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额对于大多数法官助理而言,是心向往之的一个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良好的应对心态

首先,身为法学生,从学校习得的理论知识,是我们进入岗位前自带的知识储备。深入岗位后,在日复一日的案件参与帮办过程中,翻阅书本、对比文献所积累的认知,是后期查漏补缺的关键。

其次,担任法官助理期间锻炼了我们探索案件关窍的能力、接待当事人的沟通方式。无论你是i人或e人、t人或f人,需要克服的是羞于沟通、收敛天性的本我,还是平衡理性或感性的主导,都将化作初任后的职业人格,形成自己的审判风格。

再者,入额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不能放任偷懒天性的同时,也不必过于苛求自己,毕竟路与他人各不同,不必听风便动容。我们能否成为一位好法官,除了外界的审视和定义外,还有自我的判断,是否有一颗手持法槌的敬畏心、造福于民的实干心和脚踏实地的平常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重日常积累是关键。员额法官考试考察内容丰富,备考时间紧张,故而除去自己较为熟悉的业务范围以外,对于较为生疏的部门法,尤其是近年的法律修改、新增司法解释以及热点案例等,可以在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注重积累,建议可以采取边听音频边做笔记的方式,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向自己的带教法官和庭里的各位老师请教,多多记录和学习前辈们的审理思路和实务知识,把每一个案件都作为考题,增加代入感。入额考试本身只是评估业务知识和司法技能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做好成为一名员额法官的准备,不断淬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保持心态平和是法宝。备考期间难免会紧张焦虑,这都是正常现象。既要把握复习节奏,稳扎稳打;又要注重调节情绪,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迎考。保持沉着冷静,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经过充分的准备,足以应对大部分的考察重点。然而,对于自己有把握的考察范围,也要谨慎思考,识别有无“陷阱”“坑点”。遇到陌生的内容,更不要自乱阵脚,按照常规的法律思维和法理逻辑,言之有物地进行表达。

每一场的考试后学会复盘,此时要勇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即使出现了小失误,那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总结,在下一轮考试或者在实务操作中注意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杨浦法院的九年时间似白驹过隙,这期间我经历了工作生活的无限憧憬、迷茫、希冀,都敦促我一步步地坚定信念:成为一个好法官。

回想起几个月前问我三岁大的女儿,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她说想做法官啊,不由细想自己想要成为法官是在什么时候,不是在学生时期,也不是在初入法院,而是这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越来越了解这份职业,从而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

从一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厘清法律关厘清系、查清事实,到学习审判技巧、调解方法,再到调研、发布白皮书时,我接触到来自社会各界、不同人群的声音,深感法官审理的不只是手上的案件,其定分止争化解的是一类纠纷,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责任是重大的。

我的师傅、身边人,他们是我的引路人,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感受到优秀法官应当具备的品质:善良、公正、温和、谦逊、富有同理心、责任心……每一份判决、每一次庭审、每一通电话都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感受到自己在从事一份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我也想要把热情和所学倾注于这份职业中。

成为法官的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案子的难、调研的难、考试的难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计较得失,耐心打磨、悉心雕琢,在不着急、不焦虑的状态里,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积累和沉淀

未来我会保持时刻自重自省、自律自持、心怀责任与理想,勇担责、重实干,勤学笃行、行稳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光不负赶路人,逐梦而行终如愿。感谢过往六年间良师益友的一路相伴,于青涩时予我经验、于慌乱时予我授业、于疲倦时予我博见。如今终于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倍感荣耀之余,内心却忐忑不已,只因责任在肩,不敢懈怠。

有幸身着法袍,也要感谢来时辛苦走过的每一步。六年的房产办案经验让我在担当中历练,在履职中成长。一次次庭审,一篇篇裁判文书,让我深刻领悟与当事人的沟通技巧、案件事实的查明、法律的正确适用等司法实践问题远比书本上的法学理论知识复杂得多,聆听世间悲欢,明辨是非曲直,经手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教会了我成长。成为一名员额法官,还需要深挖案例“富矿”,办案的同时注重审研融合,深思审判延伸,以案件为基础,总结要点、深析难点,用信息反映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用调研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困境,实现案件价值最大化,服务社会发展大局

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未来的征程充满挑战,我将常忆来时之路,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个人之德,传递良法善治的司法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是八年前我在入职法院培训时,与我们同一批小伙伴一起选定的团队宣言。入职八年后,我从法官助理成长为初任法官,对这句话包含的含义体会更深。回望这八年之路,有三个“不怕”与诸君分享。

一是“不怕问”。初学法律,我铭记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内心呼啸着“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再遇法律,秉持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但当真正入职法院后,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案件事实的复杂超过法条的限度,案件里情绪的冲击越于任何剧本之上,才体会到教授们所说“法律是实践的学科”背后的深意。法条需要实务才能发挥作用,但如何发挥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那么,经验丰富的法官们,是我们自己思考后“取经”的对象以及连接理论和实践最方便的“桥梁”。从入院至今,带教过我的各位法官,无论是法条的适用,案件的情况整体把握,或是与当事人的沟通,都让我受益颇深。勇敢去问,打破的是理论枷锁

二是“不怕错”。我始终记得刚入职时内心的慌乱,第一次电话、第一次开庭、第一次校对文书……法院的工作纷繁细致,紧张有序,又关乎着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能犯错是最基础的要求。但成长无法一蹴而就,惶恐中我有着内耗。有位法官看出了我的窘迫,安慰我刚开始有疏漏是正常的,因此需要向自己的带教法官、其他法官助理学习请教,他们也会帮助把关,成长或许就是在小错误后发生的,审慎、细致做好每一步,责任在心、轻装上阵,才能做好每一件工作。勇敢去做,打破的是预想的限制

三是“不怕冲突”。八年来我先后协助办理了行政案件和执行异议案件,由于案件类型和程序特殊,各方主体之间的矛盾相较于其他案件也更为激烈。今年在办理一起变更执行人案件时,从判决到执行始终没有出现的被执行人时隔多年突然出现,申请执行人情绪激烈变化,询问得知,当时他们是关系密切的邻居,但是这一次案涉借款让两人间的信任土崩瓦解,被执行人也因为愧疚久久没出现在申请执行人面前,但这次他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让双方面对面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原本紧张的气氛反而缓和下来,双方的情绪也得到了纾解,最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完毕自己的所有债务,该案顺利办结。勇敢面对,打破的是当事人内心筑起的壁垒

法律本身是冰冷的,他彰显着人类的理性;而法律又是温暖的,理性背后是人性的闪耀,对永恒公平、正义价值的追求。而站在新的起点的我,也将勇敢无惧,始终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我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候,江平校长手书的“法治天下”石碑是必打卡景点。当时的我想,到法院工作,成为一名法官,应该就是离“法治天下”信仰最近的职业。

后来我如愿来到二中院刑庭,成为了一名法官助理。八年的时间里,一份份裁判文书,让我逐渐明白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还有背后的精神和价值。一次次开庭中的悲欢离合,让我逐渐了解法官在审判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将法律精神和价值彰显到案件中的重担

慢慢地我学着像“老法师”那样,在判决后给被告人释法明理,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耐心解答当事人的疑问,在繁杂的财产执行工作中认真研读案外人的执行异议,在电话那头的感谢中回答道“不用谢,这是我的工作”。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曾经的信仰也越来越具象,“法治天下”最好的注脚,就是我们每个法院人每天都能看到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非常荣幸来到杨浦法院,作为一名法官开始职业生涯新的篇章,这里是法官助理圆梦的终点,也是我法官生涯新的起点。法治天下,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期待在杨浦法院的大家庭,与大家一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刑事老法官们总自嘲说自己办的案子越多,时间越长,心就越“硬”。刚当书记员的时候,我看到被告人在法庭上痛哭流涕,我总在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是,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之后,我总觉得是不是少了一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

那天,我接到一个律师打来的电话,他说,“被告人的家属现在已经到了,从广东赶过来的,承办人能不能见一下他?他保证,不谈论案情。”当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拒绝。但是,后来我跟承办人汇报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告诉我,“被告人的家属已经千里迢迢赶到了法院,我们还是要见一下的。”

那天接待室里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是一个年轻的、长相姣好的女人,见面的时候就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和一个老人一起坐在一张长凳上,微笑着对视着。孩子是一脸的天真,而老人则是满头的白发。女人和我们说,孩子不知道爸爸被抓了,而老人则是知道以后短短几天白了头发。女人不善言辞,磕磕绊绊地诉说着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被告人被抓后家里发生的种种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她的紧张和无措。承办人和我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因为我们知道,倾听也是化解痛苦的一种方式。

那天,我“不争气”地流泪了。从此以后,我的心变“软”了,我更愿意从被告人及其家属的角度去审视每个案子背后的故事。我发现我身上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同理心”

我的审判长跟我说过,我们办案时轻轻重重,不是一味地轻,也不是一味地重,而是当轻则轻,当重则重。但无论轻重,我们办案的时候总是要问问自己的心,有没有违背法官的良知,因为良知是我们的底线

如今,我也将走上法官的岗位,这不仅是角色和岗位的转变,更多是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不忘初心,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稿 |政治部

文字|2024年初任法官

摄影|沈建峰、丁心昀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