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婚调工作人员邀请理财专家为因经济压力引发婚姻矛盾的家庭提供理财建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贾莹莹
为做好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工作,黑龙江省在市县建立了320个各具特色的“家+和”婚调工作坊。依托综治中心,由法官、律师入驻工作坊,会同妇联干部,针对矛盾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法律解答,通过“网格+”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社区、村屯。
早上八点,刚到社区的王佳莹就看到76岁老人王桂兰坐在社区门口的台阶上抹眼泪。
“姨,您这是遇到啥事儿了?”王佳莹快步走到老人身旁,慢慢地搀扶她起身。“儿媳妇嫌我说话不中听,大早上就和我吵吵起来了。”她紧紧拉着王佳莹的手,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您放心,我这就陪您回家跟儿媳妇说和说和,都是一家人,把话说开比憋在心里强。”听到这番话,王桂兰的情绪渐渐地舒缓了下来:“我就知道,你们这是讲理的地儿!”
王佳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桥南街道佳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家+和”婚调工作坊的家事调解员,自2020年社区“家+和”婚调工作坊成立以来,这里已然成为社区家事调解的重要阵地。
依托综治中心发挥“联”字优势
陪王桂兰回到家中,儿媳李凤芝没好气地埋怨婆婆还带来个外人来撑腰。王佳莹看二人都处在气头上,便分开给她们做工作。经过调解二人终于愿意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重归于好。
正如王桂兰所说,“家+和”婚调工作坊自成立以来,目标就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以前居民有事儿,首先想到的是到法院打官司,现在首先想到的是来到工作坊找我们调解。”
简单的家庭矛盾,调解员说和说和,矛盾便能化解,面对复杂的家庭纠纷时,“家+和”婚调工作坊则依托综治中心,借助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庭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各方力量,组建联调小组,即刻介入调解,以防矛盾激化升级。
刘帅与赵凤是一对夫妻,随着孩子出生,育儿带来的各种压力,让双方多次发生激烈争吵。今年6月,正在入户走访的王佳莹预感事态在升级,在安抚好双方的情绪后,第一时间联系联调小组。由联调小组分工——社区负责讲“情”、司法所和派出所负责讲“法”。
通过联调小组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导,夫妻双方激烈的情绪缓和下来了。
“佳丰社区处于城乡接合部,人员情况复杂,家庭矛盾多样。”王佳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熟的优势,经常走访社区有关家庭、困难群体等,排查登记,“为的是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倾向动态,避免工作‘盲区’。”
“婚姻家事体检”及时发现隐患
“听说过身体体检,‘婚姻家事体检’还真是头一回体验。”哈尔滨市南岗区繁荣街社区居民刘丽娟就体验了一把。
这也是“家+和”婚调工作坊的一个创新。近年来,南岗区“家+和”婚调工作坊通过实体、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无缝对接,力争做到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婚姻家事体检”就是围绕当事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危机、财产保护、老人赡养等家庭婚姻家事问题,通过法智体检软件进行答题检测。线上生成报告后,由专业调解员进行分析解读,给予当事人法律咨询或心理辅导。
如果说这套“体检”能线上帮助居民化解婚姻家庭中的风险隐患,那么专业律师团队介入,则真正地把法律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王雨竹是一名律师,也是“家+和”婚调工作坊微信平台的常驻法援志愿者。平时谁家有个难心事儿、闹心事儿,在平台上询问或私聊,立马可以得到专业的法律意见,这也让“家+和”婚调工作坊越来越赢得居民的信任和认可。
法官“坐镇”提供法律专业意见
化解家事纠纷的“法律明白人”不只有律师、网格员,也有法官的参与。2023年起,哈尔滨市呼兰区法院派驻法官入驻“家+和”婚调工作坊,针对家事纠纷答疑解惑,提供法律专业保障,积极推动家事纠纷多元解纷,最大限度实现“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近日,在呼兰区综治中心,一对兄弟因为老人赡养问题起了争执,打算去法院打官司。派驻在该中心的法官,第一时间对二人进行了说理释法。待二人的情绪稳定后,辖区司法所、妇联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展开了调解工作。
兄弟二人因“老人赡养费的承担”产生分歧。“考虑到该案属于家事纠纷,个别子女常以‘父母偏心、分家不公’为由,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在化解矛盾的同时,更要兼顾亲情理念的灌输。”兼任呼兰区家事纠纷调解站站长的呼兰法庭庭长孙维表示。
于是,呼兰法庭、司法所与呼兰区妇联、社区发挥各自优势,找准矛盾焦点,耐心地从传统道德、人伦亲情、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劝导。通过多次“情理法”并重的诉前调解,兄弟俩表示,一定会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该案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为了扩大‘家+和’婚调工作坊的辐射面,我们积极争取区委政法委支持,在综治中心设立婚姻家庭纠纷窗口,派驻干警、妇联干部轮流‘坐诊问病’。”呼兰区妇联主席王静表示。
目前,“家+和”婚调工作坊通过“网格+”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社区、村屯,共同建立“点对点”结对联系的片区法官制度,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激活了家事纠纷化解的“神经末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