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8年12月16日,淮海战役的总指挥——“中共淮海战役总委员会”的五位领导成员在华野指挥所萧县蔡家洼村会面。

这是淮海战役开战以来,总前委的五位成员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聚会,因为在这之后粟裕就前往了一线指挥。

这五人可以说是解放军为淮海战役准备的王炸天团,其中刘伯承、陈毅皆是开国元帅,邓小平虽未授衔却同样可以看作元帅

粟裕则是战功不逊色元帅的大将第一名,五人中似乎只有谭震林一个名字不为人所知。

三个元帅,一个大将,谭震林又是谁?为何能与陈刘邓粟四位并列?名气和职务均较低的谭震林为何能进总前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虽然名声不显但是要说资历,谭震林并不差,他是1926年的党员,参加过秋收起义,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出身就代表谭震林的资历了,标准的老井冈也是主席信任的对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曾作为中革军委成员。

到了抗战时期,谭震林首先开辟了江南抗日根据地,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还一度成为粟裕的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资历上来说谭震林并不差,但是并不是说资历够了就可以去指挥淮海战役了,谭震林得以进入总前委关键还在于平衡。

淮海战役的主力部队就是我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加上部分其他军区部队以及地方武装协同作战。

既然华野和中野两支主力野战军,总前委自然不可能单独让某一个野战军去全部担任,必须要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原野战军毫无疑问自然是刘伯承这位元帅和邓小平这位政委,但是华野就麻烦了。

本来华野按理来说就是陈毅和粟裕两位,但是此时陈毅的职位比较多,他从1948年开始就中央调到了中原局。

也就是说此时的陈老总只是名头上还在华野,但是主要工作已经转到了中野,是中野的副司令员。

这样一来华野就只剩下了粟裕一人,毫无疑问这是不平衡的,华野最多算一个半,中野却有两个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野必须要再加一个人,同时考虑到华东野战军原本就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来,是两方面来源。

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和代表,那么另一个代表最好就找山东野战军的代表人物,于是谭震林就被挑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震林当时的职务是华野的副政委,从职位上来说是有资格的,至于华野其他人,参谋长陈士榘和宋任穷资历都不太够和三大元帅并列。

加上谭震林原本就是山东野战军的人,和粟裕一起刚好可以代表华东野战军的两大来源。

不管是职务还是资历都十分合适,于是最终谭震林野加入了总前委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事实证明谭震林进入淮海总前委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谭震林在淮海战役中承担了关键的后勤保障与动员工作,这一任务对于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作战人员多,战线长,物资消耗巨大。

谭震林作为总前委成员之一,负责协调华东战区的后勤保障,这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涉及几十万解放军士兵和上百万民众的参与,后勤保障成为战役持续进行的关键。

谭震林协调组织了从各根据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弹药、药品和其他急需物资的工作。

在谭震林的组织下,组织了大量的后勤支援人员,成功动员了数百万名民工,建立了庞大的运输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大量依赖人力和畜力,谭震林调动了大量民工队伍。

他们使用独轮车、挑担、畜力等方式,将粮食、武器和其他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约有540万民工参与了支前工作,帮助运输粮食、弹药,修建道路,搭建桥梁,甚至直接参与后方作战支持。

这些民工的付出极大地缓解了战场上的后勤压力,为部队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可以说谭震林在组织和动员这些民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明显不显,但是功劳并不低,谭震林在淮海战役中的后勤保障与动员工作是整个战役胜利的坚实后盾。

他通过调集大量物资、动员数百万民工、组织兵员补充等多项工作,确保了前线部队在极其艰难的战斗条件下持续保持作战能力。

这些举措不仅保证了战役的物质支持,更激发了全国各地民众的革命热情,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粟裕指挥百万大军的淮海战役是一个奇迹,谭震林指挥数百万支前民工更是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