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小毅哥,河北渔业,一亩田,CNKI,江苏农业科学。
山东男子钓到5斤重光鱼?
12月2日,IP地址为山东的博主@小毅哥发布了一则视频,配文是:”钓了一条5斤大光鱼,装不下,根本装不下!“
视频中博主握着一只体型确实非常巨大的光鱼的头,将拇指塞进其鱼鳃中防止其挣扎。但这只光鱼也就是消停了几秒,很快就剧烈地扭动了起来,硕大的脑袋,浑圆的肚子和修长的尾巴显得有些滑稽。
博主随后将其放进了一个鱼桶中,可以看到这条光鱼的尾鳍伸出了鱼桶,这个桶没办法完全装下它。
这种体型的光鱼确实已经非常夸张了!很多的网友都想方设法的玩梗来感叹其体型,有人说这是”光鱼精“;有人说这是从龙宫里跑出来的。
大确实是大,但”5斤“是百分百没有的,博主估计也是太激动了,随口报了个数字想要让网友们都见识见识。这鱼我估摸着最多接近2斤,可能也就是一斤5两多些吧?不过这个重量在光鱼里真的可以”称王“了。
有网友去询问博主有没有具体给鱼称重,博主回答:”都进肚子了。“其实也就是说明了博主压根就是在夸张化的表达。不过几乎没有网友在说博主吹牛逼,因为这光鱼本身就大,钓鱼佬太激动了是会这样的,大家都理解。
光鱼
光鱼大家都熟悉,不是什么稀罕的鱼,而且是现在大多的养虾池中都有的”工具鱼“。它们本身口味就很不错,而且还能帮助养殖户筛选出优良的虾来,因此养殖户就经常搞这样的鱼虾混养。
光鱼这个听起来有点敷衍的名字自然是其民间俗称了,它的其他俗称还有:推浪鱼、地龙鱼、天浪鱼、海鲇鱼、鲇光鱼、傻鲇光、傻楞巴、海楞嘣等等,超级多叫法!辽宁大连地区称其为胖头鱼,这个叫法应该是除了光鱼之外最普及的。
光鱼的学名应该是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是鲈形目虾虎鱼科复虾虎鱼属的鱼类,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经常在淤泥底质的海区以及或栖于河口底层活动。我国的的沿海地区都能发现它们,不过在东部、南部比较常见。
光鱼的整体身形跟胡萝卜真的有点类似。它的身体前半部分近似圆筒形,后半部分则慢慢变得侧扁,显得头部很大,有点呆呆的样子。不同地区的光鱼的体色差异很大,它们的体色会随着栖息的水域环境而变化,背部可能是黄灰色或灰色,腹部则是略显白黄或灰黄,整体给人一种灰黄的印象。身体覆盖着细小的圆鳞,尤其是后半部分的鳞片稍大一些,只有吻部是没有鳞片的。
虽然体色可能差异很大,但颜色分布还是有规律的。比如其体侧会有不明显的暗纹5-6个;吻部的颜色较深,脸上还有暗色的条纹;其背鳍上有3-5行深色的斑点;光鱼的尾鳍末端呈尖形矛状,上面有波状横纹7-10条。
它们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能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活动。光鱼非常贪吃,加上嘴非常大,因此能吞下的食物它们几乎都来者不拒,比如小鱼、小虾、沙蚕等小型动物为食,由此也可知道它们的体型大不到哪里去。多数光鱼的体长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最长的倒是可以达到30厘米。而体重的话,能有个4两就算不错了,博主这样一斤5两往上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除了本身体型就不大外,限制其体型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它们的生长周期短,一般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成熟了就不太有机会增加体型了。并且对于那些栖息于北方的光鱼而言,它们的寿命通常仅有一年。当北方的寒冷海流侵袭时,绝大多数成年光鱼会不幸丧生,唯有那些被厚重卵囊所庇护的光鱼卵能够幸免,它们在冬眠中得以保存,直至春末时节才开始新一轮的繁衍。
很受欢迎
光鱼在我国是非常有市场的,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很爱吃光鱼。光鱼虽然体型不大,但肉非常多,而且脂肪丰富,个人认为用来煮汤真的是一绝,鲜味非常浓郁而且油脂丰富,光鱼烧汤甚至列入《中国名菜谱》。
《食物本草》中记载:沙光鱼“暖中益气,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利血脉……”,说明光鱼有暖中益气、健筋骨、行血脉等滋补疗效。
根据2012年发表在江苏农业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连云港海域野生矛尾复鰕虎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给出的数据:连云港海域光鱼:含肉率67.51%,水分74.49%,粗灰分1.08%,蛋白质20.73%,脂肪2.53%。肌肉中氨基酸总量18.38%,必需氨基酸占42.06%,低于鸡蛋蛋白但高于WHO/FAO标准。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77.93,鲜味氨基酸6.45%。不饱和脂肪酸占72.70%,EPA、DHA含量分别为2.05%、20.28%,高于其他经济鱼类。铁、锌丰富,有害元素低。与盘锦海域相比,连云港光鱼蛋白质更高,水分、粗灰分更低,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与开发价值。
民间还有一首民谣说:“正月沙光熬鲜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撩满墙,四月沙光干柴狼,五月脱胎六还阳……十月沙光赛羊汤。”这首民谣清楚地讲述了光鱼不同季节吃起来的差异,如果不是真的爱吃,肯定是不会特意来编写民谣的。
写得我有点想吃光鱼了,最近得去海边瞧瞧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