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中能称得上军事专家的人,最多只有三个半……”

1945年8月15日,全体日本民众第一次从广播中听到了他们的天皇陛下的声音:日本天皇亲自宣读了《终战诏书》,正式宣告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降之后,部分日本学者还是不服,开始“反思”日本失败的原因。他们“仔细研究”了中国战场上的各种战例,和中国军事家、将领的著作,最后得出了“中国人能胜利,是他们中那三个半军事专家的功劳”的结论。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就是他们对这一结论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是把日本战败完全归因于中国人中有出色的军事专家这一点,就是忽略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侵略者的决心等种种因素,可见这些日本学者对这一研究的不用心;再说了,中国出色的军事专家又何止三个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日本专家所认为的,“称得上军事专家”的三个半中国人,究竟是哪三个半?

杨杰

第一位是杨杰。

大家可能听说过“南杨北蒋”的说法,说的是民国时期两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中“南杨”就是杨杰。

杨杰曾在老蒋身边担任参谋长,也曾作为军事教育家在军事学院中活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32年1月到1937年8月,杨杰都在当时国民党的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主持事务。这6年也是陆军大学办学最严整、教学成果最显著的时期。

杨杰出生于1889年1月25日,是云南大理人。他自幼家贫,但学习刻苦,先后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和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之后,杨杰又前往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继续深造。

回国之后,杨杰就立即在滇军中得到了一份职位,后又加入国民革命军,先后担任参谋总部次长和代理总长兼陆军大学教育长。其中陆军大学教育长这个身份,就是日本人将他认定为“军事专家”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杨杰奉命前往陆军大学,先是担任校长,后来被任命为教育长。这时候陆军大学刚从北京迁到南京不久,校内还带着各派系军阀掌控时滋生的封建习气,其中就包括对外地师长、同学的不信任,以及各武装派系的政治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迅速整治校内的这种不良习气,杨杰一上任就更改了招考新生的标准:从第10期开始,陆军大学会在全国各地设立考区,所有有意进入陆大深造的适龄人士都可以报考。第10期招生时,全国的军校毕业生都踊跃报名,总共有700多人,最后初试录取12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又开始了复试,同样是700多人报名,这次录取了100人。

不难看出,陆大在杨杰的主持下有了严格的选拔制度,来自各地的学员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这在陆军大学开辟了一股有益的新风尚。

而陆大的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杰认为,师资力量是强是弱,直接关系到一所学院的好与差。为此,他费了很大精力去进行师资的选聘和培养。一方面,在军、师、旅级战役战术学、后勤学、兵要地理学等领域,他聘用了大量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优秀中国留学生,和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不少当时国内著名的名流学者也被杨杰聘为兼职教授,他们会不定时地来到陆大给学员讲课。这些学者涵盖了各个专业,如经济学领域的专家马寅初、社会科学领域的萨孟武等人。

杨杰的这些举措,极大程度上充实了陆军大学的师资力量,也成功提高了其办学质量,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杨杰还要求所有陆大学员,在以后带兵打仗时都要做到三件事:

一是平时就要抓好对士兵的教育和训练;二是要爱兵如子,杜绝体罚、打骂士兵和拖欠军饷,要把士兵看做与自己平等的人,和他们情同手足;三是要身先士卒,只要自己身为指挥员都敢于带头冲锋,手下的兵也一定会紧随其后、勇敢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杨杰提出的这三条,在国民党的旧式军队中很少有人能做到,但其理念无疑是先进且正确的。

1949年9月19日,杨杰因宣称“国民党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并率领陆军大学全体人员宣布起义,被国民党特务在香港杀害,终年6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杰先生确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军事专家,和革命烈士。

蒋百里

第二位是蒋百里

蒋百里,也就是前文所说“南杨北蒋”中的“北蒋”。在民国时期的整个军界,蒋百里都属于大师级别的人物。他原名方震,于1882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同样的,蒋百里小时候家里很穷,是母亲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岁时,蒋百里就已经是乡里有名的神童;6岁时,他就能毫无障碍地阅读小说;16岁时就考中了秀才。1901年,19岁的蒋百里和蔡锷等人一道前往日本,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回国之后,蒋百里也进入了军事教育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蒋百里是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以培养初级军事指挥官为目的创办的军校。成立之初,该校的教学风格颇为死板,许多教官只会照着操典念,甚至连断句都不会。于是不满的学员们联合起来,来自各个兵科的一千多名学员纷纷推举代表,请求校长改良校内的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时的校长赵理泰,不但打压学生们的要求,还对那些学生代表予以开除的处罚。学生们愤怒、失望不已,将目光投向陆军部,写信请求撤换师资和校长。

陆军部受到请求的同时,蒋百里也刚好回国了。1912年12月15日,蒋百里便在袁世凯的任命下走进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任第一天,蒋百里就对全体学员宣布,他一定会为将他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军官而奉献一生。

在该校担任校长的短短10个月里,蒋百里却做出了足以影响该校数十年的贡献。他先是大力整顿学校风气,重点加强对学生生活上的管理。

“清洁和严肃,是一国盛衰的重要标志。”蒋百里严肃地对学生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百里不光要求学生和教师这样做,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校内规章制度和纪律,并坚持每日带副官巡视指导。看到新校长这样忠于职守,学生们也渐渐改正了从前散漫的风气,学校终于有了严肃的军校的样子。

在教学理念方面,蒋百里也深受校内师生的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吸取了自己留日学习期间获取的种种军事教育经验,并以中国当时国情为基础,提出了军校教育的两大主旨:一是精神教育,二是学问教育。

“甲午一役之所以战败,一大原因就是没能集中全国之力,团结御敌。”蒋百里曾这样说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致力于培养学员们的团结精神,告诉他们:即使面对兵力胜于自己的对手,只要团结一致、忠于职守、逐个击破,胜利也不是难事。

除了自己讲课,蒋百里也常去旁听教官们的授课,并关注学生在课上、操练、自修等时间的情况。他尤其重视外语和战术这两大科目,若是对应科目的教官请假,他就亲自前去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百里常说,与别国打仗,就一定要了解敌方的人文、历史、军事等方面,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应对敌人。

当然,蒋百里身上最出名的事迹,应该还是撰写出了《国防论》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防论》出版于1937年,是蒋百里多年来撰写的军事文章的总和,其中表达了对日本这个野心勃勃的邻国的警惕和担忧——当时是初夏,还没有发生七七事变。

抗战爆发后,蒋百里则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国绝不可能屈服于日本。最后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要同日本讲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

第三位是白崇禧

对“小诸葛”白崇禧,我们大家就很熟悉了。作为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之一,白崇禧当时是以智勇而闻名全国的。他也是国民党一方少有的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才,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白崇禧就对老蒋的不抵抗政策颇为不满。我们都知道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迫使老蒋同意了联合我党一同抗日;

其实白崇禧、李宗仁和陈济棠在这年的6月份就组建了“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通电全国向老蒋施压,要求国民政府向日本宣战。这对老蒋后来决定抗日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白崇禧亲自深入战场一线督战。他与前线将士们进行了深入交谈,仔细了解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淞沪一带是狭长的三角形地带,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把大量部队投入淞沪战场,这些没有有效机动手段的部队难以展开,就会成为装备精良的日军的活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立刻将这一结论向蒋某人汇报,但蒋某人硬要在淞沪和日军“血战到底”,拒绝了白崇禧暂时退兵保存实力的建议。中国军队继续苦苦抵挡日军的一波波进攻,一直到11月5日,10万日军从杭州湾登陆,这些早已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被彻底击溃。白崇禧尽全力降低损失,但也没能起到多大用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台儿庄战役中,经过白崇禧、李宗仁等将领的努力,中国军队终于取得一场大胜,向全体国人证明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刘伯承

日本人口中的那“半个”中国军事专家,则是刘伯承元帅。

对刘伯承元帅的事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战期间,刘伯承元帅曾指挥八路军打出了一系列战役,以精妙的指挥技术使得八路军能够以弱胜强,杀伤尽可能多的敌人,并缴获大量日军武器和物资。日军在对刘伯承恨得牙痒痒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他的军事水准感到敬佩,甚至将他的战例写进了军事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在日本人眼中,刘伯承元帅也是当之无愧的军事专家。可那些日本学者为何说他只能算“半个”呢?

原来,刘伯承元帅曾在战斗中被弹片击中右眼。手术时,因为担心麻药会影响自己的大脑,所以他坚持不打麻药,强忍剧痛、一声未出地熬过了一整场手术。进行手术的德国医生也不禁为之动容,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手术成功了,刘伯承的右眼却再也看不到了。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日本学者会说刘伯承是“半个”军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