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厦门军事活动,一警卫连开3枪,射杀开国少将李发。
这场变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等反应过来,李发将军已倒在血泊中。而射杀少将的警卫掏出手雷,想要引爆。
场面相当混乱,但好在凶手被当场制服,李发少将也被送往医院治疗。还没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一个噩耗就从医院传来。李发少将抢救无效离世。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警卫为何要当众射杀少将?他的目的是什么?
凶手
凶手被扭送到审讯室,审讯人员一开始以为,此人是国民党特务。因当时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对大陆从没有死心,时刻想东山再起。审讯人员有这个想法是源于大背景。
中国在我党建设下,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蒋介石更不甘心。于是不断派遣部队,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
厦门深受其害,李发少将正是为此事前来。党中央为防止蒋介石有进一步动作,下令让31军驻守厦门,而李发作为31军副司令,自然一同前往。
所以审讯人员暂且将凶手定为特务。党中央领导人接到李发少将的死讯震怒,当即给相关部门下达指令,必须查出真相严惩凶手。
为此,专门组建专案组来调查枪杀案。胆敢在当众射杀军中将领,这是对我党军威的挑衅。
很快,凶手所有资料都被送到专案组人员的桌上。原来凶手名叫凌发凤,是当天会议场地的警卫人员。
看着手里的资料,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现凌发凤的杀人动机。那么他是国民党特务的可能性也越大。毕竟只有特务,才会毫无理由射杀我党成员。想要知道凌发凤是不是特务,就要从他背景调查起。
凌发凤出生在广东的一个贫困家庭,祖上都是农民。他参军的原因是为填饱肚子,补贴家用。目前看来,凌发凤和国民党特务,沾不上一点关系。可他为何要枪杀李发少将?
审讯室里,凌发凤面对调查人员,一言不发。这下案件进展,陷入僵局当中。此时有人提议,可以从凌发凤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寻找线索。
确实是一个很好突破口,专案组人员马不停蹄来到凌发凤所在部队。他们发现凌发凤在部队里面风评极差,同营军人对凌发凤评价:贪生怕死,懒,训练不积极。
专案组走访,慢慢拼凑出凌发凤在部队里的日常生活。
当时军队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凌发凤入伍,只是想在部队里面混口饭吃,并不想要上前线。懈怠的思想,在一众有着坚定报国信念的军人里尤为显眼。
因凌发凤和他人理念不同,常常遭人排挤,甚至连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都没有。可凌发凤不在意,在他看来这里比家里好多了,自己赖都要赖在这里。
部队可不是养老院,凌发凤的状态引起排长的注意。上过战场的排长,看不惯凌发凤懒散的样子。对他更是多加关照,排长想纠正他的思想。
每天凌发凤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基础训练,还有排长的加练。这是排长特意为他,专门制定的个人训练计划。凌发凤并没有领会到排长的好意,而是觉得排长故意找他麻烦。
凌发凤每次训练得身心疲惫,回到宿舍又遭到排挤,这让他心态开始扭曲怨恨。排长的加练,并没有对凌发凤带来实际性变化,他依旧是队伍里最差的。
排长希望凌发凤能够振作起来,对他更是严厉。只要凌发凤犯错,都会受到排长毫不留情的批判。排长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他的羞耻心,从来转化为动力。
但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在凌发凤身上显然毫无起色。时间一长,凌发凤心中挤压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他甚至想报复老排长。
可凌发凤有那个报复心,却没有那个胆子。直到一件事,让他爆发。
和往常一样,队伍要进行日常拉练。凌发凤本是个极其懒散的人,对自己的卫生习惯也并不重视,结果得了脚藓。
几公里的拉练结束,凌发凤不出意外是最后一名。老排长看着他,越发觉得这孩子不争气。
此时,凌发凤的脚藓发作,奇痒无比。导致他在整个队伍里,左动一下右动一下。在其他战士笔直的站姿承托下,排长想不注意他都难。
排长直接将他提出来,进行训斥。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凌发凤心里极其难受,他不想待在军队,并决定要报复排长。
了解到这里,调查人员还是没找出凌发凤枪杀李发少将的动机。凌发凤和排长存在矛盾,如果凌发凤有枪杀目标,应该是老排长,他为何转而杀死李发少将?
英雄
1957年,部队小兵当众枪杀开国少将,原因让人大跌眼镜。
案件进展停滞不前,专案组人员只能前往审讯室,能否在凌发凤嘴里敲出一点线索。被提来审讯的凌发凤,还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因基本可以确定凌发凤不是特务,所以专案组人员打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说出杀人动机。于是在他们面前讲起李发少将的生平。
1913年,李发少将出生在安徽。国家的动荡,让当时青年都感受到革命的召唤。李发同样如此,他16时加入我党。并先后参加多场战役,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因家里贫困,导致李发并没有学习的机会,但李发渴望读书。很快他就迎来一个机会。李发凭借优异的表现,他被指派到抗大学习。
随后他成为一团之长,开始奔赴各个战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活跃在前线,和日寇打游击,甚至还发明地道战。
最出名还是在济南战役中的表现。此时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李发被调往山东。
在济南战役中,又担任渤海军区参谋长。他的军事部署和计划,破坏敌军的支援路线,并且阻断他们的后援部队。
敌我两军在交战8天8夜后,我军获得胜利。这一场战役中,我军虽伤亡3万余人,但歼敌10万余人,并抓获几十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济南战役的获胜,让我军士气大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李发在战场上亮眼表现,我党也是看在眼里。建国后,全军进行大封时,李发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的军衔当之无愧。李发身上有9出旧伤,都是战争时期遗留下。在他的腹部,还有手榴弹的碎片没有取出,因当时医疗条件发展并不完善,导致几枚碎片存留在李发少将的腹部。
但它们的存在,都在证明李发的英勇。可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少将,扛过战争的残酷,却没躲过小人的迫害。
专案组的人员在讲述李发少将的生平时,一直紧盯凌发凤是面部神情变化。他想要从中找到一丝线索。
但凌发凤对于李发少将的故事,没有丝毫触动,神情麻木空洞。即使审讯人员讲得如此动情,凌发凤还是漠不关心的样子。
被派来调查此次案件的专案组成员,都是公安部的精英。他们办案经验丰富,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两个大胆的猜测:一凌发凤是个心理素质极好的人,二凌发凤根本不认识李发少将。
专案组遇到过许多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心理素质大多极高,可以说人命在他们眼里和蚂蚁一样,不值一提。
但面对这个结论,专案组的人感到奇怪也并不认同。从他们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凌发凤是一个极其贪生怕死且懦弱的人。
专案组猜测他的心理防线不高,所以想通过李发少将的故事,引起凌发凤的共情。从来在他身上来找出一点破绽。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并没有丝毫用处。审讯室里的他,和专案组调查结果截然不同,那到底凌发凤的真面目是什么?
真相
1957年警卫当众射杀开国少将,作案动机让人啼笑皆非。
专案组拿着凌发凤没有办法,所有尝试的方法都试过,可凌发凤什么都不说。如今离李发少将去世时间已经好几天,党组织给专案组的时间不多。
时间紧迫,让专案组的人员焦虑不已。突然一句话,点醒众人。这凌发凤怕不认识李发少将,这只是一场误杀。
专案组从来没想过这个假设,在他们看来凌发凤作为一个军人,不可能不知道李发少将。但他们还是抱着试一试心态,去刺探凌发凤。
专案组来到凌发凤面前,胸有成竹表示他们已经知道凌发凤的作案动机。凌发凤只是抬一抬眼皮,不再理会。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天不透露作案动机,这个案子就一天结不了案,自己也能多活一天。
凌发凤知道枪杀李发少将那刻,一定会被判死刑。但他并不想死,也曾后悔过自己的冲动行为。
凌发凤沉浸在情绪里不能自拔。忽然间,一句话惊醒了他。“你想杀的人根本不是李发少将,我说得对吗?”审讯人员问道。
这句话戳中凌发凤内心最真实想法,当即不可置信看向说话的审讯人员。虽然凌发凤还是矢口否认,但那一瞬间反应已经出卖他。
试探结果也是专案组没有预料到,他们不敢相信,作为一个军人竟不知道李发少将。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凌发凤的背景和生平,就可以得到答案。
凌发凤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加上家中还有不少兄弟姐妹。种种因素下,注定凌发凤没有上学的机会。
来到部队,又因个性和所作所为遭都排挤,让他变得愈发沉默寡言。他所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几乎没有,造成他消息堵塞。
专案组已经找到破案关键之处,凌发凤薄弱不堪的心理防线根本撑不住。当专案组人员提到老排长时,凌发凤终于破防,讲述出作案动机。
在部队里,老排长的帮助在凌发凤看来,都是针对和羞辱,他内心早已有一个报复计划。但一件事的出现,让他乱了阵脚。
31军入驻厦门,军团高级将领要巡查厦门部队的训练程度。为保护军队高级将领安全,厦门部队很多军人都要抽调作为警卫人员。
原本这些事情和凌发凤八竿子打不着。保卫部队高级将领需要有能力的军人,根本轮不上凌发凤。
这个时期,部队里的军人都很激动,他们想成为警卫人员。他们认为,如果成为警卫人员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那些英雄,要是运气好得到赏识,就可以一步登天。
凌发凤对此并不关心,他正在精心谋划自己的报复计划。老排长看着队伍里凌发凤越发阴郁,却十分担心。于是将凌发凤的名字,加在警卫名单上。
排长想要借此机会,让凌发凤见见真正的军人是怎么样,看看那些大将风姿,来勉励他做出一点改变。
凌发凤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警卫。在他看来最不可能选上的,就是自己。名单一下来,让许多军人十分不满,他们和凌发凤一样不明白。于是凌发凤遭到更加疯狂的排挤。
他眼看报复计划泡汤,自己还因名单的事遭到不公,凌发凤将这一切都归结到李发身上。成为警卫后,凌发凤本以为李发和老排长一样,会针对自己。但他没有想到这位少将十分温和,而且一视同仁。
这样的李发,让凌发凤想要放弃报复。可警卫团里有和凌发凤出自同营的军人,他们联合其他人,在警卫团里排挤凌发凤。让凌发凤好不容易熄灭的怨气死灰复燃。
便发生开头那一幕。这个调查结果,让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执着的认为凌发凤是国民党特务。只因众人不愿接受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最后死在自己人手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