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年初的时候,两道来自于开封周藩的奏疏,放到了当朝皇帝孝宗朱祐樘面前。
其中第一道来自于周世子朱安㶇,里面指责弟弟平乐王朱安泛盗取王府庄田收入,致使父王朱同䥝“因岔得疾而薨”。第二道则来自于平乐王本人,更是指控兄长“进毒弑父”。
孝宗览奏大怒,立刻指示河南镇抚等官对此事进行彻查。那么朱同䥝这位周王殿下究竟死因为何呢?他的一生又有哪些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逆子太多心真累
朱同䥝,生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十二月十六日,周懿王朱子埅庶长子,生母张氏。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三月赐名,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封为睢阳王。
明代周藩的首封亲王,是开国太祖朱元璋嫡第五子朱橚,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之国河南开封,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闰七月去世,谥曰定。
当年十月,定王嫡长子、周世子朱有燉袭封周王,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去世,谥曰宪。宪王无嗣,其弟祥符王朱有爝于当年八月,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周王,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去世,谥曰简。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简王庶长子、周世子朱子垕袭封周王,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谥曰靖。靖王无嗣,其弟通许王朱子埅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再一次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周王,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去世,谥曰懿,即本文主人公朱同䥝之父。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九月,二十九岁的朱同䥝被册封为周世子。行文至此,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朱同䥝既然是庶子,怎么能被封为世子呢?对此《皇明祖训》有明确规定,我们来看一看: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皇明祖训·职制》
朱同䥝的伯父靖王朱子垕也是庶出,他被封为世子的时候,其父简王朱有爝正好五十岁。而朱同䥝被封为世子的时候,其父懿王朱子埅已经五十四岁,说起来都有点晚了。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九月的时候,朱同䥝的嫡母王氏去世,尚未来得及发引,周王朱子埅也随之去世。朱同䥝以世子身份上奏朝廷,请求为父母“如例造坟合葬”。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朝廷遣恭顺侯吴鉴充正使,持节册封周世子朱同䥝为周王,进封周世孙朱安㶇进为周世子。朱同䥝袭爵后,首先提出了岁禄问题。当年定王以太宗朱棣亲弟弟的身份,岁禄加到了二万石。到了懿王的时候,虽然仍然是二万石,但其中本色米只有六千石。现在经过朱同䥝的一折腾,朝廷决定将其岁禄降到一万石,但全给本色米,说实话还是赚了。
甲戌,命周王同䥝禄米仍旧,岁给本色一万石。王既嗣封,奏本府岁禄一万石。永乐以后尝增给至二万石,欲如增给例。事下户部,言增给乃一时特恩,非祖训旧制。故有是命。
- 不靠谱的周世子
周王一脉的生育能力是个谜,定王有十六个儿子,但是嫡长子宪王无嗣。简王兄终弟及之后,有十三个儿子,但是长子靖王无嗣。接下来懿王有七个儿子,到了朱同䥝,更是有二十五个儿子、十一个女儿。
朱同䥝的世子妃谭氏无嗣且早逝,此后一来没有娶继妃,二来长子夭折,故而庶次子朱安㶇早在懿王时代就被封为周世孙。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的时候,朱同䥝的诸子由镇国将军悉数进封为郡王,其中第四子朱安涘封义宁王(第三子夭折)、第五子朱安泛封平乐王,就此拉开了诸子争嫡的序幕。
为了维护朱安㶇的地位,朱同䥝其实也做了努力,比如把世子的生母高氏,由王府宫人升级为周王次妃。然而朱安㶇却颇有些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他平日里不但“擅收庄田”,把王府内的校尉、军匠、庖丁随意差遣,还把生意做到了弟弟妹妹的头上。
周藩诸郡王、郡主的岁禄、契券,朱安㶇全都出钱来买。我们要注意他是“减价买之”,然后“迫令布政司多给价”,纯纯的空手套白狼。仪宾杨汴等人对此略有争辩,立刻被世子“笞楚械系”。此外两个弟弟定安王、聊城王不幸早逝,朱安㶇居然把朝廷给的丧葬费用全部吞没,又欺凌两个弟媳,所作所为实在是骇人听闻。
朱同䥝忍无可忍,向朝廷控诉世子“专权嗜利,知有已而不知有父”。在历代大明皇帝中,孝宗朱祐樘对宗室是出了名的严厉,因此朱同䥝很快反悔,称自己是一时“忿怒妄奏”,还请陛下恕罪,这才让世子逃过一劫。
上曰:“安潢违法多端。既为其父王所奏,本当究治。念王续有息词,姑宥之。仍降敕切责,再犯不贷。”—《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十》
- 诸子争嫡的闹剧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十一月初七日,周王朱同䥝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谥曰惠,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回到本文开头,就在这位周惠王尸骨未寒的时候,世子朱安㶇、平乐王朱安泛便已经相互讦奏。根据史书的记载,朱同䥝“常不事事”,也就是一位甩手装柜,因而世子、义宁王“竞为非度”,各自无法无天。
当初惠王将世子告上朝廷的时候,平乐王乐坏了,他在父王面前“因而倾之”,也就是中伤离间,差点让朱安㶇被废黜,故而兄弟间产生了巨大的嫌隙。惠王薨逝后,世子和平乐王的拥趸们竞相献计献策,这才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然而就在调查组准备深入开展工作之时,本案的最大当事人:世子朱安㶇,却在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二月十九日突然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谥曰荣悼。
好在这位荣悼世子有儿子,其母惠王次妃高氏上奏朝廷,请求让自己的庶长孙朱睦㰂掌国玺,摄府事。经过礼部的讨论,虽然同意由朱睦㰂“暂理府事”,但却并未让其掌玺,意味着朱安㶇身上的官司,仍有可能影响到他的继承权。
下礼部议,谓睦㰂虽嫡孙,缘未封世子。安㶇虽故,且未详告讦事情,掌玺之请未可遽从。—《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九》
为了争夺周王爵位,朱睦㰂的两位叔父义宁王朱安涘、平乐王朱安泛赤膊上阵,称朱睦㰂之母刘氏本是乐工的女儿,又曾得幸于祖父懿王,因和世子私通才生下这位大侄子。
换句话说,在二王看来,朱睦㰂“出不正,不可以嗣”,应该推举“贤而长者”,也就是自己兄弟俩,来管理府事。此外义宁王府宦官李聪又加了一条猛料,称周王府承奉王满、杨铸,经常引诱世子妃杨氏一起出游,有玷于宗室。
此事一旦证实,不但荣悼世子会被追削爵位废为庶人,朱睦㰂的继承权也会连带丢失,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伦序最靠前的义宁王朱安涘。事关重大,孝宗命司礼监太监赵忠、刑部侍郎何鉴赶往开封,会合河南三司成立专案组,对此事进行彻查。
何鉴,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进士,做过知县、御史、知府、布政使,地方经验极其丰富,义宁王、平乐王玩的这些花样如何瞒得过他的眼睛。案件上报朝廷之后,孝宗在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八月给出了最终裁决:
平乐王朱安泛削爵废为庶人,发凤阳看守皇陵。义宁王朱安涘革爵闲住。荣悼世子妃杨氏革冠服。内官李聪依律处决,其余发配边卫充军者二十九人。讽刺的是,周惠王朱同䥝的棺椁,在当年十一月才正式安葬于荥阳洞林之原(今河南省荥阳市贾峪镇楚村)。换句话说,正因为几个儿子内讧,这位周惠王才迟迟未能落葬。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十二月,朱睦㰂袭封周王。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五月,朱安㶇被追封为周王,谥曰悼,谥法“中年早夭”曰“悼”。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十二月,杨氏在朱睦㰂的力请之下,终于恢复冠服,被封为周悼王妃。
初周府世子安㶇娶妃杨氏,其弟平乐王安泛以私怨拘妃之叔父仪,妃轻出体仁门劝解之。事闻,先帝夺其冠服。未几世子卒,以其子袭为周王,得赠悼王。至是周王复请封杨氏为王妃,礼部难之,上命详议以闻。乃言安㶇既得进封,妃所犯罪轻,亦宜封为王妃。许之。—《明武宗实录卷八》
结语:朱同䥝的这位周王,做得极其失败。在他之前,无论是定王、宪王、简王,还是靖王、懿王,口碑都还算不错,唯有这位惠王面对几个试图夺嫡的儿子束手无策。
惠王身为生育小能手,难道因为儿子太多管不过来,索性不管?世子问题多多,却不知如何对其进行教诲。义宁王、平乐王觊觎王爵,却不知如何对其进行训诫。带来的恶果是什么呢?自己死后停灵于王府两年之久,眼睁睁看着世子薨逝,义宁、平乐二王一个革爵,一个废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