电报:
限即到。南京。唐司令长官、刘、罗副司令长官: ……五日激战, 京城屹立无恙。此全赖吾兄之指挥若定, 与牺牲精神有以致之。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 则只要我城中无恙, 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 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 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 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 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 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 不患敌军之合围矣。遥望京城, 想念官兵死伤苦痛, 无任系念! 进退战守, 生死荣辱, 唯兄等熟图之。中正手启。十二申。
蒋介石在电报里, 虽仍强调“只要我城中无恙, 我军仍以持久坚守为要”“如南京能多守一日, 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但围城之中, 卫戍司令长官部已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封电报的到来使原本犹豫不决的唐生智,更加方寸大乱, 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迷茫之际, 唐生智又收到了令人震惊的报告, 日本海军已疏通长江航道, 在江面上的扫雷工作已经进入八卦洲的东部, 正向南京逼近。日本海军到达后将会切断中国军队从南京撤离的最后一条路线。鉴于形势逼迫, 唐生智再次前往位于宁海路5号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请求德国商人爱德华·施佩林帮助达成与日军的停火协议。施佩林同意携白旗和口信去会见日军, 但随后唐生智收到了他的报告, 说松井石根拒绝了他的提议。
此时, 整个南京城已秩序大乱, 显现出一片溃败的景象, 街道上挤满了汽车、马匹和难民。此时, 无论男女老幼只要点头脑都会决定逃离南京。下午5点, 唐生智在官邸再次召开会议, 但只开了10分钟就草草收场。由于各部队通讯已中断, 很多高级军官没有到会, 还有些人没有收到会议通知。唐生智沮丧地告诉与会者, 日军已经攻破南京城门, 并从三个地方突破城墙攻入南京。他问大家: “你们还有信心守住防线吗? ”尽管他等了好几分钟, 但房间里一直鸦雀无声。
沉默之后, 唐生智冷静地和大家讨论了撤退方案, 并把撤退时间定在下午6点开始, 并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一部分部队(第36师和宪兵队)将从下关渡江, 然后在长江对岸一个指定的村庄集合。他宣布, 其余部队必须奋力突破日军的包围, 幸存者到安徽南部会合。留在南京的武器、弹药和通信设备都必须销毁, 并毁掉撤退路线上的所有道路和桥梁。
会议刚结束, 唐生智又修改了他的命令, 如果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不能突破日军的包围, 也要尽量尝试渡江。此时唐生智批准了5个师渡江已是最初所定渡江人数的2倍。但他对此完全没有事前的参谋作用, 也没有认真统计过渡江船只的运载能力。因唐生智如此拖延与草率地下令撤军, 自己又率先仓皇地离开司令部, 无法掌握与各个部队的继需通讯, 结果导致南京守军突然陷入大混乱之中。
在宣布撤退命令之后, 司令部直属部队仓促与草率地破坏了南京城内部分主要建筑物及设施, 但是由于根本性缺乏完整的计划, 像全国最大的金陵兵工厂、下关电厂、火车站及国民党中央政府建筑, 则几乎完整的留给了日军。
由于没有高级将领的组织和协调, 开完会后各部队即开始自行组织突围。此时,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第66军在太平门突围时, 还被蒙在鼓里。最令人遗憾的是部分高级军官私心作祟, 开完会后竟抛开部队独自悄悄地逃过江, 根本就没有通知下属! 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撤走时, 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 一直到12日晚近9时, 教导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 拖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