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岸区,有好几条路,是用人名来命名的。其中有四条道路,是以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郝梦龄路、张自忠路、刘家麒路和陈怀民路。

这四条道路,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缅怀抗日英烈 ,纪念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命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路名,也被延续下来。

其中的刘家麒路,位于江岸区永清街黄浦路旁,与卢沟桥路平行,是一条不足百米长的小路。

这条路,是为了纪念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54师少将师长刘家麒,而命名的。

刘家麒,字挣磊,又字锡侯,汉族。1894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家麒将军

他幼年丧父,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成人。自幼聪颖好学,11岁时,进入私塾读书,深得塾师的喜爱。

后来,他又考入勺庭中学读书。在此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立志从军报国。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7岁的刘家麒,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辛亥革命的洪流中。

1912年至1919年,刘家麒先后考入湖北陆军小学;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就读。

当时,抗日名将郝梦龄,亦在该期步兵科就读,与刘家麒成为同学。

由于,有着相同的信仰,在以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两人始终同荣辱、共进退,直至最后一起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1919年,刘家麒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进入西北边防军第1师教导团任排长。此后,又调到边防军第1师第三混成旅任职,驻防库伦(今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

后遭蒙俄匪帮袭击,部队溃散,刘家麒投奔张作霖的奉军。此后几年中,刘家麒因军功,由排长逐步升至团副。

1925年,东北军将领郭松龄,自称东北国民军总司令,率部反奉。刘家麒所部,也在郭松龄麾下,奉命驻守山海关。

郭松龄兵败被杀以后,刘家麒随上司魏益三,投奔冯玉祥,被任命为国民四军炮兵第一团团长。

1926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占领武汉。刘家麒响应北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炮兵司令兼第一团团长。

刘家麒带兵有方,作风朴实,深受下级官兵的爱戴。

1931年至1934年,刘家麒先后担任第五十四师少将参谋长、第162旅旅长,成为师长郝梦龄的重要助手。

1934年,刘家麒被上级选调,进入陆军大学深造。

1937年,刘家麒的爱子刘世佛,因患先天性心脏病,病逝于武昌,刘将军悲痛欲绝。

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刘家麒正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强忍丧子之痛,满怀报国壮志,多次主动请缨,要求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校方被其爱国热情所感动,准许他提前毕业,上前线杀敌。

1937年8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同年9月,被任命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随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一起,率部开赴前线。

1937年秋,日军将其在华北作战重心,转到山西。由板垣征四郎率领14万大军,一路由平津扑向太原,妄图一举拿下山西,歼灭我在山西的抗日部队。

进而,全面控制整个华北,为大举南下侵占中原,进逼武汉扫除阻碍。

1937年10月,日军精锐猛攻原平,原平守军第一九六旅,在姜玉贞旅长率领下,浴血奋战,坚守原平十日,全部壮烈殉国。

10月中旬,日军兵峰抵达太原门户——忻口。郝梦龄将军率领的第9军,包括刘家麒将军率领的第五十四师在内,首当其冲。

刘家麒将军率领第五十四师,负责坚守主阵地——南怀化高地。

10月12日,日军开始发动总攻击,密集的日军步兵冲锋集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向忻口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猛攻。

敌人志在必得,我军宁死不退,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多次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战况之惨烈,实属抗战中之罕见。

一时间,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阵地一昼夜间易手13次,阵地前布满了敌人的尸体,国军每日伤亡一千多人。

刘家麒将军,不惧危险,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常常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他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鼓舞了战斗中的国军官兵。

因此,我军虽伤亡甚重,仍士气不减。日军猛攻数日不下,恼羞成怒,竟然违反国际公约,使用毒气。

我军将士虽然英勇奋战,负出了重大伤亡,南怀化主阵地,仍然于10月12日,被日军突破。

国军前敌指挥部,深知南怀化高地之重要,调集了大批援军,准备一举夺回南怀化高地。

1937年10月16日凌晨,我军反攻开始。担任总指挥的郝梦龄将军,亲临一线,指挥部队前进。刘家麒师长,也随郝军长到前线督战。

在他们的指挥下,我军士气高涨,连克敌人几个山头。郝梦龄担心天明后,我新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决定乘胜追击,迅即歼灭残敌。

郝、刘二将军身先士卒,率部深入敌阵,穷追猛打,距敌不过200余米。敌军无力抵抗,只得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

在通过一段隘路时,两位将军,遭到敌人机枪与掷弹筒袭击,身中数弹,同时壮烈牺牲。刘家麒将军牺牲时,年仅43岁。

郝军长、刘师长殉国后,忻口守军在两将军精神的感召下,不畏牺牲,英勇奋战,固守阵地21天,屹立不动。

直到后来,东线娘子关失守,日军迫进太原,北线死守已无必要。我军才于11月2日,主动撤出忻口阵地。

1937年10月24日,刘家麒、郝梦龄将军的灵柩,运抵大智门火车站(今汉口车站路老火车站)。

4000余名军政要人,及武汉市民,前往迎接英灵。

当年出版的《中央日报》、《大公报》,自11月10日起,连续9天,在头版刊登《郝、刘二公治丧办事处启事》。

11月15日,武汉各界人士数千人,在市总商会大礼堂(汉口中山大道的今市工商联),为抗日英雄郝梦龄、刘家麒将军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向英灵致哀。

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祭,并献了花圈,宣读祭文。

来自武汉各界的挽联共600余副,花圈70余个,摆满整个大厅。

在刘家麒的追悼会上,刘夫人严希曜祭读了自己撰写的《祭祷亡夫》。在场者“无不落泪泣哭,场面极其悲戚”。

同年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国牺牲的刘家麒将军,并追赠他为陆军中将。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武汉籍最高将领。

随后,刘将军被以国葬的仪式,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伏虎山的辛亥首义烈士公墓。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国民政府把汉口原日租界“新小路”,改名为“刘家麒路”,一直延用至今。现地址就在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附近。

2014年9月1日,刘家麒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令人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武昌卓刀泉伏虎山公墓,里面的抗战英烈墓,遭到不同程度地损坏。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抗日烈士的家属,要求重修先烈墓。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凡是提出要求的,都予以重新修复。

郝梦龄将军墓,就是当时修复重建的。郝梦龄墓,占地约20平方米,中央有墓碑。

而原本应该紧邻其侧的刘家麒墓,却只有乱枝荒草,难寻墓葬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梦龄将军墓

同样用烈士名字命名的道路,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陈怀民路,都有路牌,唯有刘家麒路,却无任何标识。

位于武昌得胜桥148号的刘家麒故居,也一直没有挂牌命名。

目前,刘家麒在武汉,已无一处纪念遗址,这与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不相称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修复烈士墓;烈士故居挂牌;恢复路名标志等,都需要烈士家属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才能去做。

很不幸的是,刘家麒的子女都已经病故。在武汉只有一个外孙女,以打工为生,居住在刘将军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家麒将军故居

她是聋哑人,又不识字,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提出修复申请。”

好在,现在已经有很多热心人士,帮助刘将军的外孙女,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估计,这些问题,能很快获得解决了吧。

刘家麒将军是武汉人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抗日英雄,他为我们中华民族,献出了宝贵生命,绝不应该被我们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淡忘。我们应该保护好他仅存的遗迹,以供后人缅怀、瞻仰。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系列。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