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鼎铭

如去毎看到精兵简政这个成语,就会想到李鼎铭的名字,这是因为毛主席在其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中,有这样一句话:“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时任晋绥军区政治委员的林枫(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经说过,毛主席写《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表扬的过两个人,一个是晋绥边区的刘少白,一个是陕甘宁边区李鼎铭。

李鼎铭,字丰功,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镇桃花峁,10岁时寄居在舅父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就读,历寒窗八载、于1903年在绥德应考,被取为廪生(廪生是名列前茅的秀才,可得到朝廷的津贴)。

1904年,李鼎铭在家乡教私塾;辛亥革命后,他态度鲜明地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倡导放足、剪辫子、禁赌、破除迷信;1913年,他创办了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任校长,开始了十余年的教育生涯。期间,他还曾任榆林中学的国文、数学教员,曾创办桃镇高级小学;1923年,还担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科长。

早年,李鼎铭在舅父家读书时,正值壮年的父亲一病不起、而后溘然辞世;此事对他的影响很大。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发奋深钻医道,立志悬壶济世;他从舅父家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书名著,深究医理。1926年,李鼎铭辞去国民政府官职,在家乡专心钻研医学、并全面掌握了中医中药的精髓。

图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合影。前排左3为李鼎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合影。前排左3为李鼎铭
李鼎铭(右一)代表边区政府接受牌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鼎铭(右一)代表边区政府接受牌匾

1930年,李鼎铭在米脂县东街开设长春医馆,坐堂行医。期间,他立下了“穷人吃药,富人开钱”的规矩,在为贫苦农民看病时,收费较少甚至不收费,而对那些权贵阶层则高收费、以补偿穷人买药。当时,李鼎铭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名声渐起,成为陕北远近闻名的良医。

当时的李鼎铭一面治病救人,一面关注时局;抗战爆发后,他拥护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1940年秋,李鼎铭与国民党米脂县长交涉,允许八路军征收抗日救国粮。

1941年,陕甘宁边区为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在政府中实行“三三制”,即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李鼎铭在边区参议会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针对当时边区遭受围困封锁,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李鼎铭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倡议,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同时,“精兵简政”的政策还被中共中央推广到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

从那时起,李鼎铭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主席长征中患过风湿性关节炎,到延安后、经常复发,严重时胳膊疼得抬都抬不起来。李鼎铭给主席开出了四剂中草药,说:“吃了第一剂药,保你胳膊抬得起;吃了第二剂药,你的胳膊能转动;吃了第三剂药,胳膊能够活动自如;四剂药吃完,管保你能爬单杠。”

李鼎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鼎铭

当时,中西医间的争论非常尖锐,主席身边的医生都是西医、不同意主席服用中药。毛主席力排众议、坚持把李鼎铭开的四服中药吃下去的;之后,疼痛果然消失。接下来,为巩固疗效,李鼎铭又开了几剂药让主席继续服用,从而治愈了主席的风湿性关节炎。

1944年初,延安出现了严重的传染病疫情,短短五个月便死亡742人。李鼎铭邀请延安中医名家毕光斗等人一起研究疫情,确定了简便有效的中医药方,对疫情防治发挥了特殊有效的诊断救治作用,未经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占98%、而经过医疗者却只死去20%。

李鼎铭在任边区副主席期间,对边区的统一战线、文教卫生都有较大的贡献;后来因为他对一些“左”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被戴上“立场站错了”的帽子。

1947年12月11日,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义合镇突患脑溢血病故。一些左倾思潮的人说他犯了错误、不能开追悼会,毛主席得知后、拍着桌子说:“我不管他们(指边区政府)开不开,我要送花圈,我们共产党是天底下最讲信誉的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李鼎铭先生为人们所做的贡献”。

其后,米脂县桃镇(李鼎铭故乡)小学改名为“桃镇鼎铭学校”,以对这位民主人士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