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4日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作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滨州市大力开展智慧食安项目建设,致力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民饮食安全。为全面了解滨州智慧食安项目建设发展情况,滨州市大数据局就项目建设展开深度调研,剖析当前建设中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完善大数据 食品安全互联互通
管理体制与机制逐步健全。滨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公共数据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公共数据管理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组织编制和维护本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清单管理机制,指导监督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执行标准和规范,开展监督评估。在智慧食安项目建设中,这种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断完善,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数据目录管理清晰。滨州市组织制定了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分类分级规范,明确数据的元数据、共享和开放属性、安全级别、使用要求、更新周期。使得智慧食安项目中的数据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便于数据的整合与应用。
数据收集与汇聚有序开展。在数据收集与汇聚方面,滨州市遵循合法、必要、适度原则,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范围收集公共数据,除特殊规定外,可共享的数据不得重复收集;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要求,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及时和可在线使用。
数据应用初显成效。滨州市智慧食安项目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如部分学校和养老机构实现了明厨亮灶监控数据的互联互通,食安监管闭环等功能也在逐步落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类弊端影响智慧化监管实施
跨部门和跨地区共享合作难。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标准和利益冲突,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难以实现有机连接,限制了智慧食安项目整体效能的发挥。
监控覆盖不全。餐饮单位数量众多、操作环节复杂,而监管人力有限,目前平台无法实现对后厨加工过程全覆盖无死角的高清视频监控,难以满足不同作业场景的监管需求,存在食品安全监管盲区。
智能监管欠缺。尚未充分利用人脸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物联感知等先进技术对后厨人员操作规范、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实时智能监管,无法及时发现违规异常并告警,不利于规范后厨操作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远程集中监管困难。中小学食堂、养老院食堂数量庞大,现有监管方式效率低下,迫切需要提高监管效率,实现远程集中监管,但目前平台在这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完善。
平台利用率低。智慧食安项目涉及部门众多,职能交叉、职责边界模糊,导致运行效率低下。例如,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大数据局等部门在项目中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了智慧化监管作用的发挥。
建立共享机制 实现“互联网 + 明厨亮灶” 的闭环监管
构建全面的数据采集网络。整合监管部门数据、汇总日常监督检查记录、收集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信息,分析违法重点领域和高发环节,为精准监管提供依据;在食品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采集原料投放量、加工温度、时间等数据,同时汇聚企业质量检测数据,便于追溯产品质量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获取食品运输和储存环境数据,如冷链温度、湿度,仓库存储条件等,构建完整数据链。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食安监管部门与农业、海关、卫生健康等部门数据共享,如食安监管部门获取农产品种植农药使用、土壤质量数据,与海关共享进口食品信;建立共享协议与接口,明确共享范围、频率和格式,采用标准化接口传输数据,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企业与监管部门共享,监管部门为企业提供数据共享指导规范,企业定期报送关键数据,对积极共享且质量高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或信用激励。
进一步升级平台功能。打造食品透明工厂风险隐患巡检数字化、分层分级监管智能化、食安风险监管可视化体系,集成数据统计分析引擎与电子地图,实现重点食品单位信息一图集成、精准定位;打造全业态市场监管助手平台,落实各商事主体经营追溯台账,构筑企业信息普查及自查应用,完善大中型餐饮单位信息管理,实现标签化管理,优化证照预警报警,提升提升企业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和监管效率;推进区县视频接入工作,采用主流流媒体服务平台接入方式,对老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视频监控汇聚接入,为 AI 分析助力企业规范经营奠定基础;利用 AI 算法对视频、图片进行智能分析,实现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的闭环监管,及时抓取违规行为,建立靶向性监管模式。
滨州市智慧食安项目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构建全面的数据采集网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利用新技术提升数据汇聚能力、升级平台功能模块以及破除监管部门内部壁垒等措施,有望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水平,为保障市民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滨州市智慧食安项目将不断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滨州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