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江皮影戏(引题)

光影里的坚守与创新(主题)

黑龙江日报记者 王咏梅 文/摄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龙江皮影戏曾经有《秃尾巴老李》作为唯一进京国庆献礼皮影戏剧目的辉煌。近年来,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皮影剧团在剧目创新、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传承与创新,续写龙江皮影戏传奇。

光阴荏苒,不负韶华,未曾改变的是——龙江皮影人的热爱与情怀,坚守与责任。

刀笔翩跹 既是刻画也是突破

纤细笔触勾勒出似蹙非蹙的烟眉,蓝、绿为主色绘出裙裾飘飘,王佰惠笔下眉目含情的林黛玉逐渐“苏醒”。

“绘稿、上色是关键工序,使影人形象更有立体感和写实。”王佰惠说。她是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皮影人设计、雕刻制作人之一。在老师于久文和她两代人的努力下,龙江皮影戏在人物面部加入创新晕色,弥补了阴刻镂空单面空白部分的“美中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江皮影戏演出照片。

刀笔翩跹,光影生姿——细看林黛玉青丝,每一条发丝都是张开的,线条粗细有度,不需舞动便像活了一般。“传统龙江皮影戏人物的‘头茬’(影人的头部)头发,都是粗线条或通过绘画展现,我运用压刀加上转刀手法,克服刻线不细、细则易断等种种困难,经过三次尝试,最终完成了雕刻。”王佰惠说。

皮影制作是一项古老而精细的手工艺,需经过制皮、设计、过稿、雕刻、上色、装订等多道工序。“头一年我连一张牛皮都没摸到,一天八小时就是练习刻纸、推刀技巧,线要直、弧度流畅,手指被刻刀割破了,包扎一下继续练……”1999年,四年专业学习毕业后,王佰惠来到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

在王佰惠眼中,老师于久文话不多,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皮影之旅。“老师在工作室一画就是一整天,他伏案工作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一专多能’更是令我钦佩……老一辈皮影人对待传统艺术执着而专注,我只有更努力。”王佰惠如是说。

怎样才能画好一个影人?王佰惠的答案是,要走进其内心。“根据人物特点设计,不了解透彻,画出来是没有神韵的。”在作画的过程中,她留心观察生活找素材,寻找创作中的灵感。

新剧目《哪吒与三太子》是王佰惠首次独立设计,她与娄秀红、刘家恺组建的雕刻制作三人组,共同制作新剧目所需的影人,可谓挑战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人装订调试。

为了让龙江皮影戏影人的面像“活”起来,她从未停止钻研。在设计上完成了一次次突破——设计七分相、正面等造型;在结构上尝试了更多的分节,使影人的手指、脚趾关节都能活动;将卡通形象、现代元素融入设计……天道酬勤,王佰惠先后荣获国家级集体奖三项,个人省部级奖十余项,集体奖十余项……

人偶合一 既是功夫也是心思

“学会快,学精难,要想操控自如首先要沉下心。人偶合一,既是手上功夫,也是用心琢磨。”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皮影剧团团长、市级非遗传承人康然然,经过20余年积淀,对龙江皮影戏的理解愈发有质感。

康然然师从的薛兆平、穆玉芹两位老师常找她谈心。从老一辈艺人教诲和演出实践中她悟出——皮影戏表演没有捷径,只有勤学多练,肯琢磨!从分签、捻签、力量等基本功开始练起,她的手指上磨出了一个个茧子,鲜活灵动的表演,便是在一年近百场戏的磨砺中实现的。

“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做好”,康然然骨子里有股要强劲儿。瞄定表演方式上创新,她开启了一个个全国首创——她现场演绎从一个个关节组装影人,表演方式更多样化;她专程赴湖南自费学习手影,创作《梦·幻》突破了单一的表演形式,手影、皮影、人影“三影”结合;她连续八届参加全国木偶皮影界最高奖项——金狮奖比赛,7次获奖,每次她都能带给观众“新的惊喜”。

武打戏是龙江皮影最精彩、也最考验功力的。“龙江皮影戏注重肢体表演,双手各持3~5根竹竿,呈现出打斗中的灵活身法,还要契合锣鼓点,没有十年功底做不到形神俱佳。”她说。

精彩纷呈的皮影戏,背后是多少的默默付出。康然然介绍说,排练《哪吒与三太子》武打戏,全身都在用力,大脑随着剧情飞速运转。哪吒做跳的动作,她在表演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跳,一场武打戏排练两三次下来,手累得直发抖……“灯光、配乐、设计、配音等演职人员,只因为热爱皮影戏,甘当幕后英雄。一部戏创排,大家各抒己见,直到打磨出精品。”康然然说。

传承创新 既是情怀也是责任

说起皮影戏的传承创新,首届全国金狮奖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令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沛难以忘怀。

“什么技艺是别人没有的?”本就爱琢磨研究的王沛冥思苦想,灵感一现:她想到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毛笔写反字”的绝活。“若在影窗后面写反字,观众看到的恰好是正字。”但创演的过程,却遇到一连串难题:在立体影窗上,现场作画题字——怎样使墨水在画纸上大面积着色;怎样不让笔尖儿下垂影响书写;由于光的折射会产生偏差现象,在成像时,影人怎样才能“握住”笔?“N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我始终坚信总有一次会成功……”最终,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母子情》创演成功。

对于创新,王沛并未浅尝辄止,而是持之以恒:她请教北京大学化学博士,通过反复试验油和水的配比,把水影画(在水上作画)变成了现实;她把剪纸、沙画、水墨画等表演形式,与皮影戏相融合,使表演方式更趋丰富;运用多媒体,让皮影戏舞台布景、场景切换更流畅……不畏艰辛、大胆探索,创新完善每一个攻坚细节,王沛把创演比喻成翻越艺术的高峰。依靠团队的智慧,挑战巅峰,龙江皮影人跨越了心中的一座座青山,永不止步。

龙江皮影戏,怎样才能传承更久远?对此,王沛一语中的:“不仅是创作思路上的传承,更是精神传承!在剧目发展方向上,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进行创演,延续老一辈龙江皮影人‘不畏困难、团结一心’精神,创作更多的皮影戏经典。这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责任。”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2019年以来,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连续三届获得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剧目展演荣誉。2023年,文化部举办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仅有两家皮影戏入选,龙江皮影戏是其中之一!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的心弦被一次次拨动:漂洋过海复制而归的《燕影剧》,仿佛在低吟着中国皮影艺术两千多年的时光流转;一代代龙江皮影人由满头青丝演到鬓发染霜,倾情岁月的理想与付出,令人动容;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沛,那份沉甸甸的祈盼——希望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皮影戏表演、皮影设计专业,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皮影而来!她热切盼望能早日“如愿”,携手传承与创新龙江皮影戏。

从《秃尾巴老李》一炮而红,到《哪吒与三太子》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7分钟小戏演绎成为中型经典演出剧目。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创作思路上传承,更是精神传承!老一辈龙江皮影人“不畏困难、团结一心”的精神,一直延续下来,弥足珍贵。

一颗“种子”,总会落地生根!祝福龙江皮影戏,走进一代代人的童年记忆,继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获得新的解读。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