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国粹京剧中,有一出传统剧目,叫做《界牌关》。

其中有一段情节:番将采用车轮战术,困住罗成之子罗通。激战中,罗通的腹部,被敌方八十岁的老将王伯超挑破,肠子流出。

他把肠子盘在腰间,继续大战王伯超,并最终将其斩杀。得胜回营后,罗通也因伤情加重,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通盘肠大战

从此以后,“盘肠大战”一词,就广泛流行起来。常用来形容战况惨烈、悲壮;也用来形容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

《界牌关》的故事,虽然很感人,但罗通毕竟是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不过在现实中,的确也存在这样的英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时期,山西战场上,真的有这么一位中国将军。

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与日军激战中,右腹连中数枪,肠子从腹中流出,异常惨烈。

他忍着剧痛,把腹部伤口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终于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到达安全地带后,因为伤情过重,壮烈牺牲。

这位像罗通一样,盘肠大战倭寇的将军,就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王凤山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山西五台县东寨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凤山将军

王凤山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村民们的资助,他才读完高小(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然后,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

王凤山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经常用岳飞、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

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就立志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因此,师范毕业后,他进入山西学兵团第四期学习。后来,学兵团改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王凤山被编入工兵科第一队。

1928年,王凤山毕业后,留校任分队长。1931年,加入阎锡山的晋绥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九师连长、营长、团副等职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他义愤填膺,发誓以死保卫祖国。

1937年9月,时任第69师203旅427团3营营长的王凤山,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在晋北茹越口抗击日军。

茹越口位于雁门关与平型关之间,是内长城与雁门关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9月25日,占领大同的日军,在侵占怀仁后,突然改变方向,向茹越口发起猛烈的进攻。

一向认为"守土卫国乃军人天职"的王凤山,下定必死之决心,率领守军,奋起抵抗,坚守阵地,以巨大的牺牲,拖住敌军的前进步伐。

当时的战况异常惨烈,在日军飞机的扫射、坦克、大炮的轰炸下,国军伤亡过半,茹越口阵地前尸横遍野。

在日军的连续攻击下,主阵地与相邻阵地,相继被日军突破。203旅旅长梁鉴堂,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壮烈殉国。

在如此危急形势下,王凤山依然不肯撤离,他抱定必死决心,一马当先,冲向敌阵,率余部与日军展开肉搏。

最后,弹尽援绝,被警卫强行抱着,跳下山崖,因有酸枣丛阻挡,才侥幸脱身,未受到重伤。

1938年至1941年初,王凤山率部先后转战于晋西临县、汾阳、汾南地区。开展游击战,牵制敌军,征粮运棉,重建地方政权。

因战功显赫,王凤山获得逐步升迁。

历任晋绥军第四二七 团中校团副、代理团长;军 事突击团团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整训处上校科长、少将副处长;陆军第二一八旅少将旅长;陆军第34军暂编第45师少将师长等职务。

1941年夏,王凤山指挥暂编45师,在暂编43、44两师的配合下,一举端掉了日军在稷山县翟店镇的据点。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段。山西日军清水师团及伪军两万余人,向汾河一带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

因为情报有误、指挥混乱,部分部队贻误战机等原因,汾南国军陷入被动挨打境地。

第34军损失惨重,其下辖的暂编43、44两师均受重挫,连军长王乾元也身负重伤,返回汾北治疗。

王凤山临危受命,代理军长职务,率孤军在敌后与日军周旋,转战于万泉、荣河一带。

他指挥部队,且战且退,连续战斗28天。由于指挥得当,巧妙集中优势兵力,奇袭日军据点,毙伤日伪900余人。

接连获得大德庄、望嘱村、乔村等战斗的胜利,重创来犯日军。

日军对王凤山恨之入骨,四处张贴告示,悬赏1万大洋,活捉王凤山。

1942年6月17日拂晓,日军第226联队数千人在坦克、重炮掩护下,兵分数路,包围了暂45师师部和第二团所在地——山西万泉县张翁村(今属万荣县),并发起猛烈攻击。

危急关头,王凤山不慌不忙,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迂回敌后袭扰敌军。

他高喊"抗日必胜,为国捐躯光荣"的口号,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激战两昼夜,国军阵地岿然不动,日军损失惨重。中午时分,日军又有千余人,前来增援。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国军逐渐落在下风,难以支持。

日军在密集火力助攻下,突破国军阵地。国军士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王凤山亲率预备队,前往第一线阵地,与日军展开肉搏。

战斗中,王凤山手臂、左胯负伤,但是坚持不退,仍旧奋力杀敌。激战中,王凤山右腹又连中数枪,肠子从腹中流出,流血不止。

王凤山忍着剧痛,将肠子塞回腹内,简单包裹伤口后,立刻返回战场,继续杀敌,终于率部突出重围。

到了平原村,王凤山将军,由于流血过多,于下午5时,永久闭上了眼睛,壮烈殉国。年仅36岁。

王凤山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哀悼。为表彰他的功绩,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并将他的殉难处——张瓮村,易名为凤山村,该村的小学,也更名为凤山小学。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剧宣二组,根据王凤山的事迹,改编了一出话剧:《盘肠英雄王凤山》,在战区巡回演出。

话剧上演之后,备受欢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好评如潮。

这部话剧,坚定了抗日将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和决心,也鼓舞了更多的爱国学生和群众,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

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对王凤山的褒扬令,并追赠陆军中将军衔;

1969年王凤山将军,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确认王凤山为革命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烈士证书

2002 年,在王凤山将军殉难地——张瓮村村党支部,召开了纪念张瓮战役60周年座谈会。

与会者共同学习,当年王凤山将军,率部与日军殊死搏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008 年,张瓮村,建立了抗日纪念碑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开展红色旅游活动。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王凤山名列其中。

201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王凤山将军,抗日英烈的荣誉称号。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王凤山之子王述志,代表英烈子女接受检阅。

虽然,王凤山将军,已经壮烈牺牲80多年了,但是,他那“盘肠大战鬼子”的英雄事迹,人们并没有忘记,而且,会永远传颂下去。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系列。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