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梢蛇简介
乌梢蛇,是蛇目游蛇科乌梢蛇属的一种无毒爬行动物,又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等。其体背面棕黑色或绿褐色到黑褐色,密被菱形鳞片;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背脊两侧有两条褐色纵纹;成年个体黑纵线在体后逐渐不显;腹鳞灰白色;幼蛇背面鲜绿色,有四条黑线纵贯全身。乌梢蛇的头部较长,呈扁圆形,与颈部的区分较明显,尾部渐细而长。
二、形态特征及辨识
虽然乌梢蛇并非植物,但其形态特征明显,易于辨识。其体型中等大小,最大雄性全长可达2180毫米。头部较长,呈扁圆形,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三分之二;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有8枚,下唇鳞有8-10枚;背鳞鳞行成偶数;肛鳞二行。体色乌黑,背部呈灰褐色或绿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年老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逐渐变得不太明显。腹面呈灰白色、灰褐色至浅棕褐色,但有的身体呈黑褐色,这与栖息环境有关。
三、命名的由来
乌梢蛇的命名源于其干燥品通体乌黑色,表面布有菱形细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粗蛋白含量极高,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故得名乌梢蛇。
四、药食起源传说故事
乌梢蛇作为药用最早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被称为“蕲州乌蛇”。在商州,有一个患有大风病(相当于现代的麻风病)的人,他满身红斑、浮肿,手足麻痹,眉发脱落,鼻梁肿大,相貌丑陋。尽管经过多方医治,病情仍未见效。某天,他饮用的酒坛中不慎掉入一条大乌梢蛇,被酒浸泡而死。病人对此并不知情,每天仍照常饮酒。半个月后,他惊奇地发现病情似乎有所好转,红斑开始消退。一个月后,他的病情逐渐痊愈,眉毛也长出了新的。病人怀疑自己的病可能与这条蛇有关,于是拿着蛇骨请教捉蛇人。捉蛇人告诉他这是乌梢蛇,从此人们才知道乌梢蛇能治疗风病癞癣。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用乌梢蛇泡酒来制药,发现它具有活血、祛毒等疗效。
五、药食特性作用机理
乌梢蛇在中药里是个“祛风能手”,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乌梢蛇性走窜,能搜风邪、利关节、通经络,特别适合风湿痹证,尤其是那些日久不愈的顽固风湿。它常与全蝎、天南星、防风等药材配伍,治疗风痹、手足麻木和拘挛。据《本草纲目》记载,用乌梢蛇制成的酒饮可以治疗顽固痹痛和挛急疼痛。乌梢蛇还能祛风、通经活络,所以它也常用于治疗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和痉挛抽搐。此外,乌梢蛇还能祛风止痒,治疗麻风和疥癣。
乌梢蛇味甘、咸,性平,入肺、脾经,其主要的功能是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病,中医学称为痹证,认为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痹阻气血津液,出现四肢疼痛、关节变形。现代医学认为风湿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多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镇痛之品,但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学认为乌梢蛇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通过发挥类似抗炎、镇静、镇痛之功效来治疗风湿痹痛。
六、生活中的应用
乌梢蛇不仅肉质鲜美,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一味祛风湿的良药。在中药学中,乌梢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中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疾病。此外,乌梢蛇的血清对多种蛇毒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因此在野外遇到蛇咬时,乌梢蛇的血清也可能成为救命的良药。
七、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乌梢蛇药用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开发,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野生乌梢蛇资源有限,且受到法律保护,因此人工养殖乌梢蛇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乌梢蛇的养殖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加强乌梢蛇的保护工作,避免过度捕猎和破坏其生态环境,确保乌梢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乌梢蛇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动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科学养殖、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乌梢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们的健康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