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 言 ≻
“喜丧”、“白喜事”——这些略带违和感的词语,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仍然被用来形容老人的离世。
这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对死亡的讳莫如深,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而“摔盆”这一古老的丧葬习俗,很多人都知道照做,但却不知其背后的隐藏深意!
“摔盆”仪式其实并不全都一样,随着地域差异,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传统葬礼“摔盆”的秘密,你真的知道吗?
≺ “摔盆”仪式 ≻
“摔盆”,顾名思义就是在葬礼上摔碎一个陶制器皿的仪式,通常情况下,这个器皿是一个瓦盆,但也可能是碗、瓦片等其他陶器。
仪式进行的时间,一般是在逝者出殡之前,执行这一仪式的人,通常是家族中的长子或长孙,如果长子早逝则由长孙代替,如果既无长子也无长孙,则由次子或其他男性晚辈进行。
摔盆的动作也有一定的讲究,需要将瓦盆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摔向地面,摔得越碎越响越好。
然而,“摔盆”并非全国统一的习俗,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以及一些南方省份的农村地区,例如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在不同地区,“摔盆”仪式的具体细节也存在差异。
比如有些地方会在瓦盆上预先打上孔,孔的数量也各有不同,有的地方打一个孔,有的地方打七个孔,据说是与“人有七窍”的观念有关。
还有的地方对摔盆的器皿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必须使用“老盆”或“吉祥盆”,这是一种直径约四寸的瓦盆,这些地域差异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摔盆”习俗的文化解读 ≻
“摔盆”习俗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与孟婆汤和范蠡相关的传说。
这些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民间演绎的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生死、孝道以及家族传承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死后会进入阴曹地府,经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忘却前世记忆,然后转世投胎,而葬礼上摔碎的盆,就被认为是用来盛孟婆汤的“阴阳盆”。
人们相信,逝者在阴间也需要生活用品,摔盆就是为了给逝者在阴间提供一个喝孟婆汤的器皿,盆上的孔则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复杂情感。
大家希望逝者喝下孟婆汤,忘却前尘往事,不再受苦,但又希望逝者能够保留对亲人的记忆,来世再续前缘,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人们对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的不舍。
除了孟婆,还有关于范蠡的传说。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弃官经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传说范蠡晚年思考遗产继承问题时,一个门客建议他将所有陶器砸碎,不要留给子孙,以免引发纷争,范蠡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在葬礼上摔碎了所有的陶器,这个故事被后人演绎成“摔盆”习俗的起源之一。
≺ 中国传统家族观念 ≻
“摔盆”习俗的背后,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印记,它不仅是丧葬仪式的一部分,更体现了家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权力分配以及孝道观念。
在古代中国,家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其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为基本原则,这种等级制度在“摔盆”仪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摔盆的人通常是家族中的长子或长孙,这象征着家族权力的传承和责任的延续,如果长子早逝则由长孙代替,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血脉传承的重视。
“摔盆”仪式也与古代的孝道文化密切相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和敬爱。
在传统社会中,为父母送终、办理丧事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而“摔盆”作为丧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通过摔盆,子女表达了对逝去父母的孝心和敬意,同时也向家族和社会宣告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
“摔盆”习俗也与古代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关,古代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子女的赡养。
因此,生儿育女,尤其是生儿子被视为老年生活的保障,而“摔盆”仪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这种观念,摔盆的人通常是长子或长孙,他们继承了家族的财产,同时也承担了赡养老人的责任。
≺ 现代社会的冲击与转型 ≻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现代文明的冲击,“摔盆”这一古老的习俗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型。
火葬的普及对“摔盆”习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传统“摔盆”仪式通常与土葬联系在一起,在土葬过程中,摔碎的瓦盆会与逝者一同下葬,象征着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继续使用这些器皿,而火葬的推广使得这种仪式失去了其原有的物质基础和象征意义。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也对传统丧葬习俗提出了挑战,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科学和理性,对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习俗持批判态度。
一些人认为“摔盆”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残余,没有实际意义,应该予以摒弃,这种观念的转变,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重视甚至不了解“摔盆”的含义。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也使得传统丧葬习俗的传承面临困境,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在城市工作生活,对家乡的传统习俗逐渐陌生。
即使在农村地区,一些繁琐的丧葬仪式也逐渐被简化,甚至被新的仪式形式所取代。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摔盆”习俗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了下来,但它的形式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一些地方不再使用传统的瓦盆,而是用其他材质的器皿代替,一些地方简化了摔盆的仪式流程,还有一些地方将“摔盆”的象征意义重新解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 结 语 ≻
“摔盆”习俗作为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特有的家族观念、生死观以及孝道文化。
在现代社会,尽管“摔盆”习俗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它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和内涵继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摔盆”习俗,对于“摔盆”习俗的未来走向,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照搬。
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比如可以将“摔盆”仪式与现代殡葬服务相结合,使其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也可以将“摔盆”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孝道观念。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正在逐渐消失或被新的形式所取代,你怎么看呢?
信息源:1.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0年12月18日,民间葬礼风俗里,为何要“摔盆”,究竟有什么寓意?
2.沛县人民法院:2019年1月14日,【举案明法】谁“摔盆”谁继承 ——当民俗与法律相碰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