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问个问题,你家孩子有爱说的“口头禅”吗?
这周和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我们几个老阿姨在朋友家女儿充当说客。
起因是,朋友女儿的学校和其他几个学校联合,准备举办一场演讲比赛。朋友家孩子属于老师比较看好的,但小姑娘一听要和别的学校的孩子同台竞争,立马连连摆手表示:我不敢,我不行。
朋友说,她女儿一遇到比赛,就会习惯性冒出口头禅“我不行,我不敢!”。
家人鼓励了很多次,但熊孩子一比赛,这些口头禅永远都会在第一时间冒出来。也因为这样,熊娃错过了很多不错的机会,朋友总觉得这孩子“怂怂的”,将来可能会吃亏。
口头禅的影响不能忽视
身为家长,对于朋友的担忧深有体会,毕竟都是当父母,谁又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吃亏呢?
但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常常把消极情绪挂在嘴上的孩子,毫无疑问一定会在未来吃亏。比如,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说“我做不到!”
这类口头禅,会不断强化孩子消极的自我认知。心理学上有个“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认为: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孩子频繁说 “我做不到” ,他们在潜意识里降低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举个例子:若一个孩子面对数学难题时总是说 “这题好难,我不会”,久而久之,他会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自我认知会导致孩子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挑战时,甚至还没尝试就选择放弃。
相反,如果孩子平常总说一些积极的口头禅,就能提升他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比如:
孩子如果常说“我可以试试”“我正在努力进步”,这会让他们在自我肯定中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积极的自我形象会让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3句会让孩子未来吃大亏的“口头禅”
●第一句:我不行
“我不行” 是不自信孩子常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缺乏自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 “成长型思维” 理论,这类孩子往往具有固定型思维,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一旦遇到困难或挑战,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退缩的情绪。
比如,孩子在学习骑自行车时,固定思维孩子的摔了几次后,就会坚定认为“我不行”,进而放弃尝试;但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则会认为“我再试一次,我肯定能学会”。
两种完全不同的口头禅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处世态度,随着时间推移,固定思维的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自信,长大后也会畏畏缩缩,必然会吃亏。
那如果孩子经常把“我不行”挂嘴边,我们家长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3个方向进行引导:
- 提供心理支持:当孩子说 “我不行” 时,家长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如说 “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你来说,确实有难度”,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 引导思维转换帮助孩子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 “这次你做错了没关系,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你只是现在还做不到,多花时间,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 给予具体帮助:当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 “跳一跳,够得着” 的目标,并将任务分解。比如孩子不敢上台演讲,先让他在房间里单独练习,再增加观众人数,逐步提高难度。
●第二句:这是我的,你不能动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都很强,一起玩经常会听到“这是我的,你不能动”。
孩子们说这句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了,但如果娃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过度强调自我,就有可能影响娃的社会人格形成了。
比如,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每次玩玩具都护着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碰,甚至会为此与小伙伴发生争吵。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会让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社会人格。
那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占有欲,我们该怎么做呢?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2方面进行引导:
- 创造分享机会:鼓励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玩,提供一些可以共同分享的玩具或食物。
- 正面强化:当孩子有分享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 “我看到你把玩具分享给小朋友了,你们一起玩得好开心呀”。
●第三句:都怪你
孩子们一起玩难免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有些孩子会习惯性把“都怪你”挂在嘴上。
你知道吗?根据心理学教授戈尔曼提出的情商理论,经常把“都怪你”挂在嘴上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方面的能力会明显低于同龄人。
而且,习惯性将锅甩给别人的行为,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研究人员通过追踪发现,常常说这句话的孩子,通常来自两种家庭:
一种是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过于严厉,孩子为了避免受到批评而选择逃避责任;
另一种则是家长自身也经常推卸责任,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家娃开始推卸责任,那么建议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纠正:
- 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当孩子犯错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指责。
- 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以及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例如,问孩子 “你觉得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时会跑偏,这就是考验父母的关键时刻了,只有我们懂得科学的方法,知道怎么去使劲,才有可能及时将孩子拉回正轨。
就像上面这些消极的口头禅,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逼着孩子改,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当父母掌握适当的方式时,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困扰,不妨试试上文中提到的方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