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初春,临安城春风和煦、水波温柔,满城军民都沉浸在一片祥和喜乐的氛围之中,34岁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和他最信任的宰相秦桧,也在数年战战兢兢的战争之后终于了迎来彻底喘息的机会。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之一、“绍兴和议”签订这年的二月,南宋与金人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十个月后的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一代抗金名将岳飞将被皇帝赐死于大理寺的冤狱,他的儿子岳云和爱将张宪也将于闹市之中被公开斩首,皇帝和他的幕僚机构以此来向金人表达他们和议的决心。

两年前,金人以“册封高宗为帝”的姿态归还河南、陕西之地并退兵回朝,赵构的南宋小朝廷好不容易度过了一年的安稳岁月。岂料金朝次年又背盟南侵再夺北地,与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宋将拉锯战于淮河以北。

和战反复是此一时期宋金两朝之间的常态。绍兴十一年的正月,金将兀术再次南下,岳飞领兵驰援淮西。二月,金兀术克庐州与宋军战于柘皋镇,大败,宋金各自回兵。

宋军大胜,南宋朝廷看起来是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但“绍兴和议”的前幕却在此时已被缓缓拉开。

虽然前方战事仍未止戈,但秦桧这位以“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遗臭名于后世的南宋权相,他绝不会忘记随时把握向主子献媚的机会。

绍兴十一年的二月,秦桧又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是六百年宋明理学发端和成熟的朝代,皇帝和朝廷一贯宣扬以孝治天下,《孝经》作为儒家主要经典为宋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躬行孝道,成为皇帝与朝廷教化天下的主要方式之一。

以后世累积史料所记,宋代皇帝孝治的事例主要集中在北宋太宗和真宗两朝,以及南宋高宗时期,后人猜测这与宋太宗、宋高宗两位皇帝登基继位的争议有关。

这一基本教化思想的影响下,宋代每一位皇帝在未登基之前都必须深研《孝经》,登基之后也要经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以此表达皇帝的率先垂范,全国上下都要时刻不忘躬行孝道。

不仅如此,皇帝还会在侍讲学士们讲解儒家经典的殿阁之中悬挂《孝经图》,以及经常与臣下讨论《孝经》,或者与臣属们作《孝经》诗唱和,亲笔书写《孝经》赏赐给宰执辅臣或朝廷机构、州县学校,甚至是寺庙宫观等处。

而皇帝和朝廷通过整理、铭刻和刊印《孝经》的方式宣扬孝道来推行孝治,更是颇为见效和持久的常态方式。

总之,要让所有人都以“孝道”为伦理基础,从而达到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但刊刻《孝经》这种事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刊刻的底本也不是谁都能写的。

《宋会要辑稿》中说,绍兴九年(1139年)六月,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秦桧“乞以上所赐御书真草《孝经》刻之金石,以布宣德意”,“桧请至再三,乃从之”。

将《孝经》刊刻于石碑是一种教化功德,但如何将这种功德归于主子,这就是秦桧们日常时时要琢磨的事,于是才有了“乞”和“请至再三”,要皇帝授权他御书真草的《孝经》。

秦桧的逢迎之术无可匹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上对下赏赐的功德,与之相应的,那就还有下对上的敬意:向皇帝进呈《孝经》,是臣民们对上表达忠心和拥护的一种方式,而进呈《孝经》的官员都能获得一定的封赏。

闽南师范大学刘云在他《儒学与帝国日常政治: 宋代皇帝的孝治与<孝经>》一文中列举有大量事例。

《宋史》载真宗朝大臣句中正的事说: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见便殿,赐坐,问所书几许时,中正曰:「臣写此书,十五年方成。」上嘉叹良久,赐金紫,命藏于秘阁。

《宋会要辑稿》:嘉祐四年(1059年)八月,殿中丞致仕龙昌期向朝廷进呈本人作注的《周易》《论语》《孝经》《道德》《阴符经》等经书,仁宗诏令“赐五品服,绢百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时期,绍兴八年(1138年)夏四月庚午,徽州布衣王悱献《孝经解义》,朝廷诏令翰林学士朱震进行看详,朱震认为王悱这部书“推广孝弟,言有可采”,是以高宗“诏赐帛三十匹”。

绍兴十年(1140年)十二月,国子监上奏说:“国学永免解进士程全一进《孝经解》,发明经意,有足观采。”朝廷下令把程全一安排到太学任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布衣林独秀进呈《孝经指解释义》,经过甄别,认为“虽不尽明,而文理稍通”,朝廷诏令“户部倍赐束帛”给林独秀。

由此可见皇帝对《孝经》的重视程度,也让进呈《孝经》成为向上和获得皇帝欢心的机会而被有心人利用。

秦桧就是这样的有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张世南在他的笔记《游宦纪闻》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会之当轴时,几务之微琐者,皆欲预闻,此相权之常态 。然士夫投献,必躬自披阅,间有去取。吾郡德兴士人,姚敦临字公仪,能篆书,秦喜之,令作二十家篆孝经上表以进,时绍兴十一年二月十九日也。许授以文资,未降旨间,会之招饮,姚喜,忘其敬,不觉振股,以此恶之。寻得旨,令充枢密院效士,辨验篆文而已。

“会之”是秦桧的字,说的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十九日的事,时间、地点、人物都有,新闻五要素全齐。

秦桧听说有个叫姚敦临的读书人善写篆书,于是“令作二十家篆《孝经》上表以进”,并许诺授姚士人“文资”,大概是翰林学士这样的文职,属于皇帝的进臣。

岂料这位姚士人在与秦桧喝酒的时候,由于欣喜过头而忘了礼仪被秦桧厌恶,被扔到枢密院以“效士”的身份做了一个“辨验篆文”的文书小吏。

“不觉振股”,就是不自觉地晃腿、抖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坏毛病,只是这位八百多年前的读书人却因此失去了他辉煌的前程,彻底沦为职场的末流,想来也再无上升的机会。

由此可见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而权臣秦桧的霸道跋扈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