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建军之初,就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提出了“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的观点,明确要求人民军队的原则是政治建军。
军史上赫赫有名的《谭政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军队建设的方向就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
因此,我军历来高度重视部队的政治工作,人民军队也是双首长制度,政治委员和军事主官同等重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旧设立总政治部,作为全军最高的政治工作部门,也是军队的要害部门,负责全军的思想政治宣传管理工作,教育广大官兵忠诚于党、廉洁奉公、爱军习武,做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确保军队的政治稳定和战斗力提升。本文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历任的12任总政治部主任(其后改为政治工作部不计入),都非常重视选拔有实战经历的人员担任,因为实战的锤炼更能够检验政工能力。
一、第一第二任是元帅和大将担任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元帅,他是我军“政工第一把交椅”,他从1927年开始,就坚定信仰,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一直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被毛泽东称为“一生共事的人”,政工能力非常卓著。
第二任是谭政大将,他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的秘书,也是毛主席第一个秘书,主要负责政治理论起草工作,他主笔的“谭政报告”,是我军政治建军的行动指南,意义非常巨大。
二、第三任、第四任、第六任、第七任都是开国将军担任
第三任总政治部主任是肖华上将,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他13岁任县委书记,16岁任师政委,39岁任开国上将,向来有“娃娃司令”之说。肖华上将军政双优,更是国内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并且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使得国民党的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长春得以和平解放。毛主席都夸赞他转战山东与东北,又干司令又干政委。
第四任是开国少将李德生,第六任是开国上将韦国清,第七任是开国中将余秋里,他们都从土地革命时期就参加人民军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没有缺席。
建国后,余秋里则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政工经验丰富,另外两位仍旧参与实战。
李德生在抗美援朝发光发热,尤其在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
韦国清则在抗美援越期间,是中方军事顾问(代号华南工作团)团长,在奠边府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指挥作用。
三、第五任张春桥是唯一没有军衔的总政治部主任
因为特殊时期的原因,张春桥在1975年1月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任期极短。但张春桥在战争年代,一直随军而行,自然而然是有实战经历的。
四、第八第九任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第八任杨白冰上将,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行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作战,经受了严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解放战争期间,参与了千里挺进大别山。
第九任于永波上将,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建国后,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从上述内容可知,我军12任总政治部主任有9任有过实战经历,因为听党指挥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保证全军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也是我军战胜敌人的法宝,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对于总政治部主任的人选,在可以的情况下,我军多选用有实战经验的人担任,也只有经历过“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这种生死考验,才能锤炼出不贪财、不能怕死的军中砥柱,保证人民军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