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沉灰底,半点真言惹风雷。
人们怀着热忱和信任,期待着公平和帮助。没想到尘土掩盖之下,一切竟然显得那般的苍白和讽刺!
12月1日,连续多条“废弃信箱中的投诉信”冲上热搜,内容看完只觉得心酸。为那些天真的去往信箱里投信的孩子,感到心酸。
据报道描述,浙江瑞安某小学废弃的“警察叔叔信箱”被网友打开,发现里面有大量尘封的信件,它们来自那些孩子们。
童心寄入空箱里,热泪凝成旧尘灰。
孩子等公道,信箱等废品回收。信箱等到了,而孩子们并没有。
比如其中一位陈姓学生投在信箱里的信件写道,被老师杨某体罚,被同学霸凌的内容。而举报那位杨老师的学生,还不止一个……可惜,警察叔叔并没有看到孩子们的信件,反而是曝出这个视频的网友,很快隐藏了该视频,表示“为了家人的安全。”
这未免也太讽刺了点,不是吗?该郑重对待的问题,忽略不计;被曝光后反而来劲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毫不犹豫。
要不要把互联网也给掀了?
投诉箱无人清理,曝光者却被“处理”得很及时。
其实在另一个视频下面,该作者回应了问他“为何隐藏视频”的网友,因为某个部门的人上门了。
用石头压住井水,水满了终究会溢上来。所以,真相还能压得住吗?问题已经被曝上热搜了,光热搜上的词条,就不下3条。
当地派出所告诉记者:是前几天的事,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不便回应。
当地教育局又告诉记者:高度重视,已安排业务科室到涉事学校进行调查。
这些所谓的回应,能做到和隔壁村的模板,几乎从一个模子刻出来,也属实不易。“高度重视”4个字,仿佛是万能的消音器,可以降噪所有问题的声音。
只不过,回应之轻浮,难挡问题之沉重。
那些孩子,满怀期待的写下信件,没有恶意,只是基于“警察叔叔”这四个字在他们内心的含金量。可结果呢,在苦苦的等待中,只有一个石沉大海的期待。
我觉得这不仅心酸,而且残忍。既然没空去看那个信箱,又何必设立它?
报道的评论区里,最高点赞的一条内容是“只有孩子们认真了。”
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隐形的内容:大人们都知道,那不过是个摆设。
所以一些读者甚至看不到这里,因为他们是“大人”,他们都“懂”,他们看到文章前几段就会意兴阑珊:这有什么好说的,这不是基操勿六吗?
让普通的人们产生这种心态,不值得任何骄傲,更不是一种胜利。相反,那像极了失望,从那些在“举报信箱”的上方装摄像头的操作开始。
举报信箱空许诺,心灰人散笑镜花。
一些失望是孩子们的,还有一些是大人的。
其实,我们不缺信箱,也不缺口号。我们真正缺的,是一种态度——去打开那个“信箱”,而不是去找到那个曝光这个信箱的网友的态度!
12月1日,云南一名网友在群里看到了一个很小的女孩捡垃圾的视频,他知道那个地点,决定晚上下班后去看一看能不能遇上,结果真的碰上了。于是该网友给小女孩买了吃的和用的,送到她和奶奶租住的小平房里。
那是村里的房子,只有一间房,所有东西都放在里面,拥挤不堪,租金只要260元一个月。
一个废弃的信箱,封存了孩子们的信任;一个捡垃圾的小女孩,暴露了生活的艰难。这两件事之间本无关联,为何突然说起呢?
因为最初曝光这个视频的网友在最后加了一句话:视频地址不能发,一发就会有人打电话。
铁锁遮掩星火路,万丈涛声压未平。如出一辙!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找到发布视频的人!
这当然是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操作,但更惊人的难道不是我们已经对此感到理所当然了吗?
一些天真的读者是不是在想:或许这个视频曝出来的内容不真实,所以他们不敢放出地址。
然而,已经有媒体进行了后续的报道,他们采访了该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方也确认了属实。
当然,相比前一起事件,这个地方的社区回应是更好的,是果断的,他们表示,这个事情我们会管,会立刻找到这个女孩,落实下来并帮助她。但有一点是没办法的,她有监护人,不能送孤儿院,还是以先帮助为主。
这种回应,比起“不便透露”或者“高度重视”,我只能说至少是敷衍和回答的区别。
我想表达的主题很简单也很朴素:面对问题,正解应该是解决问题,而非压下问题。如果连这个基础到不能更基础的共识都无法达成一致,那还有什么是值得去说的呢?
而更让人无力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似乎正在习惯这种节奏,就像网友所说:“只有孩子们认真了”那言外之意:不奇怪,大家都知道这种操作。
真相还能继续压下去吗?
或许可以,但有些人要清楚,你的所作所为正在铸造一个更多人选择沉默的社会。
我们也见过一些派出所的民警、甚至所长拿着身份证实名求助的视频,但难道不该思考一下吗:他们本不必如此,他们又为何需要如此!
高墙掩月非久事,春雷一响破黎雾。
纸能遮火人难哄,真相如水总归滩。
纸能短暂遮挡火光,但无法浇灭掉那火焰。
容忍一时的困难,这并不可怕。但容忍无视和掩盖,则令人感到绝望。问题的曝光,应成为一种警醒,你不掩盖,你真实的面对,那么便不丢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