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

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不仅适用于我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对阿尔及利亚这个北非国家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及利亚深知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得先把交通搞好,于是在2006年,该国便开始修建一条连接东西的“世纪高速”——阿尔及利亚高速

彼时,日本财团费尽心思的拿下来该项目的东标段,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以“工匠精神”闻名世界的日本财团,却在5年后选择了“提桶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日本留下的长达84公里的“烂尾路”,阿尔及利亚政府一时间显得格外的焦头烂额。

那么,日本方面为何会突然选择“提桶跑路”呢?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团队,又为什么要选择接下这个“烂摊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跑路,中国接盘

面对这么大的工程,基建实力有限的阿尔及利亚政府决定进行国际招标,来自亚欧的数十家企业参与了竞标,最终,只有中日两国的工程企业脱颖而出。

最终,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被拆分成了东段、中段和西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信集团和中国铁建联手拿下了中西段528公里的建设权,而东段399公里的项目则由日本财团负责。

这三个标段也因此成为了检验中日两国基建实力的试金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财团在竞标时,凭借较低的报价和号称更高的工程效率赢得了东段的项目,起初他们认为东段山地较少,地貌相对平缓,施工难度较低。

但实际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东段西侧的沙漠、砾石和丘陵地形已经让日本工程队吃尽了苦头,建造成本也远远超出了预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他们措手不及的是,最东端的84公里路段,复杂的地质条件成为了日本工程队的噩梦。

这个地方软土层、泥灰岩、河谷和湿地交织在一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风险很大。

对于国土面积狭小、缺乏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经验的日本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和巨大的技术挑战,日本财团在2011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放弃东段最后84公里的施工,直接“提桶跑路”。

这一举动不仅让阿尔及利亚政府措手不及,也让整个项目陷入了停滞,对于日本企业而言,保证自身利益是首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项目出现亏损的风险,日本方面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止损,即使这意味着放弃承诺和责任。

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短期行为,也暴露了其在国际合作中缺乏长远眼光的弊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日本企业的短视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在中西段的建设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实力。

面对同样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中国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中段的施工中,我们需要开挖多个隧道和架设多座桥梁,这无疑是对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然而,中国团队凭借在川藏、滇藏、新藏等公路建设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建设中展现出的卓越实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西段项目于2010年通车,中段也于2012年顺利交付并投入使用。

最关键的是,中国企业不仅按时保质地完成了项目,更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社区发展,赢得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体现了中国企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基建精神,以及以责任和长远合作关系为导向的基建理念。

但尽管阿尔及利亚高速其余路段多年前已通车,但因为日本的“提桶跑路”,导致剩余的84公里项目迟迟未能开工,这项“世纪工程”也一直是“断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关键时刻,中国企业再次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挺身而出!

长达84公里的“断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条84公里长的路虽然还没完全打通,但背后既有机会也有挑战。

解决这条路的问题,不仅能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改善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不过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地形复杂、资金短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企业的撤离给阿尔及利亚政府留下了不少麻烦,东段的阿尔及利亚公路成了“断头路”,整个“世纪工程”完工还遥遥无期。

阿尔及利亚政府不得不重新寻找承建商,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昂的建造成本,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阿尔及利亚政府感到无助的时候,中国企业又站了出来。

基于在中西段建设中的出色表现和良好的信誉,中国企业获得了阿尔及利亚政府的信任,接手了这84公里的“烂尾路”。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感,也给中阿两国的合作带来了新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84公里并非易事,这段路程堪称“地质工程师的灾难”,集中了各种复杂的地质难题。

其中最棘手的是泥灰岩地质,这种岩石干的时候像石头,但“见风变土,遇水成泥”极不稳定,给路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该路段还包含超高填方区域,最大填方高度达到44.7米,是我国公路高填方标准的两倍多,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面对84公里“烂尾路”的重重挑战,中国企业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拿出了“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除了技术创新,中国企业也很看重人才的培养,我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项目建设期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帮助阿尔及利亚培养了超过1.6万名基建技术工人,并为当地工程师提供了赴中国进修的机会。

这不仅为阿尔及利亚的基建事业培养了后备力量,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团队还在当地建了一所大型项目管理学院和一个国家质量控制中心,为阿尔及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穆罕默德·哈勒迪公开表示:中信建设在西标段的建设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积极解决各种问题,赢得了阿方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12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东段最后的84公里正式通车,标志着这条“世纪工程”的全线贯通。

这条连接阿尔及利亚17个省份、全长1216公里的高速公路,像一条钢铁巨龙,为阿尔及利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经济效益,阿尔及利亚公路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人文意义,它是中阿友谊的象征,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深厚情谊。

中国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展现出的责任担当、技术实力和合作精神,赢得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当地居民表示,中国团队不仅修好了路,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还为中阿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尔及利亚的东西高速公路建设既充满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它不仅检验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基建理念和合作模式,也彰显了中国基建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企业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而中国企业则选择迎难而上,最终克服重重挑战,完成了这项“世纪工程”。

中国企业在项目中展现出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赢得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的经验。

如今的中国基建,不仅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名片,更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