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个协会前两天发声明:
美国芯片不再安全、
不再可靠,要慎用。
这是中国包括互联网、半导体行业、
汽车行业、
通信企业等关键产业协会的,
一次宣言式表态。
前不久,
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大长文,
曝光拜登政府的芯片封锁行动,
涉及到许多内幕,
字里行间,
可以说处处透露着一股焦虑,
总体话风已经从以前的,
“中国必须被教训和控制”,
变成了现在的,
相关措施不能一劳永逸遏制中国,
能阻止多少算多少。
美国三大芯片巨头:
英特尔、高通、英伟达,
齐声警告白宫,
不要进一步限制对中国的芯片销售。
为什么突然不强硬了?
因为打压了这么久,
我们的半导体行业非但没有没落,
反而以举国之力在奋起逆袭。
围追堵截的美梦正在破裂,
且如今,
中国多个行业强硬宣告:
美国芯片不安全。
就在同一天,做出更凌厉的反击,
中国商务部宣布:
禁止对美国出口镓、
锗、锑等关键材料!
镓、锗是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行业,
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没这东西,
整个芯片行业的制造都得熄火,
偏偏全球的镓产量,
98%是中国生产的。
全球的锗产量,
72%是中国生产的。
而在这盘棋局的博弈之中,
中国半导体事业的觉醒,
中国人反击逆袭的底气,
皆源自于顶起这一切的巨人。
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更要知道巨人是谁,
他叫,王守武。
而今回望,
江苏王氏百年荣光,
仍是遮不住的一抹骄阳。
王守武出身的这个磅礴恢弘的家庭,
说来令人惊掉下巴。
其父王季同,
中国近代数学先驱,机电专家;
大姐王淑贞,
中国妇产科奠基人;
二姐王明贞,
物理学家,
清华百年来第一位女教授;
三姐王守璨,
中国物理文献翻译家;
大哥王守竞,
世界量子力学专家,
中国机械工业创始人;
二哥王守融,
中国精密仪器仪表科学创建人;
小弟王守觉,
半导体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
如此群星璀璨的“学霸”家庭,
父辈和兄弟姐妹个个学有所长,
几乎都是中国现代科学重量级人物,
王守武和他们不一样。
他小的时候内向木讷沉默寡言,
别人说一百句,他只回三句,
看起来呆呆的,
干什么都慢个半拍。
哥哥姐姐们都在钻研物理、数论,
王守武却在鼓捣钳工,
配钥匙、修家具,
家里人一直以为这是“基因突变”,
他是个“笨小孩”,
然而大家都被表象“骗”了。
少年王守武
王守武乃是“大智若愚”,
优秀基因浸润于骨血,
奇思妙想藏于他的脑袋。
1930年,
《民智》书刊上登了一篇雄文,
题为“我们现在和将来的责任”:
“诸位朋友,你们要救中国,
要做中国的人,
一定要大家尽责、大家负责,
愿大家努力读书、努力前进,
还愿将来努力救国、
努力富国、努力强国。”
这文章,是王守武写的,
那时他才11岁,还是个半大孩子,
却已将家国天下的责任,
扛在了肩上。
16岁,他发表了关于圆周率的论文,
当时,圆周率π的研究,
难倒许多数学研究者,
没想到竟是“配钥匙”的王守武,
在这一领域一鸣惊人。
小眼睛,大智慧,
血脉觉醒的他,
好像长相都变得越来越睿智了。
王家的子弟,个个不凡,
要么就读清华、燕大,
要么也是协和这样的名牌学府,
只有王守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因为生了场大病错过升学考试,
后来作为补习生,
才好不容易进了同济大学学机电。
坎坷命运,
阻碍不了他化鱼为龙的万里乘风,
1945年,
他被选中负笈远行横渡大洋,
入世界知名学府美国普渡大学,
攻读工程力学,
一年拿到硕士,
又转攻物理学,两年拿到博士。
美国对他不错,
工程力学系主任亲自屈尊诚聘,
留他在校任教,
舒适、高档,
无论事业还是生活,
处处给予照顾周到。
但王守武还是“骗”了美国人。
1950年抗美援朝,
他在美国如坐针毡,
编造了个“父亲去世了,
我妈没人管孤苦伶仃”的借口,
火速就跑回了中国。
美国给的天价条件,
没能拦住他的脚步,
后来他们才知道,
这王守武是个“大骗子”,
且不说那会他父亲都走两年了,
他十几个兄弟姐妹,
个个孝顺有加,
他妈怎么可能孤苦伶仃?
王守武(第三排右二)在归国途中
王守武的归来,
掀起的那岂是一时的惊涛骇浪。
他给正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
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车灯和路标,
保证车灯光线在路标上的反射光,
只能定向射到司机眼里,
而别人看不见,
这样既可以夜里急行军,
还能不被美军机发现轰炸。
美国人在生气,
中国人在偷笑。
1951年,
他给能源奇缺的西藏人民,
设计了一种太阳灶,
在青藏高原,
可以15分钟内把一壶水烧开,
这个设计,
不仅在很长时间里造福了藏族人民,
还给各地来的游客打开方便之门。
国外人很惊奇,
中国人很高兴。
1956年,
新中国搞了个大动作,
将半导体技术,
列为57个重大科技项目里的,
四项紧急措施之一。
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为之后的核武研制开路。
当时,
这一万里拓荒的机密任务,
交给了五位巨人:
被誉为半导体材料之母的林兰英,
被誉为半导体之母的谢希德,
世界领头的固体物理学家黄昆,
还有两位特殊的“大小王先生”,
“大王先生”王守武,
“小王先生”王守觉,
两人是少有的院士亲兄弟。
作为半导体研究室主任,
“大王先生”出手不凡,
顶着“八级钳工科学家”的称号,
王守武开始着手研究锗。
锗这个东西,
是制作半导体晶体管材料的基础,
中国的土地上盛产锗,
但我们没有制备它的技术。
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被便宜卖到国外,
人家加工成晶体管后,
我们再高价买回来。
仰人鼻息则悲愤至极,
气鼓鼓的王守武干脆住进了实验室,
当他笑着走出来的时候,
国内第一台单晶炉诞生了,
中国第一根锗单晶拉制成功了。
大家激动的是热泪盈眶,
牛啊,
这可是中国人凭自己力量搞出来的!
王守武谦逊至极负手一笑,
这才哪到哪。
接下来两年,
他领导设计所出的成果,
简直是太丰硕:
成功合成第一根锗晶体管、
第一根金键二极管、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根硅单晶、
我国第一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
1958年,
他创建了我国最早的晶体管工厂:
中国科学院109工厂,
直接搞锗晶体管的批量生产。
1960年,
他筹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所,
并担任副所长,
他拓宽的,
是中华民族不受欺凌的路。
在研发核武的记录中,
有这样一段话:
“……第二代计算机出来了,
晶体管的,
科学院半导体所搞的。
从美国回来搞半导体材料的林兰英,
和科学家王守武、
工程师王守觉两兄弟,
是他们做的工作,
第二代计算机,每秒数十万次,
为氢弹的研制做了贡献。”
眼看大功告成,
王守武瞄上了半导体激光武器。
1962年,
美国用砷化镓半导体材料,
制成了世上第一只激光器。
还没好好炫耀得意一番,
王守武就打出了一张“王牌”,
第二年他就筹备了,
中国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室,
很快从这里抬出了,
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
接着是:
半导体负阻激光器、
激光通信机、激光测距仪……
在我们一穷二白的年代,
在我们被国外封锁的年代,
中国半导体材料最初的起步,
就是王守武这样的人,
在筚路蓝缕中,
艰难跋涉出的一个个第一,
生生将我们和美日等国的差距,
拉近在了几乎同一道水平线上!
美国人就纳闷了,
怎么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里,
总是有看不见的手,
在牢牢抓着他们的影子,
一步都不肯落下。
这手的主人,是一群大国不屈者,
王守武是其中一位灵魂人物。
王守武和钱三强
只是遗憾,曾播撒的辉煌种子,
结出了“芯酸”的苦涩果实。
十年运动期间,
半导体领域的前辈们,
生存和科研都尤为艰难。
因为是美国回来的高材生,
王守武被停职被诽谤,
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
可他压根就不顾一切,
拼命设计研制成功了,
激光发散角分布测试仪。
中国半导体物理奠基人谢希德,
每天打扫厕所,还患上了乳腺癌;
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英,
自己备受屈辱不说,
她的父亲竟被活活殴打致死……
林兰英
历史教训之惨痛,
实在是触目惊心。
待到1977年,中国人猛然惊觉,
美日半导体产业早将中国远抛身后,
我们差距和追赶的难度,
显然已是遥不可及的巨大鸿沟!
天地之差,拼命相填。
从人生深渊里爬起来的王守武,
承担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的重任。
研制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
要在不到4×4平方毫米的硅片上,
制作出由1.1万多个晶体管、电阻、
电容等元件构成的电子电路,
中国落后国外十年,
其难度在当时可想而知,
可他,还是做到了。
1979年,
王守武将大规模集成电路样品成品率,
提高到国内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
第二年,
他研制成功并肩国际技术的,
动态随机存储器。
最右边白头发的,便是王守武
1987年,
他提出“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我国对策”,
为中国半导体行进指明方向。
步入晚年,
王守武任教于清华、北大、
中科大等多所院校,
为国家培养人才。
在指导改造半导体工厂时,
他不顾年迈,
亲自爬进送风、回风管道观察。
当时地下的回风沟,
只有五六十厘米见方,
里面根本无法转身,
全是多年积累的灰尘、
破损电缆和砖头,
等他退出来时,
已经成了看不清面目的黑人。
2014年7月30日,
执着为中国创芯60年的王守武,
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终前,
他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500万,
设立了奖学金。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巨星虽逝,遗荫人间。
努力救国,努力富国,努力强国,
王守武用一生的拼搏,
践行着少年时的誓言。
当年就是他开创了无数个第一,
推举起中国沉重的半导体事业。
以热血铸就伟大,
以执着砥砺开拓,
是他这样的巨人,
点燃星星之火,
带给我们奋力拼搏的底气。
如今面对科技围剿,
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之上,
举全国之力,行鹏程万里,
他的精神在这亘古长夜之中,
明明如月,
激励鼓舞着我们顽强抗衡绝不服输!
2024年,是他逝世10周年,
缅怀王守武,
巨星之魂,
与华夏山河共在,
与九州日月同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