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工作岗位愈发丰富,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只要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40年前工作岗位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多数农民只能靠务农生活。可有一些人,他们却抱着铁饭碗,工作简单轻松、收入高,人人羡慕,退休后的福利也比普通工人高出很多。

不过,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下8种铁饭碗基本消失,干过的都老了。

1、乡村邮差

40年前,交通还不是太便利,就算是隔了一个县城,往往也得需要一天行程才能达到。而网络更是还没有兴起,无法通过手机联系。

因此,当时人们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书信往来,而邮电局就成为大家邮递货物、书信的纽带,成为村民们心中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书信,其实就是通过邮递员传送的,他们每天骑着自行车,十里八村挨家挨户送达书信、报纸等。

当时的乡村路况十分崎岖坎坷,但邮差们为了第一时间将信件送到村民们手里,往往是风雨无阻。

虽然邮差们十分辛苦,但他们的工资高、福利好,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邮差。毕竟这一岗位的竞争压力大,需要有一定文凭,最后通过层层选拔后才能选出。只要应聘成功,邮递员就有了份“铁饭碗”,不用愁日后的生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自21世纪开始,互联网开始普及,且交通愈发发达,乡村快递物流网建立起来,使得乡村邮差们被“快递员”所取代。

只是,快递员多是合同工,没有什么好的福利待遇。但那些邮差们,退休后依旧可享受很好的福利,笔者村里一位退休邮差,现在养老金可以拿到五六千元,这在村里足以让人羡慕了。

2、计生办专员

在80年代时,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制定,“优生优育”的口号就在华夏大地响起,但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家庭都出现了超生。

为了避免这一乱象,各地设立了计生办,而那些专员常常来到村里,宣传优生优育的好处,一旦有人家超生,专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家中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代,农民普遍没有钱,自然也就很难交得起罚款,结果这些专员就开始“暴力执法”,整个家可能就会被掏空。

不过,计生办这个岗位并非所有人都能干,而一旦上岗,那将享受丰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但自从二胎政策推出,计生办就此落幕,如今已被整合至卫健部门。

3、粮站质检员

2006年“农业税”彻底取消,结束了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公粮制度。不过在这之前,农民想要种地,就需要缴纳公粮。而计划经济年代,农民还要缴纳购粮,用粮食换取粮票、肉票等。

为了方便收购粮食,每个乡镇都会设立一个粮食站,庄稼收获后,农民就需要将粮食晒干,再拉到几十公里外的粮食站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站质检员就成为审核粮食是否合格的关键,很多农民往往在家晒干后,到了粮站一验就不合格,只能再次拉回家反复晾晒后才行。

可以说,当时的粮站工作人员权利比较大,这份工作自然也是一份“铁饭碗”,百姓们需要巴结他们,生怕得罪对方。很多百姓在缴纳公粮前,就会往这些人家里送礼,希望交粮时不被刁难。

但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粮食产量提升,多地就取消公粮,开始以真金白银缴纳“农业税”,这些粮站质检员就开始退出舞台,不过他们年龄也大了,基本到了退休的年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棉花站、五金店、建筑队、农机站、药品站、收购站等在那个年代均受欢迎。

4、公交车售票员

如今,我国的交通十分便利,公交、地铁几乎抵达城市的各大角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而在乘坐公交、地铁时,无需有专人收票,只要按照提示扫码或使用零钱投币即可乘坐。

但谁能想到,多年前的公交车是有售票员的,每到一个地点,售票员都会主动播报,并引导乘客买票或核销月票,维护车内秩序等。

在那个年代,公交车票也十分简单,只是一张薄纸,但却对应着不同的票价,根据乘客的目的地出具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售票员看着轻松,其实人流高峰期时也很忙碌,特别是那些大站,人员拥挤,售票员需要记清每一个上车的旅客,这样才能防止有人“逃票”。

因此,对司机来说,他们是十分尊重售票员的,如果售票员不配合,那公交车站的收入可就减少了。

当然,售票员的收入待遇高、福利好,她们退休后也能获得不错的养老金。只是,随着电子语音播报以及电子支付或刷卡系统的普及,售票员已被淘汰,1994年北京就已实现了无人售票。

5、供销社售货员

2024年春节档的热播剧《南来北往》讲述了80年代的生活,而其中就有供销社售货员这一岗位。

其实在那个年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和供销社打招呼,毕竟日常购买的米面粮油都需要从这里购买,和今天的超市、大商场很是相似,只不过它属于集体所有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因物资非常紧缺,国家为了保证物资供应,故而成立了供销合作系统,由国家和政府负责调配物资。

为保证物资的全国范围内均衡供应,大家购买东西需拿着各类票据,不然的话有钱都没法买。这使得当时一些稀缺票据,价格被炒得很高。

而这些售货员,他们就有着一定的“特权”,如买东西时可以享受内部价,且可以预留部分货物,优先供给熟人。

但90年代开始,随着各大商超在城市、乡镇普及,供销社不可避免的没落。那些售货员也只能被迫失业,失去了“铁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购十分发达,商超、超市等生意受到严重冲击,不少超市也开始走上没落,不得不说时代变化太大。

6、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并不是对民间医生的俗称,而是60年代时毛主席所创造的名词。为了解决农村医疗体系匮乏的面貌,中央号召各大乡村大力培养赤脚医生,由他们为社员们治病疗伤。

据笔者奶奶讲,当时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卫生室,且配备2-3名赤脚医生,而生产小队也会有1名卫生员。

这些赤脚医生多是从农民中挑选出来的,本身只是略懂医术,只要学医3年且高小毕业就可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赤脚医生半农半医,农忙时搞生产,农闲时上山采集草药,然后将草药熬煮成大锅水,挨家挨户送过去,预防村民感冒发烧。村民们生病了后,卫生员就会来到家里或田间,为其治病。

1977年时,我国的赤脚医生已有超150万人,如果再算上接生婆以及生产队的卫生员,其数量更是超390万人。

但从1985年往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发展,赤脚医生就开始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医生。

7、食品站“猪肉佬”

不管是什么年代都讲究“民以食为天”,而食品站就成为人们购买各种肉类、鱼类的聚集地。只是,那个年代有肉票也不见得能买到肉,毕竟这些肉类供应太过稀缺,特别是猪肉,往往每天量很少,去晚了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食品站的工作人员就十分吃香了,如果和其关系好或是亲友,那就可以让其帮忙留一些肉,或者能买到精品的五花肉。

那个年代,肥膘肉比现在的瘦肉更吃香,大家买回家可以炼油吃,但没有关系的话,很难能买到肥膘,对方给什么就是什么。

8、电影放映员

7、80年代时,电影放映员也是十分吃香的职位,当时几乎每个镇上都有放映队,挨个来到不同村庄放映电影。

因那个时候电视在农村根本就是稀罕物,大家没有娱乐活动,到了晚上早早入睡。而如果听说哪里有放映队,就算是20里地开外,大家也会前去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使得放映员十分吃香,他们不管到哪个村子都会被好生招待,请吃饭请喝水。而每当放映员拿着设备来到现场后,喧闹的广场顿时无声,人们纷纷等待电影的播放。

这些电影多是主旋律电影,如《五朵金花》、《铁道游击队》等,村民们已看了多遍,但还是津津有味地观看。

而那时候的放映员收入可观,每场电影可拿到10-20元报酬,再加上工资,一个月就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但从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机在农村的普及,电影放映工作就基本停止,这些放映员也开始淘汰出局。如今,他们已基本老去,但依旧是时代发展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8种铁饭碗,在40年前很是吃香,人人都会尊重,但如今已名存实亡或消失在历史之中,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