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乐享浦东消费券600-240”“上海静安运动消费券1000-300,懂的来”……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上发现有转卖本市各区消费券的帖子,部分卖家的IP地址显示在外地。

消费者掐点抢都“手慢无”,到二手平台一看竟“全都有”,本该作为普惠福利的消费券,没能落到消费者手中,而是被黄牛明码标价地倒卖,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公平,也暴露出消费券发放过程存在的监管漏洞。

从报道来看,消费券被“薅羊毛”的情况,远远不是个案。在其背后,那些利用消费券赚取差价的黄牛团伙,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

他们运用虚拟定位软件突破地域限制,结合自动化软件“抓包”技术,实现大规模、高速的异地抢券。并且,这一群体内部组织结构严谨,上下游层级分明。在专业的分工和技术加持之下,政府发放的消费券甫一推出,就被他们批量抢占。

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补贴的形式,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低其购物成本,带动商家销量的增长,从而激发市场活力,达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消费券作为面向民众的福利,一旦遭到黄牛的大规模哄抢倒卖,将导致真正有需求的市民难以获取,想要用券还得去二手平台加价购买。这不仅削弱了消费券的实际效果,更偏离了惠民初衷。

消费券的公平发放,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工程,它决不能沦为黄牛赚取差价、非法获利的工具。面对这一乱象,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违规抢夺、转卖消费券的行为。

在执法层面,应加大对二手交易平台上消费券转卖信息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一些违法倒卖的线索,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黄牛团伙。一旦查实,必须严惩不贷,情节严重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此提高违法成本,对黄牛们形成威慑效应。

另外,黄牛团伙能够借助技术软件,轻松跨地域批量抢券,这说明消费券的发放机制,在技术层面仍存在着漏洞。

对此,地方政府在发放消费券时,应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例如限制同一用户或设备的多次申请,加强对异常活跃账户或IP地址的识别与监控。在申请和核验环节,可以强化实名验证,增加转手交易的难度。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倒卖消费券的行为已触犯法律底线,甚至构成犯罪。二手平台即便不直接参与交易,面对消费券在平台上被大肆倒卖的情形,也绝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二手交易平台应坚决压实主体责任,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核措施。例如通过关键词识别,严格限制消费券转让交易信息的发布,避免为黄牛倒卖提供交易便利。总之,二手交易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切断这一非法交易渠道,维护市场的公平。

消费券不是“唐僧肉”,不能让少数黄牛“薅”走民生福利。政府和平台携手,加强对黄牛倒卖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券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广大消费者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消费券回归其利民惠民、提振消费的本义。

特约评论员 熊志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