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绵竹人的早餐,都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绵竹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绵竹始有米粉店。”可见绵竹人食用米粉的悠久历史。传承至今,绵竹米粉依然长盛不衰,米粉店遍及城乡街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竹羊肉米粉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早餐,凌晨3点,店家就将羊肉和羊骨下锅炖制,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煨,中途不加任何调味品,让水、肉、骨三者充分交融,充分释放鲜香。这一过程一般持续到凌晨五六点,再过一会,出门较早的食客便三三两两来到米粉店,开始享用口感爽滑、汤鲜味美、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粉了。

近年来,绵竹又出现了工艺与羊肉米粉类似的灌汤牛杂米粉,当然,传统的杂酱、肥肠、牛肉、笋子米粉也依然深受喜爱。这些品类的米粉臊子种类丰富,口味多样,是不少当地人每天清晨必不可少的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水面,也是当地特色美食之一。粗壮的淡黄色面条交错地盘在碗中,花生、白糖、辣椒和褐色的甜酱泼在面上,三两口便能下肚。甜水面不同于普通汤面,这种甜辣的口味格外诱人,也成就了它在绵竹美食界经久不衰的地位。

据当地一家经营甜水面的商家称,甜水面的形制是从北方流传过来的,融入了成都的口味,从成都流传到绵竹,然后一直传承到现在。清宣统年间傅崇矩所编著的反映成都风土民情的《成都通览》就记录下了关于甜水面的文字:“甜水面,席馆晨售,每碗十六文,太粗无味,挑担者六文一碗。”

绵竹市名小吃“张扯面”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出生的张昌福老人(绰号“张扯把”)早年深得其父张德华传统小食的真传后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张扯把”早年用担子挑着小吃沿街叫卖,因其制成的“手工扯面”(甜水面)麻辣香甜,滑爽可口,极富地方风味,老少食客常打拥堂。后来人们便把在遇仙桥一带叫卖的这种小吃戏称“张扯面”。

1991年,“张扯面”被德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名小吃”称号,2006年再次被评为“德阳地方特色菜”称号。今日的“张扯面”在继承祖辈小吃绝技的基础上,仍然一丝不苟地按照传统工艺精制各种川派风味小吃,以适应更多顾客的不同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绵竹仿古街,来一碗绵竹人的另一种心头好——牛肉豆,同样是早中晚皆可的小吃,鲜嫩的豆花搭配上馓子、葱花、花椒面等搅拌均匀,一口下去麻辣鲜香、绵软回味无穷。

绵竹小吃中的牛肉豆花独具地方风味。臊子选用新鲜的牛肉切成颗粒状,用各种香料将牛肉丁加工好后,和花生、馓子等佐料一起放在盛好的豆花中,拌匀就可食用。豆花入口软嫩,口感如蒸蛋般顺滑,味道咸鲜微辣,令人回味。

绵竹的牛肉豆花还有一个异于其他地方的特色,其他地区的豆花虽然也要放馓子等佐料,但整体颜色是白的,绵竹的牛肉豆花把糖色勾入豆花中,不仅颜色好看,还能让人更有食欲。从这一细节上也可以感受到绵竹人在美食上的精益求精。

俗话说“靠山吃山”。绵竹沿山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总能孕育出一些属于大山中的奇珍。每年3月至5月,在绵竹市广济、麓棠、九龙、汉旺等沿山镇乡,一根根粗壮的春笋破土而出,成为春天里的一道名菜。

根据这一天然食材,当地餐饮从业者制作出了一道“九龙仙山脆笋松”菜品。据绵竹剑南春森林酒店厨师黄志福称,取九龙鲜笋笋芯切丝,过油一番呈现清香甘甜;再加入深井食盐增鲜,富含矿物质又易于消化;金华火腿点缀提香,大道至简,食味本真。这道菜品既可以作为菜肴的配料,比如撒在炒饭、炒面上,也可以用来制作点心等,增添独特的风味。

来绵竹,不仅可以游山玩水,还能品尝当地的饮食文化,这也成为四面八方游客来绵竹的重要原因。如果有机会到绵竹,不妨去品尝绵竹的地道美食吧。

部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黄 娜 刘雅纯(实习)

主编|张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