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筱枫(图片由本人提供)

第十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落下帷幕,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高二女生顾筱枫以决赛作文《冷太阳,暖太阳》斩获万元大奖

在顾筱枫看来,阅读让自己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的人,在时空交汇和文化交融中相遇,在精神上同频共振。她尤其喜爱散文和小说。阅读散文时,她喜欢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情韵、意境、哲理。“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特别富有力量,我喜欢他的《我与地坛》,如果下次去北京,希望也能去地坛公园看一看。”

喜欢小说的原因,是可以从书中人物身上看到自己不曾知晓、未曾经历过的人生轨迹,领略不曾生活过的时代的风貌。“一个个正面或负面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不同选择,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群体,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未知时,可以找到一把启发自己的钥匙。”

她表示,在未来将继续怀有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在笔下创作出无限生命、无限可能。“长路漫漫,慢慢走,坚持走。”

下面请欣赏顾筱枫的得奖作品:冷太阳,暖太阳

冷太阳,暖太阳

在那天里,我曾一度觉得世界是昏暗的,如黑白相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太阳只是冷冷的,街旁的梧桐树宛然丧失了它一贯的绿色。

奇怪地,我似乎见到了那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鲁迅先生。”我轻声道,却又如呼喊。

恍惚间那呐喊彷徨的字眼涌上我的心头。方且提及我,和我读鲁迅的日子。

我说,他的书是常读常新的。在许多年前,翻开语文书第一次听老师谈及他与其文字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悲戚全然慑住。那每一个字似刀似剑,似血似刃,我只是默然。太阳是冷的,透过窗帘的缝隙,从尺子上反射,纵然光捕捉到老师黑板上写下的“希望”二字,我依旧无法想象,在那个如玻璃缸般的世界里,无数无数的人,他们是麻木的,冷血的,残酷的,在他们眼中,血与雨落下的声音并无区别。

后来我又接触了他许多的文章,那些——正如我现在所见到的世界里,黑暗仍然存在着,光仍是寒冷的,只是新文化的火焰正猛然蹿起,总有火把正尝试着照亮社会。先生,您的呐喊将冲破牢笼。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沉默。他的炬火是点起了,可这个世界,好似众人都如《祝福》中的看客,每个人都可能也可以成为杀死祥林嫂春天的凶手。他,仅仅以一人之力,又何有勇气,去面对去改变这一切?

“不,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那些写遍“吃人”的纸,那些沾满人血的馒头,那些穿着读书人长袍却饱受嘲讽的人啊,那一切一切,都是他对社会的控诉,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对于新世界的憧憬,对于让太阳不再寒冷的愿望,或许让他坚信——

改变昏暗的现状,也许就差我一个呢?

我说,事实上他做到了。先生,我们现在的纸上,尽是二十一世纪繁华的盛世。我们褪去了束缚着读书人的长袍,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我们所想表达的,我们不再是围成圆圈看尽他人笑话的冷漠的看客,我们可以尊重,可以包容。

他的脸上终于有了微笑。

“我是始终相信的,这样的一天终将会到来,大抵是明天,大抵是未来,即便很久。

因为火终将点燃野草,向着天空,向看无尽的远方散发着光芒。因为这每一位手举星火的人们。"

在内山书店里,在这个午后,我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在一瞬间我不禁怅然,鲁迅先生是否真的在刚才存在于我的眼前。

四周无人,万籁俱寂但震聋发聩。

或许我并不曾遇到他,他也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中和我开展了一次对话罢。

我不曾遇到他吗?

先生的文字,先生的呐喊,先生的精神,永存于我们的心中。他的话为社会的变迁铺下了一层新路,为世界点亮了一盏新灯。我再拿出《朝花夕拾》,再翻开品读,只觉自己又至三十年代与他进行了一次精神与灵魂的邂逅。

他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始终灼烧着我的心脏。我的心灵为之动容,为之遗憾。我们也抗争,我们始终以蜉蝣撼树般的荒谬撼动生命坚磐的大石。在当今时代,照样寻找着人生的意义,我们一样改变自我,直面虚无,乃至面对整个社会。

这是鲁迅先生给予我们的,勇气也好,希望也罢。

阳光又照进书店内,这次是暖太阳。

我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啊,每个人都奔向着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那排排书架上,新增了许多新的书籍,歌颂着,以及继而接过先生手中的笔,期待着下一个未来的模样。

我推开书店的门,渴望再拥抱温暖的空气。转过街角,在暖色调的红砖地面上,赫然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环视着四周的一切。

再熟悉不过的。

“嘿,鲁迅先生!”

“这是——?”

“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

我蹦跳着走过,我想,他一定也会看到这当今的风景,他所为我们积奠的风景。

“现在,是暖太阳啊——”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