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熟悉程莫深,就像熟悉这片黄土地一样,起起伏伏、梁茆沟壑,哥们相识一块儿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岁月。但要阅读程莫深的小说,仅有时间的长度是不够的,仅有熟悉的程度是肤浅的。特别是要阅读程莫深写的一系列意象小说,就必须把程莫深的小说融人这个时代,融人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要冷静地站在一旁,像凝视三维画面一样,慢慢地审视,细细地琢磨,才会悟出程莫深写的意象小说要表达的另一种意蕴。
程莫深的中篇小说《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变物象为意象,赋形象以象征,用机智幽默、无情调侃的语言,勾勒出一副现实与艺术的双重意味场景,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注入现实的主体意识,揭示一种病态的时代和变形的人性,这是程莫深所写小说采用的手法之一。在这个中篇小说里,将一头掌握生杀大权的猪作为一个意象休和一个人展开了心理的较量。当时,我只是匆匆浏览,并没有体味其中的真正含义。在今年夏季,间段阅读贾平凹写的《怀念狼》的时候,才猛然悟出了一点点程莫深写的那个《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中篇小说的内涵。狼和猪,都是动物,但人,却是动物中的主宰和精灵啊!
一个作家与一个作家尽管所处社会背景、人生阅历、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所写的作品题材、角度手法也不同。但是,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褒贬却是含义深刻的。
就是程莫深写的这个《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的中篇小说,在今年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具有160多年出版历史的德国最大的贝塔斯曼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新千年全国小说征文大赛中,从应征的4400多篇作品中,沙里淘金出60篇小说,然后,由专家评审出14篇,再经过读者打分。最终,程莫深写的这个中篇小说,过关斩将,荣获了唯一的特等奖,奖金2万元。
如果其他行业举行大赛,特别是定位在国家级的大赛中,2万元奖金一定是拿不出手的。但是对我国文坛来说,当文学向社会边缘滑翔而去,作家头顶上的光环己经消失了的时候,这次由中国最权威的出版社和德国最大的出版集团联合组织举办的新千年全国小说征文大赛,在中国文坛上,引起的巨大轰动是超出异常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说:“由两家大型出版社搞的这次大赛不是一般意义的征文,旨在为了挖掘培养我国真正热爱文学创作、具有文学才华的作家。”因而,在这次作品评审过程中,组织了我国文坛上两代最具有权威的作家、评论家:王蒙、李国文、池莉、余华、陈村等10多人组成评委会,并且从全国各界选出读者代表60名,给予现场评判打分。
一曲九折的评审过程是为了增加大赛的透明度。专家学者和读者“公开、公正、公平”的共同打分评判是为了评出的作品不负众望。当程莫深的《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的中篇小说,在2000年8月31日北京皇家大酒店举行的新千年全国小说大赛现场揭晓并颁奖典礼上以绝对优势的票数获得特等奖后,全场出现了在中国文坛近年来难得的如雷的掌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现场报道。北京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中,程莫深被现场采访的画面和创作谈成为晚间新闻一道独特的亮点。颁奖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在“文学”专刊头版显著位置登出了整个评奖过程和程莫深的创作情况。随之,在首都北京文坛掀起了一股“大奖得主——程莫深”是哪方高手的追问?
程莫深从北京领奖还没有回到西安,《三秦都市报》、《劳动早报》和一些新闻媒体,就在显著位置纷纷亮出“陕人夺走全国文学桂冠”的消息,陕西又冒出了一位写小说的高手。这高手到底出自何方?已经引起了陕西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前几天,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贾平凹时,贾平凹还打听:“听说最近咱陕西又出了一位作家?”我说,这个作家就在我们长庆油田。
(二)
不知道程莫深的人,都还以为“作家”真是突然冒出的。其实,认识程莫深的朋友和同事,当知道程莫深获得全国大奖后,都很平静。因为,水到渠成的时候,就会想起“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是很写实的。
程莫深,是笔名。他还有一个笔名叫“程天骄”。他本名叫程正才,祖籍今重庆云阳。他父亲是一名老革命,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转战到了大西北。全国解放后,他父亲又响应了支援大西北的号召,留在了甘肃一个叫临洮的小城。像他父亲那一批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正的军人,留在西北的很多很多。程莫深就是在1961年绵绵的秋雨中降临在临洮小城。那年,他父亲已经40岁了。
有人说,和祖国解放前后出生的人,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程莫深就是一个例证:还没上小学,就遇上三年自然灾害。胃饿得缩小了许多,如今,再好的佳肴也装不下。无怪乎他始终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刚上初中,就遇上文化大革命,那时候他是一个必须接受再教育的“小崽子”身份,经常受到同学住们的嘲弄。到了今天,他依然是寡言少语、忧忧郁郁的人,我想,是否与少年留下的太深太深的烙印有关?刚上高中,他又遇到上山下乡。随之,全家搬迁到了甘肃陇东。
挫折和磨难,只能击垮弱者。对于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来说,挫折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磨难就是人生奋发向上的动力。1979年,程莫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庆油田技校。两年后,他分配在采油二厂最艰苦的修井岗位上班。程莫深终于工作了。
辛辛苦苦的求学,点灯熬袖的温习,不就是为了有个工作有口饭吃生活有个保障吗?对一般人而言,应该是知足了。可是对于一个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长大的人来说,温饱不是目的,舒适不是理想。程莫深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要过春节了,他们还在井上加班。80年代初,长庆还处于创业阶段,加班搞会战是常事。那天他们一直干到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多钟,井上活才干完,但早没交通车了。他记得,那天还下着大雪。有的人,离家近点的,或步行或骑自行车,都回了家。全班就剩他一个人,有家难回。大年三十晚上,他在食堂买了一份肉菜,一份素菜,两个馒头。那年,他还不会喝酒。但他有个习惯,喜欢边吃饭边看书,晚上睡觉时,不看书绝对睡不着。那晚,他说他边吃边看的是卡夫卡的一个长篇小说。书还没看到一半,他竟发觉天就亮了,年也过了,外面雪依然很大。他说真奇怪,他住的周围就是家属区,过个年怎么没听到爆竹声呢?
在以后的10年里,程莫深就是靠着对“小说”的这份执迷和痴情,从修井工到宣传干事、厂办秘书、团总支书记、记者、编采科科长、副总编,再到作家。
1983年夏天,长庆文联和甘肃《飞天》编辑部联合举办了首次笔会,要在长庆选出几篇作品,以供《飞天》杂志刊登。当时,参加笔会的大约有30人,而所选作品屈指可数。就是在这次笔会上,我认识了程莫深。
第一次认识程莫深,他才20出头,人清秀得很,十足的书生气,见人微微一笑,连多余的话也没有。握过手后,你总感觉他腼腆得像个女孩儿似的。但你再一细看他,就发觉他有一双很特别的眼睛,目光很忧郁、特苍凉,但丰富异常,像有磁性。凭直觉,有这种目光的男人,看似平静,但绝不是平地卧的兔儿。
在那次笔会上,好多人为了发作品,不停地往《飞天》杂志编辑住的房间跑,和编辑套近乎。可是,笔会开了大概有一周时间,总不见程莫深的影子。有次,我叫他和我一起去拜访拜访编辑,可他却钉是钉、铆是铆地说:“作者要凭作品说话,不是靠拉关系刊登稿子。”当场,虽然弄得我很尴尬,但是,我感到程莫深绝对是一个倔脾气的汉子,是一个对事情很执著、很认真的人。
笔会开到最后一天,《飞天》杂志的编辑向大家宣布这次笔会选上的作品,第一篇就是程莫深的荒诞小说《戒尿》。
《戒尿》大意是一个科室5个人,第一年上级只给了4个人升半级工资的名额。在大家评选过程中,恰巧有一个人中途上了趟卫生间,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年,当大家知道仅有3个人升半级工资的名额时,为了在评选过程中再不犯过去的错误,大家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戒尿,由此演义出一系列荒诞的故事。
程莫深的第一篇小说,就充满着黑色的幽默,追求思辩的色彩,赋予哲学的理性,将无情的现实生活和狡诈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淋滴尽致。《飞天》杂志社的主编曾评价程莫深的这篇小说说:“是甘肃80年代以来,从新颖的表现手法上和语言运用的幽默娴熟上,都是上乘之作。”随后,程莫深进人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期,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相继在甘肃的《飞天》、《陇苗》、《北斗》杂志,新疆的《中国西部文学》杂志,河南的《百花园》杂志,四川的《剑南文学》等10多种省级文学杂志上,南征北战,频频亮相,发表小说20多万字。还有一部分散文、诗歌刊登在各类报刊上。
(三)
1990年,进入报社干起记者角色的程莫深,对于文学和新闻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他对新闻事业和文学写作的坚固执著和痴情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1997年,我调入报社,住在编辑部一楼,程莫深就在二楼上班。那时候,程莫深已经成为编采科科长,从而使我有了一定的距离和空间可以从容地阅读程莫深。
程莫深有个特点,就是在走路的时候,你最好别向他打招呼,如果你出了声,肯定吓他一跳。因为,他走路时的状态,像没睡醒似的。但是,你真以为他没睡醒,那可就上当了。他说,他写的好多新闻作品的标题和导语,就是在走路过程中产生的。只要他进人办公室,往电脑桌前那么一坐,真可谓“戒尿”了。搞文字的人,就这么个德性,只要进入文字的魔域,就着了迷,上了瘾。程莫深就是对文字执迷不悟认死理,才在新闻岗位上短短的几年,新闻作品屡获省、部、局级新闻奖。但他还是不满足。白天上不够的班,晚上关不灭的灯。他几乎每天晚上不熬到一两点,就对不起自己似的。有时侯他熬得兴奋了,不管是半夜几点,就咚咚咚地敲门,进来,讲一堆采访的人和事,管你有没有兴趣,反正他一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人就精神的很,满脸都发光。
作为朋友,我们常常开玩笑说,程莫深为了给新闻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肯定荒废了文学写作。可是,程莫深真是深莫可测;记者、科长、作家三不误。1998年,他的又两个中篇小说《雨季》、《雪季》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青年作家》大型刊物上,以隆重的头条位置推出。该刊在卷首语中,称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是“一部罕见的来自生活的经典作品。”并且在《青年作家》刊物上,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大讨论。
《雨季》是程莫深写实风格的一个中篇,也是具有浓厚的石油情结题材的一个中篇。该篇讲述了在一个偏远的采油单站上,夫妻俩共同守着一口油并,一份信念,一片真情。面对盗油贼的诱惑和威胁,夫妻俩没有畏惧;面对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夫妻俩没有被吓倒,最后,在年轻的妻子为了石油献出宝贵的生命的时候,丈夫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了深山采油单站。
对于一篇作品,在一本大型杂志上引起了长达半年的评论,这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杂志来说,可谓开天辟地第一次。这也足以证明程奠深写的这个中篇小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应。中国最具有文学评论权威之一的雷达先生,在评论程莫深这篇作品时,说《雨季》的作者是“用一腔热血浸润生活,用一颗爱心拥抱生活,用一种生命意识阐释人性。”并称此作品“探究了民族精神的真、善、美,反映出社会和时代的本质规律性。”此作品在《青年作家》杂志展开讨论的同时,作为生长于斯的甘肃陇东文坛,积极呼应,《陇东报》不惜拿出一个整版,介绍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
(四)
如果说,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是他创作的第二次飞跃的话,那么,这次他荣获全国小说大赛特等奖的又一部中篇力作《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将是程莫深文学创作再一次攀上的高峰。
在北京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高度评价程莫深的中篇小说《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是“以相当平静的叙述语言,以独特的文学视觉,通过对人与猪的一场心理战争的惊心动魄的精心描绘,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人文、精神、经济、婚姻的种种劣根和特质,是20世纪末世界人类全部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这次颁奖大会后,程莫深将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德国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的签约作家,就是说,程莫深以后写的文学作品,两大出版社将优先给予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这是长庆油田乃至全国石油系统的作家和我国最高的文学出版社签约的唯一的作家。程莫深不但成为签约作家,更是近期北京文坛关注的焦点。《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首都的大型文学杂志,不断地向程莫深祝贺,并纷纷向程莫深约稿。
程莫深成功了。但他依然很平静,就像平静的大海。大海永远是波澜壮阔的。
程莫深成功了。但他永远不满足,就像脚下这片黄土地。黄土地永远是苍茫雄厚的。
(《长庆石油报》2000年9月30日)
作家档案
冰泉,甘肃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编导纪录片、微电影三十多部,出版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一部。冰泉,甘肃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编导纪录片、微电影三十多部,出版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一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