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同治三年)3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命部下日夜不停攻打杭州城,守城的太平军支持不久,便被清军攻破。胡雪岩获得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胡雪岩创办的阜康钱庄从此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画像

胡雪岩进入杭州城的第一件事,是掩埋尸体,治理瘟疫。杭州城尸横遍野,太平军失守的原因之一就是瘟疫肆虐,死了的和染病的无以计数。
胡雪岩派人把杭州城的老中医都请来,其中一个叫刘善财的老中医,他告诉胡雪岩:“行医关键是一准二狠,很多人医术不错,但用药不狠,想让病人吃更多的药,好多挣钱。研制瘟疫的药坚决不能有这种想法。”
胡雪岩非常赞同刘中医的意见,于是选了几十个精壮年轻人,由老中医监督,日夜不停地炮制成药。制成后各处发放,或熬成药汤,任人索取。城内染了瘟疫的人数果然渐次减少,人们的气色也渐渐好起来。

胡雪岩进城后的第二件事,是设粥厂,赈济灾民。胡雪岩拿出几万两银子,从上海等地把粮食购来,在城内设了大小二十几个粥厂。一时灾民皆知有一个叫胡雪岩的老板,广行义举,“胡大善人”的名号便传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雪岩画像

有一次,左宗棠向胡雪岩诉苦:“瘟疫一来,兵士肥的变瘦,瘦得直接垮掉,整个军队毫无战斗力”。“而且受伤如果不能及时医治,伤口免不了发炎化脓,小毛病变成大病。”
胡雪岩就想,要是有了既简便又有效的药,兵士岂不就能少受痛苦?

于是,胡雪岩找到刘中医想对策,刘中医说:“要是平时民用,还可以慢慢炮制。要是供应军营,人数少了,恐怕赶制不及。”胡雪岩问需要多少人手,刘中医说道:“要供应二十万的人马,需要至少四十人。”胡雪岩说:“要这么多人,干脆开个药店算了。这样即可供应军用,又可造福乡里。”

1874年,“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筹建处设立,创始人胡光墉,字雪岩。聘请刘中医负责主持研发成药。刘中医提出:“我主持可以,但是得按照我的原则去办。”
胡雪岩知道,刘中医最瞧不起那些医术不错但医德不行的医生,嫌弃他们用药不狠,不顾病人死活。胡雪岩很爽快地答应:“好,一切都按刘先生的原则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中医的指导下,研制出了“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等药品,立即送呈曾国藩、左宗棠军中,作为行军用药。
不久左宗棠就回信说:“药效奇佳,军中将士,因有此药,打仗已没有后顾之忧”。
最让胡雪岩得意的是,左宗棠在信中提到,曾国藩也来信盛赞此义举,望多多赶制送往军中。

胡雪岩受此鼓励,愈发觉得老中医的重要。决定拿出十万银子,委托老中医广征天下古方。
刘中医说:“雪岩兄一番古道热肠,我定拼了这把老骨头,尽力配制出好药。”
刘中医邀请远近中医名家集齐杭州城,各位中医本就敬佩刘中医的医术和医德,听说有了报效朝廷、广济众生的机会,个个都拿出自己的祖传秘方,精心研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期,宁波也发生了瘟疫。居住在宁波的法国人让内是胡雪岩的朋友,多日高烧不退,向胡雪岩求助。胡雪岩与让内的交情还要从“常捷军”说起。
当初攻打杭州城之前,左宗棠曾找到胡雪岩,让他去代募一支洋枪队,帮助攻打杭州城。
胡雪岩明白左宗棠的意思,杭州城城高墙坚,如果硬冲损失太大。

不过当时在上海不好招募洋枪队,因为太平军与洋枪队刚刚有一次交手,太平军趁着大雨天,突然向洋枪队发起进攻。洋枪队匆忙出击,火药被大雨淋湿,只好拔刀拼杀,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不足一个时辰,死伤了十多个士兵,领队也被砍成两段。这一惨败,让上海的洋枪队第一次对太平军感到害怕,于是胡雪岩决定到宁波去办理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战胜洋枪队

宁波是个天然港口,早在道光年间,西洋船只北上的时候,便强行在宁波设了租界,各国商旅杂居。太平军一度打到宁波,洋人为了自己租界的安全,纷纷派驻了本国的武装。
胡雪岩因为有钱庄在宁波,和那里的洋人素有往来。很快到宁波找到了法国人让内,在让内的协助下,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用洋枪洋炮装备,驻宁波舰队司令勒伯勒东任统领,法国人日意格任帮统,在宁波组成“常捷军”,伙同清兵对太平军作战。攻下了杭州城后,“常捷军”开回宁波,在胡雪岩的钱庄支取了全部佣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捷军

胡雪岩听说让内感染了瘟疫,就让宁波钱庄的负责人带着“辟瘟丹”去看他。让内服药一日后就能下床走路,第二日中午就变得精神十足。
让内直接跑到宁波钱庄询问伙计送的是什么神药,伙计如实相告。让内一定要伙计再给他一些,就这样,让内拿走了钱庄所剩的全部药品送给了自己的洋人朋友。所有服了药的洋人都各个变得精神起来,于是让内就和一些洋人朋友一起来到杭州找胡雪岩,想多买一些药。

胡雪岩听后直接送给他们两大箱,而且坚决不收他们的钱。
胡雪岩心中有着自己的算盘:他不仅要让国人知道自己的药,还要让外国人也知道,这样的话生意才能做大做远,而这一批洋人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果不其然,这些洋人回去一宣传,加上用药的人互相转告,“胡庆余堂”的药开始名扬四海。
有洋人到上海找到胡雪岩,说自己要乘船归国,希望胡雪岩卖给他一部分成药,还留下订金,下次来时还要采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雪岩见到在上海汇丰银行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便向他讲了这些事。古应春向他介绍说:“洋人们卖货,除了靠信誉,还会把货物的规格、品质等印在报纸上。想买的人见了报纸,就会找上门去。”
胡雪岩道:“这和咱们在门前挂着招牌是一个道理。”
古应春道:“道理一样,效果大不同。因为报纸随人走,偏远的地方,人们也能知道了。”
胡雪岩说:“要是咱们这也有这东西就好了。”
古应春道:“最近上海就开了一家《申报》,除了在上海发售以外,在京城、武汉、广州等地都派有人代为发售报纸。”
胡雪岩听他这么一说,就来了主意:“我可不可以在上边加消息?”
就这样,胡雪岩让人拟了草稿,写上药的品种、功效、监制人等内容,送到报馆,第三日报纸上消息就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雪岩甚是高兴,就特意多买了两份,回去后送给刘中医看。
刘中医看后也连连叫好。不过他对胡雪岩说:“这样一来,恐怕还得加人。”
旁边有中医说:“不光得加人,药材供应也得考虑了。”
胡雪岩道:“不是有药农固定给店里送吗?”
那中医道:“送是送,可是今年老天不作美,有几户药农觉得种草药歉收,就改种别的了。”
胡雪岩将心比心,觉得药农也有自己的苦衷,便说道:“他们是不是怕生活没了保证?”
那中医道:“胡老爷明察。”
胡雪岩道:“这也不难,回头你告诉他们,要是遇到灾荒,或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到阜康钱庄来预支,来年药材交过来时,再统总算账。”
有了胡雪岩的这个保证,药农们都放了心,药材供应的问题也顺利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纸的效果果然很好,连直隶一带的人都知道了。有一天,来了一位张家口的商人,指定要“诸葛行军散”。来人对刘中医说:“我们也是从别人手中弄到你们的药,发现确实有几样药,你们的药够劲儿,去病快。”
刘中医捋着胡子道:“这就对了,我的药都符合两个标准。一个是准,保证对症下药,你看我的药,没有一样向你吹嘘包治百病。什么病能治,什么病不能治,区分得清清楚楚。另一个是狠,保证药量下够,让你一剂见效,不花冤枉钱。”
商人夸奖道:“老先生讲的极是。药是济贫之物,富人不怕买不起,穷人却有这种担心。有的医生,一剂接一剂,剂剂不能见效,真是坑了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8年,胡庆余堂雪记药号店堂在杭州大井巷落成,正式开始营业。聘请翁宝珊为第一任经理。胡雪岩亲自手书了“戒欺”两个大字,让人拓在匾上,挂到了药店正堂。
“戒欺”大字旁边,附了几行小字:“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这是创始人胡雪岩对胡庆余堂经营者的谆谆告诫,是胡庆余堂制药的铁定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张之日,胡雪岩身穿官服,头戴顶戴,亲自在店内招揽客人。
有一位农民手捧着药,和店里的伙计嘟囔了几句,随后又悻悻地挤出人群,站在了大门口。
胡雪岩赶忙挤了出去,走到农民身边,问道:“这位大伯,为什么不甚高兴?”
那农民把手中的药包窸窸窣窣地打开:“胡老爷,你自己看一看。”
初看上去,包内的剂药各自色泽纯正,没有异样。仔细分辨,那桔梗上边确实有些斑点儿。但是 店伙计说这小斑点,不碍药效,不给换。胡雪岩忙叫来管事,要他赶快替老人换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左宗棠西征,胡雪岩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胡雪岩善用广告,商人辐射不到的地方,便搞邮寄。在药品的生产与销售上, 自设胶厂、鹿园,另设饮片、参燕、切药、丸散、采选、炮制、细货、储胶、配制、细料、邮寄十一部门,实行一条龙配套作业。
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
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编自《胡雪岩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