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元化先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思想界和文艺理论领域的代表人物。11月30日,在王元化先生诞辰104年的初冬季节, "技术时代与王元化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东师大中文系王元化学馆、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写作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联合主办,上海予路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哲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老中青学者汇聚上方花园 ,缅怀先辈,重温旧著,探启新知。

开幕式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教授主持。上海予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杨晓燕率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她介绍了予路文化有限公司在将中华文化经典普及到中小学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王元化倡导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予路"倡导的中小学教育通过自主阅读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理念高度契合,给"予路"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王元化学馆原馆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胡晓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科技正在以新的方式、新的力度改变这个世界。广义的"技术"包括科技改变社会、技术专家统治、经济计划优势、形式主义与科层化组织架构壮大、功利主义盛行及其绝对理性主宰时代等等。如何在一个科技与功利主导的时代,坚持人的自主性与个性的充分伸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课题。王元化先生对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既持肯定态度,也十分警醒人的"有限理性"局限。当今时代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对于现代人文主义传统的一大挑战,是工具与手段凌驾于人之上以及人的个性、自由精神与自主性的异化,人的全面发展或成为一个遥远而天真的梦。王元化先生对人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人的命运的操心,以及关于理性与有限理性,知识技术与人文主义、国家与个人、精英与大众等关系的系列反思,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显现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元化先生

王元化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方笑一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研讨会选址于上方花园非常有意义,这里与王元化先生故居庆余别墅相距不远,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王先生曾经的生活环境。他强调,我们肩负着传承王先生精神、传播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使命,以便在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学术工作中更好地汲取智慧、应对挑战,使王先生的学术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

主题发言环节由方笑一主持。祁志祥教授作了题为"思想家的王元化与美学家的王元化"的主旨演讲。王元化作为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思想家,其基本主张是继承"五四"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超越"五四"的激进主义、意图伦理、功利主义、庸俗进化论,呼唤人性、人道主义、人的价值。王元化作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其基本主张是"美在生命"、"现实主义"。作为一位大学者,王先生坚持"不参加互助组,也不参加合作社,准备单干到底",强调"不媚权势,不媚平庸的多数,也不屈服自己并不赞成的一种潮流",在当下尤有现实指导意义。祁教授还回顾了访谈王先生、王先生给自己的三部书题签的交往历程,为与会者呈现了一个多面的、立体的王元化形象。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扬详细阐述了王元化及其夫人张可教授在戏剧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王先生对国内改编莎剧的独到评价。他的发言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王元化先生在戏剧文化领域的深厚造诣与深远影响力,拓宽了对王先生学术贡献的认知边界。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高校学报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范铸教授深入分析了王元化先生"新启蒙"思想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指出王先生的崇高人格及其思想主张对于个体的自我启蒙与人格重塑具有重大意义,为人们在时代的快速变迁中实现自我提升与精神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唐小兵教授指出王元化先生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彰显出知识贵族与文化贵族的独特力量。他坚守"不降志,不辱身"的高尚气节,堪称当今知识界的楷模典范。在技术主宰的信息时代,人们看似信息获取便捷,实则陷入信息、情绪茧房,愈发封闭狭隘。而王元化先生的独立人格和启蒙精神为我们如何面对中外文化、时代浪潮、政治语境树立了榜样。同济大学哲学系朱义禄教授也认为,王元化先生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当属其独立人格。王先生倡导的新启蒙,核心在于独立人格层面的新启蒙。上海交大朱兴和副教授有感于两百多年前西方学者《人是机器》一书将人视作机器,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真有成为"人"的趋向。在技术对人的渗透掌控下,人文学科面临巨大挑战。王先生的人文精神犹如智慧源泉,为人们思考技术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路径与人文教授的价值定位提供了深刻启示。

自由发言环节在祁志祥的主持下有序展开,上海市美学学会原副会长张仲年、庄志民,上海市闵行区统战部副部长、侨办主任何美珑,上海予路文化有限公司学术总监、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蒋远桥,上海市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曾嵘、理事阮弘、魏启旦、潘端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傅议萱和资深学者周锡山等前后发言。他们从不同专业背景与个人感悟出发各抒己见,展现出多元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不少年轻学者感叹:本来他们对王先生了解不多,这次会议让他们获益良多、收获匪浅。王先生的思想、学术、人格将成为砥砺他们未来前行的榜样。

作者: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