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歌颂梅花的诗词,人们爱她的百折不挠与忠贞不屈。这样的气节就好比我国近代史上许许多多的革命者,他们都有着宛若梅花般的精神,在这许多人中,也存在着一位极具傲骨之风的革命先辈,他就是我国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同志。
1902年黄克诚出生在湖南永兴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当年的农民可不比今天可以安居乐业地生活,只要你肯吃苦肯劳作就会有所得。当时仍处于清政府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造成的外忧内患一大堆。
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时局动荡不安,人人心中都有着一股救国救民的心力,黄克诚的父亲也不例外,由于他自己及周围的亲戚朋友都长期生活在地主阶层的欺压与剥削下,根本就无力反抗。在这日积月累的重压下,黄克诚的父亲决定培养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孩子出来,让自己以后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然而在家庭条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父亲根本就无力支撑黄克诚的学费,只好靠四处奔走找亲戚朋友借钱,东拼西凑下才把黄克诚送去私塾学习。黄克诚自己也非常懂事,十分理解父亲供自己学习的不容易,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黄克诚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努力,从来没有懈怠,一直都保持着积极求学的态度。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读,终于黄克诚的努力没有白费,在20岁的时候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这里,黄克诚不仅接触到了更多更新的课本文化知识,也见识到了以前在村子里没有看过的新世界。
走出来后的黄克诚才发现原来外边的革命事业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了,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深入人心,在这些新的社会面貌的号召之下,黄克诚的思想也随之觉醒和改变了。
由于黄克诚整个价值观念已经从利小家到利大家的转变,他想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想要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想要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黄克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他认为这是当时唯一可以为百姓谋利益的政党,因此黄克诚毫无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后,黄克诚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同时党组织也看到了他的能力并给予非常大的肯定和重视。
作为党内少有的高知识分子,黄克诚一开始就接到了参谋长的职位,面对党组织的如此厚爱,黄克诚也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骄矜感,他合理地运用自己在学校时所学习到的知识,在实战中,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恰当的意见,制定出准确的战略。哪怕是在抗日战争中,黄克诚的战略部署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克诚作为将领,完全没有领导干部的架子,每一场战役他都能亲临现场指挥战斗,永远都站在第一线,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起战斗。
不仅如此,黄克诚还具有很强的号召能力,可能是和他师范毕业有关,黄克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说话做事条理清晰,总能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同时,黄克诚的组织能力也很好,极受战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或许是和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黄克诚此人非常节俭,而且他不只是对自己在生活中节俭,在任职期间,对公费问题也非常节俭。
他认为国家的钱也都是百姓们的税收,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要把这些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当年他所带起的廉洁节俭风气,使得官场上争相效仿,他的部下们也都一直贯彻实施着,这也有利于国家的廉政建设工作。
后来黄克诚病逝后,中央给他的悼词是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这也高度概括了黄克诚作为坚定革命军人的一生。带着一种传承下去的信念,可能就会觉得作为一代名将的后代,怎么都没有一个人从军呢?
原来并不是黄克诚的子女们不愿意加入军人这个荣耀的大家庭,相反的他们乐意之至,奈何大家都是近视眼,在那个年代也没有近视的矫正手术,只有都放弃军人这个光荣的梦想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