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奥运冠军选择重新开始的故事。
东京摘金,已然成就了自己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接着全运问鼎。在不是很长的时间里,两次重要大赛战胜世界羽坛最顶尖的混双组合、自己的队友郑思维/黄雅琼,黄东萍完全可以急流勇退,开启全新生活。但,她没有,因为热爱,她选择继续坚持,在原搭档王懿律退役后,她和年轻的冯彦哲一起,继续奔向五环旗下。
然而,在巴黎拉夏贝尔门体育馆,“凤凰”组合八进四戛然止步,黄东萍突然意识到,东京的金牌也难掩巴黎的失落。转身离开,对黄东萍来说也许很简单,因为她曾经站到过最顶峰,享受过荣耀的光环;但转身离开,对她来说又很难,因为不服输的性格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她依然有面向未来的冲动。
逐梦巴黎的路上,作为领航者的她与搭档冯彦哲在跌跌撞撞中并肩进退。作为两届奥运会的亲历者,黄东萍在东京与巴黎的落差巨变中,清晰看到了内心始终支撑着自己的坚毅。巴黎之后,黄东萍发现另一片天地在向她敞开大门,是关于直面恐惧之后的故事,是关于找寻自我去拥抱另一个豁然开朗新生的故事。
“如果不是太要强”“如果不是那股气顶在那”“如果可以不在乎”……或许“凤凰”组合无法这般快速地触底反弹。自9月重新上路,他们在不到三个月内摘得四冠一亚,登上世界第一,看起来闪亮的成绩背后,实则是黄东萍与冯彦哲在一点点卸下巴黎奥运会的枷锁,从谷底挣扎着走出,一起继续坚守,无惧岁月,勇敢向未来。
让时间治愈巴黎的遗憾
时间是冷静的旁观者,不会辜负珍惜的人。黄东萍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她知道有些事情,只要时间到了,自会有答案。但是,巴黎之后,试图不去在意太多的她,却好像生了一场病。
在鲜活、阳光、真诚之下,黄东萍是个细腻敏感且容易落泪的姑娘。巴黎奥运倒计时一个月,她笑着对记者们讲自己找到了发泄压力的好办法——“顶不住就大哭一场,效果甚好”。却不想,签运不俗的他们,在小组赛上遭遇了意外失利。那天回到房间的她,像是撒了气一样,泪水抑制不住流下来。虽然当时还没有进行淘汰赛阶段的抽签,可黄东萍心里知道提前内战是避不开了。
“不论怎样,都要拿出斗志”、“上了场,就是要打起精神来”、“不要低头丧气,一副任人欺负的样子”来自家人的声音让本来陷在泥沼中的她,意识到,还不是该打蔫的时候。
所有的注意力都汇聚到了赛前准备,她先看了小组赛失利的那场球,紧接着重翻起2023年底与“雅思”的比赛。视频里的自己,让黄东萍发现了变化。曾经那个气场全开、散发着奋不顾身勇劲的自己,如今好像少了舍我其谁的霸气。她不禁敲打着自己,哪怕控制不了最终结果,也要在这个舞台上绽放敢冲、敢打、敢放肆的魄力。“就当是最后一场球”黄东萍的脑海里响起了这句话。
所以,八进四比赛,场上交手的四人中,三位是东京奥运会决赛的主角,一位是狂奔着一路追赶的奥运新人。这场德比战,既精彩又残酷,过于熟悉的他们在场上不敢有哪怕是一丝的怠慢。时至今日,黄东萍想起那场球都会感慨,双方用尽了一切方法去得分,对胜利的渴望在两边都是那么强烈。
但是,比赛总是会有结果。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带有遗憾的结局。当主裁宣布“雅思”拿到制胜分,黄东萍欣然走向网前,握紧雅琼与思维的手,向这对共同追梦的老友送上祝福。赛后,她说希望雅琼和思维将五星国旗升在拉夏贝尔门体育馆的上空,连同着自己与搭档冯彦哲没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心愿。
止步八强,黄东萍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情绪波动。那一刻她出奇的冷静,“我好像反应有些慢,没有感到那么强烈的冲击。”回忆起当时,她像是自主阻断了情绪的爆发,不去过多感受冲击带来的损耗。而且,她身旁还有从没经历过这样挫折的搭档,只想尽可能去安抚他。此后几天,身边的朋友也都默契地避而不谈,偶尔东萍会聊上两句,但只要她一沉默,大家就会寻找其他话题。
那个时候,黄东萍不断告诉自己和搭档,“只是一场球没有打好”。可此后的连锁反应,也是她不曾料到的。她一边知道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一边想要远离情绪高涨的奥运会赛场。“只要现在不提,总有一天可以心平气和谈起这一切。”
回国的飞机上,从巴黎到北京的10个小时旅程,黄东萍没有睡过一秒钟。万米高空之上,泪水无声的滑落,一路以来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过着电影。此时此刻,那个小太阳一般灿烂的她耗尽了所有能量。
奥运之后的困扰
回到北京之后,黄东萍和杨明指导深聊了一次。对于新周期,教练组必然会要安排更长远的规划与部署。黄东萍懂得杨导的良苦用心,她也清楚“凤凰”会面临拆对的可能。
“你能坚持四年吗?”
“我能坚持四年吗?”
这句教练心中的疑虑,何尝不是黄东萍心中的未知。
“或许先把目标定在一年后。”
黄东萍能够接受巴黎与东京的落差。但是,如何填补那份怅然若失的不安,在放假的那一个月中,她平生第一次认真考虑“转型”的可能。征战了两届奥运会,努力的黄东萍,也是幸运的黄东萍。羽毛球带她登上过山之巅,如果放下球拍,褪去光环,不再按照从前的生活节奏,这样的日子她会喜欢吗?
休息的这段时间,她又拾起了英语学习。跟着念都会读,默写背诵却是难坏了这个场上所向披靡的冠军。无论如何,记不住单词拼写的她,急的直抹眼泪。可是,那阵子就是靠着各种尝试,去填补内心的空缺。久经沙场的她太懂得这句:“你没拿到冠军,就不是冠军。”
同样,冯彦哲也在经历着“奥运会后遗症”的困扰。尽管黄东萍脾气倔、易上头,但是,提起冯彦哲,她总是在一组硬刚后,又忍不住柔软起来。“没有小冯,就不会有现在的黄东萍”这是她在看到搭档眼泪后,脱口而出的内心写照。他们彼此搀扶翻越蜿蜒起伏的山谷,经历过暴风骤雨,也欣赏过雨后彩虹。或许这是只有他们之间,才能感知到彼此的感情。
后奥运时期,是双打拆档的高发期。这是每个奥运周期之初,各支队伍都会进行的结构调整。一来是让选手们重新寻找搭档,二来是在变化之间让选手们体会同伴的差异,三来则是重新寻找自己、强大自己的过程。所以,归队后,黄东萍和冯彦哲也面临着拆对再配的局面。只是,隐隐的危机却也成为他们重新启动的转机。
回到北京后的一天,黄东萍在训练课上有些无精打采。魏轶力指导看在眼里,待下课后,就把她拉到医务室走廊谈心。面临着可能被拆对的压力、以及所谓的年龄焦虑,黄东萍和魏导坦言:“好累”。有过相似经历的魏导建议道:你们两个人再去比赛,就是要放下,在场上开心地打球。“说不定哪天就有新鲜的东西出现呢?你的累不是身体上的,你不会怕训练的累,你只是自己内耗的心累罢了。”这番一针见血的沟通,也让黄东萍意识到自己确实在逃避。随着这次推心置腹的聊天,决堤的眼泪也冲走了压在黄东萍心头的迷雾。
冠军是信心助推器
在鼓励之下,黄东萍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好强的人,别人越是说她不行,她就偏要做到行。
香港公开赛是“凤凰”组合重返国际赛场的第一站比赛。恢复训练不到两周,不尽如人意的状态,让他们赛前几度考虑过退赛。但是,抵达香港后,秉持着来都来了,他们也一路闯进了决赛。虽然重新归来后就拿到亚军,但,黄东萍看得出搭档还是钻在牛角尖里不肯出来。赛后,她对同伴说:“如果中国公开赛也是这样的表现,那还是退赛的好。”
或许是不经意的刺激起了效果,冯彦哲当天晚上就跟黄东萍说,“我不想退赛,我想打好中国公开赛!”黄东萍问:“怎么,你想好了要打吗?”冯彦哲说:“我还是想打。”“想打,你就拿出想打的样子。”黄东萍回应道。
从香港到常州,因为台风关系,他们一路辗转。抵达后,两个人即刻就去适应场地。但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能轮到空闲场地。没办法,就直接登场比赛了。尽管那几天,冯彦哲身体并不是特别舒服,但是,他们两个人靠着一股劲再次冲进决赛。决赛那场球,第一局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第二局黄东萍反应了过来,也迅速“喊醒了”冯彦哲。“我知道他可能陷入到一种困局,必须先打断他的思绪,不让他和自己较劲。”最终,他们2比1逆转夺冠,拿到了巴黎奥运会后的超级1000赛冠军。
竞技体育有条不成文的说法——自信都是靠赢球积累的。在一冠一亚之后,黄东萍欣慰地发现,搭档脸上有了表情。“是不是心情好些了?”冯彦哲答道:“东萍姐,有没有可能是我刮了胡子,剪了头发。”黄东萍笑答:“那你脸上还有点表情嘞!”
出发欧洲赛前,训练课上冯彦哲开始更多的和黄东萍交流起战术。不管建议适合与否,他们都愿意先去尝试看看。这样的新变化,让黄东萍开始思考组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把彼此的特长揉捏在一起,实现1+1>2。
只是,北极公开赛时,黄东萍胯伤了。当时连发球都会被痛到的她,犹豫过是否要选择退赛,但一生要强的黄东萍,却硬顶着一路闯入决赛。“和法国那场球我们落后,但我就是告诉自己要再拿几分,一点点将比分从落后到追平再到领先。”她知道,只是追平,一点意义都没有,必须要再多拿几分,这就是要强的黄东萍的常态。
背靠背的丹麦公开赛,半决赛他们与对手苦战三局。决赛中,他们再度遭遇队友,拖着浑身上下的反应,在丢掉第一局后,第二局来到8比11,黄东萍问搭档,“你想不想赢?”冯彦哲点头。她继续说:“想赢就要拿出想赢的态度,现在这个速度和状态, 没有威胁的,要把压力给过去。”
随后,冯彦哲大吼了一声,迅速调动起来,战术也执行奏效。靠着一分分,他们扭转了局势。黄东萍当时心头一热,就是那场球,她看到了搭档的成长。
随着赢下北极、丹麦赛,“凤凰”也为组合的继续征战加持了信心。
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本期封面拍摄当天,黄东萍比预期提前抵达,她习惯事先规划好时间,为了有备无患,也避免他人等候太久。11月中旬的北京,细雨、浓雾给随处可见的金色银杏树加上层层滤镜。但幸运的是,一夜密雨后,晴空朗云陪伴我们直至拍摄完毕。
有关封面的采访,我们是相约在福州全国团体锦标赛期间进行的。当时,黄东萍从欧洲赛归来,带着两站冠军回到家乡福州,她又与小姐妹们一起在全国团体锦标赛上,为福建捧起全国女团冠军奖杯。时隔两年再次摘得团体冠军,她开心的在朋友圈中写道:“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虽然平时很少机会回省队效力,但是,只要有机会她就是想带着妹妹们一起冲上最高的领奖台。她知道年轻人在场上会胆小、不自信,所以,她就更要用凝聚力去将大家揉捏在一起。
而且回到福州,黄东萍必然要“骚扰”她的宝妈郑宝君指导。当年,她就是由宝妈在福建省队一手带大。从小就容易脾气上头的黄东萍,没少被宝妈重点关照。每次比赛后,宝妈总是会针对她在场上的态度,提醒一番。有时,东萍也会委屈地问,“为何每次都说我?”宝妈就会一把揽住她说:“这是为了让你在场上更沉着。”基本功扎实的东萍,对于跑步很苦恼,所以,每周日上午宝妈都会盯着给她开小灶,为了让她跑步有动力,时常宝妈都会跟着她一起在田径场上跑圈。
在宝妈的眼中,东萍是个善良、真诚、懂事、贴心的孩子,将她送到国家队的那阵子,每每遇到困难或者是不顺心,她们两人总是会打上很久的电话,直到黄东萍情绪平静下来。如今,东萍和宝妈的相处更像是母女,只要有时间,回到福州她就会去宝妈家蹭饭,时间充足更是会住上两天。每次离开时,她还会特意把自己的东西落在宝妈家,美其名曰要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
宝妈说,巴黎奥运会后自己也担心东萍的情绪。所以,那几天找机会就要和她视频一下。一天,黄东萍发了一张自己带着巧克力金牌的照片给她,告诉她自己也有了金牌,这让宝妈安心了不少。趁着这次难得回福州比赛,在黄东萍的督促下,宝妈也在带训练之余,到现场给福建女队加油。看到黄东萍担起了队伍中的核心,宝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想边走边看”
梦想照进现实,或许就是这个样子。黄东萍直言,刚到国家队时,肯定想不到会有现在的表现。但靠着一个小目标到另一个小目标的踏实前进,逐渐发现自己做得到。就像如今的自己就是小时候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如果我是个小队员,我看到这么一个大队员的话,我可能会很怕她,但是,我同样也会很喜欢她,我想就是这样。”
巴黎归来,逃避过,思考过,那份如鲠在喉的不开心,并非源自羽毛球,而是来自于不被认可的挫败感。她花了很久想清楚了这件事,但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她知道,不需要去在意别人是否知道自己的付出,而更多应该去找回自己,做好自己。
继续打一年?还是直指洛杉矶?关于年龄、关于竞争力,黄东萍如今更加通透。“不论是谁,只要你想站在一线,就需要有创新能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断丰富自己。我想边走边看。”
扫码订阅2024年12月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