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展胜任力,我们常常更关心知识和技能,但是,隐性的部分(水下部分)也就是你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和需求发挥了更大了作用,直接影响了个体如何运用技能和知识。因此,个体在职场上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驱动。

春暖花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任力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的。随后很多学者对这一概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断丰富并明确其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任力就是个体所具备的某种或某些潜在特质,这些特质与高绩效员工的工作表现具有高度的因果关系。

国内学者赵曙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的定义后认为,胜任力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 与特定的工作相关 ② 创造高绩效 ③ 包含了人的个性特征

胜任力是个体最重要的一种特征,拥有胜任力的个体被称为卓越工作者,反之则是普通工作者。在通常情况下,组织会借助胜任力评价个体与组织的绩效关系,由此筛选出高绩效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任力的“冰山模型”,我们看到水上的部分是知识、技能,埋在下面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和需求。水下面的部分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也就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和要求,以及你的动机和需求、自驱力,你要有很大的意愿去调整和改变。

我们在讨论能力的部分中,我们需要自己去高度匹配自己的岗位,这样才能成为“对的人”。当你能不断匹配岗位,你的胜任力就会得到不断拓展。

为什么我会了解企业整体的运作?这与我之前当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我最早讲授企业文化的课程。那个时间段,企业文化是很新的知识。之前我们的企业管理课程中,有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运营、财务等等,但是没有企业文化。80年代,我刚好开始教管理,作为新老师,要讲新内容,所以我开始讲企业文化。

讲好企业文化后,慢慢也有其他老师能讲企业文化,我就问,我是不是可以讲别的内容,我开始研究组织管理。组织管理讲熟了之后,我开始讲战略,搞懂战略之后,我开始讲营销......就这么一门一门课程讲过来,因为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要了解企业的全过程。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对的人,匹配岗位需求,很重要的要求是能胜任它,有拓展的能力。拓展能力用冰山模型来讲,核心是水下面的部分。

很多时候,大家关心水上的部分,比如大家可能想学点知识,但是,成为“对的人”核心是自驱力,是水下的部分。

如果我们把知识和技能都理解好了,但你的自我的概念没有那么强,没有调整自己个性,或者你的动机和需求没有那么强,坦白讲,你也无法成为“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我强调“胜任力模型”,这里面有一个动机的问题,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我在转管理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很强烈的梦想,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全球领先。因此,我在职业上选择了做一个管理学的老师,我的梦想和这个有关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他的梦想,这是动机的部分。

有人说,陈老师,我想躺平。那我们就不讨论“对的人”的概念了,我们可能讨论“舒服的人”。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现实很残酷,没有谁可以一直舒服。我记得小时候,老人家讲的一句话深得其意:你年轻的时候如何奋斗,年长的时候就如何自由。

换个角度说,人的价值与自我约束和自我驱动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讨论“对的人”,如何界定动机和需求,如何驱动自己是关键。如果我们讨论“舒服的人”,其实我们发现没有人会一直舒服,当你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被淘汰了。

人其实是一个多面体。举个例子,我写累的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一直写?但是当我回到企业的场景中,看到企业的问题时,我觉得我还是要参与进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然后继续写。

当你的内驱力不够的时候,我常常和年轻人交流三点。

第一, 认识比你更强的人; 第二, 参与一些没尝试过的事情; 第三, 要有标杆,有榜样的力量。

有时候我跟一些家长聊天,我说,你们非常关心小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你最应该关心孩子和哪些小伙伴做朋友,朋友的影响会比家长的影响更大,这样形成的自驱力和动力是不大一样的。

因此,当我们内部的力量不够的时候,是需要一些外部的力量来驱动。(本文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