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昆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但气候宜人,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考证,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

昆明,这座千年古城,一直都是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从茶马古道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再到澜眉经济圈,昆明无不彰显着其在全国商业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由此,昆明的商业向来备受关注。这里诞生了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云南白药品牌至今享誉全国;这里也曾孕育了百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钱王”王炽。可以说,昆明从来不乏商业天才,更不乏商气,但是,有不少精明的网友却发现,商脉悠远的昆明,百年老店却屈指可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毕竟咱们隔壁邻居成都百年老字号就有32家;而贵州百年老字号也多得吓人,全是白酒,几乎垄断全国。

对此,有人说是因为昆明常年战乱,导致企业难以传承?说昆明地处偏远,所以品牌概念发展滞后?可能都有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觉得还是昆明人的“懒”!相对闭塞的位置让我们成为了“大后方”,美食可以学四川、学贵州,技术、知识有沿海供,就连LD都是来锻炼,刷经验的,别人都安排了,我们自然也就懈怠了。

就从咱们昆明市区的老字号也不难看出端倪,大部分居然都是“外来货”。

护国饭店——四大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国饭店前身是1920年滇菜大师阎炳奎开创的“海棠春”酒楼,该酒楼在民国时期是昆明最高端、最出名的滇味宴席大酒楼。1954年海棠春成为云南第一家公共食堂国营饭店,1983年更名为护国饭店。当年,护国饭店的排骨汤、红烧肉、青辣子炒剁肉、粉蒸肉是老昆明人津津乐道的四大当家名菜,卖得最好。那时候的护国饭店,熬汤的汤桶直径都有一米五六,蒸肉、蒸烧卖、蒸包子馒头的蒸笼码得比人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的腰包渐鼓,护国饭店每天早晨店门一开,人群就涌进来,排成长队延伸到护国路人行道上,口缸、大洋瓷碗与舀菜的大勺撞得叮当响,酱汁鸡翅、宫保鸡丁、烧卖都很好卖。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国营的护国饭店由盛转衰,1998年因城市改造被拆除,老字号的护国饭店淡出了昆明餐饮市场。

鼎新饭店——粉蒸肉

鼎新饭店在长春路,早年这是一家私人饭馆“老岳家”。两开间的店堂,大约可以摆下十多张八仙桌。每天打烊后,服务员用碱水把八仙桌擦洗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油垢。这里全天都卖饭菜,但以晚堂为主。尤其是粉蒸肉久享盛名,只在晚堂才卖。喜爱吃蒸肉的回头客常不约而同地踱进鼎新饭店,味厚肥糯喷香的粉蒸肉,再加二两玫瑰升酒落肚后,一天的劳累也感觉消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鼎新饭店传承了老岳家的祖传,也卖蒸肉,但老辈人说味道还是赶不上老岳家。“老岳家”的蒸肉分为原碗粉蒸肉、蒸骨、蒸羊、剁蒸等好几类。原碗粉蒸肉取带皮五花肉或前腿肉为原料,切片厚薄均匀,加盐、糖、酒、酱油和作料拌匀,腌两个多钟头入味,就可以装碗上笼了。佐料是碾得较粗的米粉,加上八角、草果、花椒、茴香子等合碾成的五香粉。蒸肉碗是一种本地烧制的粗土碗,比米线碗稍小略扁。装碗时先放一点“底”,一般是洋芋南瓜之类,若用绿菜,则多半是茴香。蒸肉出笼上桌,但见扁平的土碗里中间微凹,聚着一窝油,肉作檀香色,洋芋底淡黄,南瓜底深黄,让人胃口大开。俭省的人家,多半会买两碗蒸肉,外加两碗“底”。当年的蒸肉、蒸骨、蒸羊两角一碗,“底”则只要五分钱。

福顺居——山东烧鸡

老昆明人几乎无人不知“福顺居”的山东烧鸡好吃。山东烧鸡的原创人李子育系山东德州人,抗日战争时期携家带口逃难到昆明,在晓东街附近摆了一个专卖山东烧鸡的小摊,生意十分兴隆。1956年公私合营后,李子育分到福顺居工作,专门从事卤菜制作。当年,由于“福顺居”是昆明市的甲级直属店,上级特批了粮食和肉类经营,每套饭菜收4元人民币外加4市两粮票,品种有红烧肉、串荤、金钩炒白菜各一小盘,4个花卷或馒头,加一碗汤。当时一般人的月收入也就是30多元,每月的伙食费只有9元人民币,4元钱相当于半个月的伙食费,但还是有人来消费解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后市场供应紧张得到缓解,“福顺居”每日有了三四十只活鸡供应。有了肉源,福顺居从1964年开始制卖“山东烧鸡”。李子育师傅在德州扒鸡的基础制作工艺上,又增加了许多云南特有的香料药材,如砂仁、甘松、豆蔻、草果、桂皮、花椒等,有理气、温里、消食的作用,不仅美味可口还有一定保健养生作用。由于当时供应的全是传统饲养的土鸡,加上李师傅技术高超,所以山东烧鸡色香味形俱佳,每逢年节,“福顺居”门前总是排起买鸡的长队,买不到的非常遗憾。但改革开放以后,“福顺居”和山东烧鸡因企业改制等诸多原因淡出市场。

映江楼——牛肉冷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昆明城的盘龙江畔、珠玑街口,原来有家“映江楼”回族馆。“映江楼”诞生于1937年,楼的样子就像古箭楼,面积不大,也就二层,飞檐斗拱,黑底金字的“映江楼”牌匾悬挂在门头,当时是昆明最有名的清真饭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每次走过映江楼,总忍不住歪头往里瞧瞧,吃饭的人不多,若有若无飘出的牛肉汤香味馋得我直咽口水。碰上年节或是家里有什么重要的喜事,我才有机会进映江楼。这里一则离家近,二则味道好。映江楼的牛肉冷片酥软不碎,吃到嘴里是“沙”的,醮点芝麻酱,别具滋味;清汤牛肉汤清不腻,牛肉味美;凉鸡滋嫩鲜活,小刀烧鸭皮脆肉嫩,备受昆明市民青睐。

上海面馆——阳春面

原东风西路上的上海面馆,是1965年从上海整店迁到昆明的“上海饭店”小吃部,卖的冬菜面、阳春面、大排面、馄饨都是地道的“上海味道”,大受昆明市民和上海移民欢迎。“阳春面”是上海一种特有的面条,虽然有着好听的名字,实际上却只是一碗清水面条加上几个葱花。说起来你也许不信,1990年代以前,这碗“阳春面”让上海饭店在昆明出尽了风头。上海面馆里的食物中不放辣椒,也不备辣椒油,许多昆明人甚至自带辣椒面去吃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面馆”店内有20多张木桌,墙上挂着两大幅上海外滩和街景的油画。面条煮熟后,一次就可挑出10多碗,排队的人一下子就抬光了。那个年代的人,虽然都渴望着吃大排面和馄饨一类的“荤食”,但几分钱一碗的阳春面价廉物美,是普通人的不二选择。1999年后,随着东风西路街道改扩建,上海面馆便永远消失了。

北京饭店——牛奶大雪条

正义路上的北京饭店前身为和平舞厅,新中国成立后建成饭店。初设京味部、滇味部,是昆明最著名的北方风味饭店,也是当时省政府宴请宾客的场所。以京酱肘子、山东海参、醋椒鱼等菜肴著称。七十年代在全省首家引入机制馒头、机制饺子,其高庄馒头、甜咸包子一时风靡春城,名小吃有四味荞包、挂糊鸡锅贴、干巴菌水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昆明人对北京饭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冷饮。提起北京饭店的“牛奶大雪条”,许多昆明人的脑海中都会想起那种独特的奶香味,大家公认昆明的大雪条就数北京饭店的最好吃,冰淇淋则是昆明饭店的最前卫。北京饭店也应景开起了冷饮店,一时间成为昆明年轻人消遣约会的好去处。3-5分一支的香蕉冰棒、1-2角一杯的酸梅水、5角一支的牛奶冰棒,成为年轻人聚会约会时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当然,发展得再快,昆明也还是有百年老店的,虽然不多,仅仅7家。

昆明的米线情缘——建新园

建新园的米线是昆明人从小吃到大的,据说建新园前身不叫建新园叫「三合春」,取天、地、人三合,色、香、味三合之意,也寓意「长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合春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据说是由当时人称「活灶君」的餐界大厨陶品的同门师兄弟吕贵操持。陶品掌勺于名店「长美居」,吕贵店铺称「三合春」,吕贵没有效仿陶品设豪筵华席,而是审时度势,以经营滇味小吃为主。

谁知这一开就是一百多年,1952年公私合营成立后更名为建新园,以后一直沿用此名。其店铺经营的四喜凉食、肠旺米线、鸡汤米线均被评为「中国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部分老昆明人而言,建新园不仅仅是一家平常的米线店铺,而是他们的青春记忆和历久弥新的米线情结。

打仗打出的昆明美味——德和

德和全称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兄弟食品罐头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兄弟食品罐头股份有限公司是浦在廷先生在1921年创办的,那时正值乱世,宣威人浦在廷为了实业救国调研了市场,他发现很多食物携带和储存都不方便,而在这个战乱年代,罐头无论是流通还是贮存都很便捷,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家乡的火腿和猪肉变成罐头销售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定决心后,浦在廷就在云南引进罐头生产线,这也是云南最早的罐头生产线,在全国都算领先,于是,「双猪牌」火腿罐应运而生。

1923年,宣威火腿罐名声大噪供不应求,一度远销东南亚,国父孙中山品尝了宣威火腿,大悦,于是赐名「德和」,隐喻「饮和食德」,就这样,诞生了德和罐头品牌。

时至今日,昆明人吃罐头是一定会优先选择德和的,毕竟它百年传承,经历了时间和市场重重考验,好吃又放心。

吃了上百年的老味道——吉庆祥

说到吉庆祥就不得说一下合香楼,这个1858年开创的品牌,应该是昆明最早的糕点铺。合香楼店主胡德陛是满族库雅拉氏,嘉庆20年入的滇籍,所产糕点主要为满式,有萨其马、馓子、鸡蛋糕、芙蓉糕等,均为宫廷糕点,畅销全省并远销北京、香港等地。

那么,吉庆祥和合香楼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姻亲关系。吉庆祥创立于光绪33年即1907年,吉庆祥取「小庆」「小祥」以及「袁吉」,三人名字的各一字,寓意吉祥欢庆团圆之意。

吉庆祥创立后,以制作滇式糕点为主,主要产品有点心、饼干、和糖果

生产一直红火,后面直接和合香楼联姻,又吸纳和发扬了满式宫廷糕点的特点,兼具蒙汉滇的特色,颇受各级官府和各界人士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至今天,经历了大风大浪一百多年屹立不倒的吉庆祥,仍然面对不小的挑战,但是,传承百年的手艺,不打折、不缩水的工艺,或许是它屹立不倒的原因。

此外,我们大昆明还有云南白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中药(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老拔云堂(云南老拨云堂药业有限公司),福林堂(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冠生园(昆明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4家百年企业,实属不易。

发展还在继续,昆明却还能留下些什么?老昆明们已经很难再见到儿时的场景了,但是商脉需要延续,昆明也需要自己的百年老店,需要那些曾经的烟火气,这或许才是一座城市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