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2024年全球教育会议上发布了《2024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通过以来,全球入学儿童和青年人数增加了1.1亿人次,其中入学儿童人数创历史新高,完成中学学业的青少年也增加了4000万人。这一成绩令人鼓舞,但报告同时指出,全球仍有超过2.5亿学龄人口失学,失学人口较2015年仅减少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差距悬殊,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关键地区

失学问题在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该地区有33%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未能入学。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全球失学人口,成为全球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短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会议上表示:“教育是社会繁荣、包容与和平的关键驱动力,只有弥合教育差距,才能打破贫困循环,减少不平等现象。”

教育资金短缺阻碍普及化进程

扩大教育机会的主要障碍在于资金短缺。据《2024年教育融资观察》报告,2015年至2022年间,全球各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中位数从4.4%下降到4%,其中近四成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公共支出比例不到15%。低收入国家的教育投资与高收入国家存在巨大鸿沟:2022年,低收入国家人均年度教育支出不足55美元,而高收入国家则高达8543美元。

若教育投入继续不足,2030年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难度将显著增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因失学和教育不足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每年高达10万亿美元。为此,教科文组织呼吁建立多边教育融资平台,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长期挑战。

全球行动案例:区域经验与国家努力

尽管面临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发展。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将其15.4%的预算用于教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取消了部分初中阶段的学费。柬埔寨则为贫困人口提供扫盲计划和职业教育机会,通过在线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中国在促进全球教育公平方面也作出重要贡献。近期,中国援建的纳米比亚4所学校交接仪式在纳米比亚西卡万戈省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高度赞扬,称中国通过教育援助项目显著推动了非洲国家教育发展。

此外,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教育信托基金已实施3期,覆盖非洲多个国家,累计培训1万多名教师,安装2400多台教学设备,并帮助建设数字教育平台和图书馆。作为南南合作的典范,该项目显著提升了非洲国家的教育能力。

数字教育合作助力未来发展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深入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并设立中非数字教育区域合作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已挂牌合作中心,通过分享中国数字教育经验,为非洲国家的教育数字化提供支持。

布隆迪国民教育与科研部部长弗朗索瓦表示,中国援助切实提升了非洲国家的教育质量,为其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育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全球加强教育投入,推动包容性、高质量教育普及化。通过国际合作与创新实践,各国共同努力,或能在弥合教育差距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