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群众在看庐剧演出。(资料图片)

“秋风凉凉冷露晞,红罗帐里爱夫妻,不怪奴家商郎公子,怪我雪梅做事痴……”近日,卸下戏服的武道芳说起庐剧《秦雪梅》的剧情,激动处便唱起《机房教子》一折。听年逾八旬的武道芳唱庐剧,声如旧,字字清。闻其音,有民歌味。

学艺,打下童子功

“十几岁我就开始学唱戏。”武道芳回忆道。那是一个生活贫穷、精神富足的年代,那时她还是个活泼好动的十来岁的小姑娘,只要没事就喜欢趴在城南乡文化站的窗口,听老艺人教歌唱戏。一出全本戏一唱就是七八天,她从不落下,留心地听着记着,由于天资聪颖,歌喉甜亮,因而一学就会。乡亲们或白天插秧、锄田,或夜晚圩埂乘凉,她就站在埂边放声歌唱。1957年,武道芳顺利考入和县庐剧团,跟着刘春华、黄少年两位老艺人学唱庐剧,工青衣花旦,学唱传统折子戏,演的剧目有《皮氏女三告》《秦雪梅》《秦香莲》等。师傅对她要求很严,别人一般早上6点钟练功,她则提前一小时练腿、腰和武功,由于刻苦好学,她很快就在《薛金玲》一剧中担任主角,十年浩劫后,被下放分配到窑厂、水泵厂、粮机厂。

许多人爱听武道芳的戏,特别是她独特的唱腔,是别人难以模仿的。其实她的唱腔里有民歌味,地地道道的和县风味,烙上地方特色,是东路庐剧的特有韵味所在。武道芳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深知艺术要永葆青春,充满活力,只有在实践中求新求变,才能保持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创新,艺高豪婉兼

武道芳深谙此道,退休赋闲在家,她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琢磨庐剧与其他姊妹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的差异,她感到庐剧唱起来很僵硬,唱腔尾声不足,而其他剧种唱腔余音绕梁,悠长不绝。她大胆尝试,将和县的民歌融于自己的唱腔艺术中,“这主要得益于我小时候学来的和县民歌。”她说着说着,即兴唱起了和县民歌《打茼蒿》“姐呀在你小后那园打茼蒿咿吔……”原生态原汁原味。

五十五年前,她曾站在城南乡文化站窗口,学会《十唱红绣鞋》《打茼蒿》《打菜薹》等大量和县民歌,老师听到她甜美的歌声,就让她担任女声领唱。也就是当年她领唱的表演节目被选送参加芜湖地区民歌巡回演出;她还因1963年在现代戏《妯娌之间》中扮演嫂子马秀姑获芜湖地区戏曲汇演优秀奖。“这说明我们和县的民歌很有特色。”武道芳说。

和县文化底蕴深厚,地处长江之滨,这里的民歌委婉清丽。武道芳将和县民歌里的水乡风味揉进自己庐剧寒腔、二凉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东路庐剧韵味十足,行腔细长。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这一改,竟迷倒成千上万的观众。乡下许多小民间剧团竞相邀她来团演出。她来到哪个民间剧团,哪个剧团就红火。乡间搭就的舞台,观众里三层外三层争看她演的庐剧。当时有人编了顺口溜,形容她演出的盛况:“男人要瞧武道芳,打着赤膊往里扛;女人要瞧武道芳,淘米摸不到米瓮缸;老头子要瞧武道芳,犁田三双并两双;老奶奶要瞧武道芳,喂猪不晓得撒猪糠;小孩子要瞧武道芳,拉牛找不到拴牛桩;文人要瞧武道芳,拿笔做不出好文章。”自从改进唱腔,武道芳演的戏大受欢迎,名声越传越响亮。1989年,合肥海威特音像公司特地将录音设备装到她乡间演出现场,为她制作录音带。“他们发行我演唱的庐剧磁带,要拿火车皮拖,只要有华人爱听庐剧的地方,就有我演唱的带子。”武道芳不无自豪地说。鉴于她的特殊贡献,1995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收录了她的名字,评价她大胆地把当地民歌腔调揉进庐剧唱腔,丰富了庐剧腔调,其唱腔柔和,吐字清晰,表演真挚感人

传承, 唱腔永流传

艺术要长久,就要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像长江之水,长流不止。

2013年成立的以武道芳名字命名的武道芳艺术剧团已走过十几年,这些年演出中,她风里来雨里去,遇下雨,就搭雨篷唱,雨顺着雨篷哗哗流,场下观众举着雨伞挤成一团看她演出,她很感动。遇天热,她也照常演出。一场戏下来,她满身是汗,戏服透湿,她为这些观众来看演出而高兴。一位坐轮椅的观众得知武道芳来唱戏,就让她的女儿推着她来看演出。当演出结束时,老百姓恋恋不舍,问什么时候再来,下一场在哪,我们赶去看。

“为了庐剧,我也是豁出老命了。”武道芳坦言,今年二三月时,她体检查出身体有毛病,需要做手术,她一听,直摇头,“那可不行,等我戏唱完了再做手术。”直到今年9月戏唱完,她才做了手术,手术后她也不留在家里养身体,而是随团奔赴大别山区霍邱、金寨等革命老区演出。

剧目上武道芳也推陈出新。除传统戏《秦雪梅》《梁祝》等,她也深挖新戏,在传承庐剧的同时,还承担着教育的职能。“《成本华》《婆与媳》《白色的诱惑》《惯子不孝》《诚信》《和和美美》这些新戏中,有的宣传爱国主义、有的宣传家庭和睦,还有宣传垃圾分类、防范毒品等。”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道芳认为,传播文化让群众受教育就是她的快乐。一位六十几岁的观众看到武道芳在舞台上演《亲家过招》深有感触,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能在台上精神十足,而我才六十来岁就不想动了。是的,只要一上舞台,武道芳就浑身是劲,精气神凝聚,风采不减当年。这位年已八旬的老人谈到东路庐剧传承时,非常认真,她指着身边的爱徒刘水,刘水家住大别山,自南通理工大学毕业后,2019年就与家人商量慕名拜师武道芳向她学戏。武道芳认为唱戏让这个大学生屈才了,但刘水决心已定,他本是苦孩子,不怕苦,真心想学,于是武道芳就接受了这个新徒。如今二十七岁的刘水不仅是团里的挑梁骨干,“招标、业务、电脑都是他来,唱戏他也上,主攻小生,老生、小丑、老丑都能演。”武道芳提到学她唱腔的大有人在,全椒戏迷王二弟唱《机房教子》神韵犹似,含山的唐传玉自诩“小武道芳”,模仿她的唱腔惟妙惟肖。她见过小武道芳,也听过其唱的戏,真像,她就邀请来一道演出,宣传和县东路庐剧,武道芳不介意用自己的名。

尽管已是国家级东路庐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没一点架子,从今年大年初三开始,她就带着“武道芳艺术团”“转战”东西南北,为她的戏迷演出一场场精彩的庐剧。“我们是前几天才结束在外演出回来的。”八个月的演出,每天下午、晚上两场,场场都有武道芳的演出,她却乐此不疲,“我是拼了命地演!为什么?我想趁着现在有体力,跑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庐剧,会唱庐剧。”(通讯员 常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