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女性是不少的,她们坚贞而又勇敢,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是屈指可数的。

然而邱一涵便是参加长征三十位女红军之一,作为湖南平江人,她在1930年6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长征中为数不多的女战士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中国成立前,她致力于解放国家解放人民的党的伟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依旧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1956年11月5日,邱一涵逝世,噩耗传开后,许多老同志涕泪滂沱,而且三位上将亲自为她扶灵,上万群众为她送行,去世后省委为她代养儿子。

邱一涵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去世后却有三位上将为其扶灵?上万群众送行?

三十位女红军之一

三十位女红军之一

邱一涵,原名邱信贞,1907出生在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一个生活殷实的农民家庭 ,1936年6月参加红军 ,任红三团政治部青年干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与袁国平结婚。

七月她随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后,协助袁国平接收国民党的报社,创办《红 军日报》,由于工作出色,1933年她被评为“红大”模范教员。

1934年任红三军团卫生部党支部书记,10月便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长征出发前,邱一涵奉调前方。

出发前,李维汉召集奉调前来的女同志讲话,他指出行军生活是艰苦的,要夜行军,东西要自己背,没有马骑等等,邱一涵听后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有一种肩负责任,英勇赴敌的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长征30位女同志组织成一个工作团,团长是董必武,她们被编成两个班,邱一涵是二班班长,主要做伤病员工作,随卫生部行动。

几天后,邱一涵被调到卫生部卫训班任政治教员,在长征中,邱一涵和男同志一样,一边行军,一边打仗,休息的时候还要给部队上课,

进入广西之后,有一天正在渡河时敌机来了,飞得很低,对她们扫射,投弹,有一枚炸弹就在邱一涵身边爆炸,驮物品的马也被炸死了,邱一涵被掀翻在地,耳朵也震聋了。

邱一涵说:“每次战斗以后,都有一些伤员下来,动员民夫抬担架,保证担架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成为我们女同志主要工作之一,当有些民夫累的不愿走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说服他们,并解决他们的困难,将自己仅有的干粮给他们吃。”

不仅如此,长征开始时,她的一只手就患上了无名肿毒,胳膊用绷带吊在脖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一副眼镜戴在鼻梁上,却没有镜片,走在路上只能紧紧地 牵着前面人的行李或是衣角,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前行,行军、宿营、吃饭都成问题。

她没有配备马匹,也没有担架抬着,在第三军团指挥作战的丈夫袁国平帮不上她的任何忙,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走在行进的队伍中。

邱一涵瘦弱的身影闪现在长征的队伍里,穿行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中,面对皑皑雪山,生病初愈的袁国平宁愿自己徒步跋涉,也要将坐骑让给病中的军团教导营总书记唐亮,而裹着小脚的邱一涵则是拖着马尾巴过得雪山,这一切也给唐亮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正如迟浩田所说:“袁国平夫人邱一涵同志,一位红军中为数不多的长征女战士,她1929年与袁国平结为伴侣,他们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深受广大指战员的爱戴。”

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长征结束后,邱一涵被调“抗大”任教员,1937年担任陇东特委妇女部长,邱一涵在主持抗大四分校工作的同时,还兼管地方的江淮大学,学生主要来自上海的部分大中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学生难忘的是,邱一涵将母爱融入件件小事中, 抗战时期,物资供应非常困难,邱一涵常常将抗大四分校从敌占区采购来的药品分一部分送给江淮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1941年丈夫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邱一涵忍着巨大悲痛,服从党的安排,在华中局任组织科长,干部等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邱一涵先后担任南京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江苏省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委员等职,她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直到1956年11月2日,她因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劳成疾,在南京逝世,享年49岁。

在下葬时,老战友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为她扶灵,几十名将军、近百名省市领导以及上万名群众前来为她送行。

不仅如此,由于邱一涵与袁国平的儿子袁振威年龄还小,为此江苏省委召开了常委会,最后作出决定把袁振威交由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代为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一涵的一生,正如张震上将在《怀念邱一涵同志》一文中说:

"革命战争的烈火考验、锤炼了邱一涵一颗坚强妻子的心,一颗伟大母亲的心,一颗真正的我党人的心。她默默地把悲痛埋在心底,把困难置之度外,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准备迎接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