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齐桓公将要攻打山戎孤竹,派人去鲁国请求支援。鲁国着急群臣商量这个事,大臣们都说:“这山高路远深入不毛之地,派出去的军队怕是无法返回啊。”于是鲁国同意支援但是并不派出军队。
齐桓公已经战胜山戎孤竹,想要将军队驻扎在鲁国。管仲说:“不行。我们和诸侯的关系还不到位。现在劳师远征还要驻扎在邻国,邻国就会更加有意见了。这和邻国都搞不哈关系,还怎么称霸啊?咱们这次攻打山戎得到了很多汉奸的宝物,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宝物进献到周公庙呢?”齐桓公就将从山戎获得的宝物都进献到周公庙了。
第二年,齐桓公起兵攻打莒国。鲁国就派出所有的五尺以上的男丁援助齐军。
孔子说:“圣人能够让祸事变成好事,能够豁达的对待对不起自己的人。”说的就是这个事吧。
02
原文
齐桓公将伐山戎、孤竹,使人请助于鲁。鲁君进群臣而谋,皆曰:“师行数十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于是鲁许助之而不行。
齐已伐山戎、孤竹,而欲移兵于鲁。管仲曰:“不可。诸侯未亲,今又伐远而还诛近邻,邻国不亲,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宝器者,中国之所鲜也,不可不进周公之庙乎?”桓公乃分山戎之宝,献之周公之庙。
明年起兵伐莒。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孔子曰:"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03
没什么好补的。
04
这意思是齐国出兵不是为一己之私,所以,一开始不愿意援助齐国的鲁国后来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齐国。因为鲁国国君是周公的嫡系子孙嘛。
这样算记下来的话,那就是鲁国什么也没做就得到了山戎的宝物。所以,才有了后来鲁国不遗余力地帮助齐国攻打莒国。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问题出在最后评价上。
刘向把孔子说的“报怨以德”这句话拿出来就非常不合时宜了。明确一个事,那就是鲁国没有义务必须帮助齐国出兵攻打山戎孤竹啊。当然,可能鲁国答应了但是没实践这是个槽点。但是我更倾向于,齐国前置的事没做到位。请人家帮忙要有姿态。齐国带着钱粮来请鲁国出兵,鲁国接纳了钱粮这才是真正的同意出兵。齐国就一个使者带着一张嘴来请鲁国出兵,那鲁国也就用一张嘴同意出兵,没什么问题。
至于后面管仲的这个思路,格局确实就是上来了。但是这谈不上“报怨以德”,窃以为这是正常的成本投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