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兵团,是指由中野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统管的一个兵团,含第4、9两个纵队和38军(已改编为解放军的起义部队),从建制上讲,属于刘邓的中原野战军。陈士榘兵团,是指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任司令、政治部主任唐亮任政委的一个兵团,含第3、8、10三个纵队,从建制上讲,属于陈粟的华东野战军。
这两个兵团都是在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开始实施战略反攻后临时组建的兵团,也是在中原战场上纵横驰骋、非常活跃的机动兵团。
单论名气而言,相信大家都会认为陈谢兵团的名气会更大一些。甚至某种程度上说,陈谢兵团也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名气最大的兵团之一。这主要是基于:一是陈谢兵团组建更早一些,是解放战争中组建最早的一个兵团之一;二是陈谢兵团独立遂行战略任务时间更长一些,特别是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一起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经略中原时,曾作为一路大军,其名头很响;三是兵团司令陈赓较之陈士榘,资历更老一些,他革命生涯本身就极富传奇,他也是解放战争中担任兵团司令时间最长的人,这无疑对该兵团的名气和影响又平添了几分厚重。
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两个兵团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原地区作战,彼此少不了战略战役上的协同配合。特别是洛阳战役,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指示由“二陈”兵团担纲。
洛阳地处中原的豫西,本来是陈谢兵团的主要作战地域,但是陈唐兵团从华东战场转战千里,主要配合刘邓大军协同作战。1948年2月,陈唐兵团和陈谢兵团靠拢,为联手发起洛阳战役提前布势。
两个兵团实施联合作战,首先得解决由谁来统一指挥的问题。那么,毛泽东会把统一指挥的重任交给谁呢?
按常理和资历而言,一般人觉得可能让陈赓来指挥的可能性更大、更能服众。但实际上,毛泽东却是另外一种安排。他早在2月20日给两兵团的电报中即明确指出:“陈唐率三、八两纵至平汉路西与陈谢主动靠拢。陈谢受陈唐指挥”。3月1日的电报中又进一步明确:“陈唐并指挥陈谢主力,寅卯两月举行陇海郑潼线作战,包括休息时间在内。日内开始第一阶段打郑洛段,相机攻取洛阳;第二阶段打洛潼段,争取歼灭裴昌会兵团大部、孙元良兵团一部”。
毛泽东的电报是非常明确的,关于洛阳战役的指挥是交给陈唐来指挥的。不仅如此,在洛阳战役后的下一阶段作战,依然是陈唐指挥陈谢。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总是有超常的用人之道。在东北战略区将党政军指挥大权一揽子交给林彪,在华东战略区将战役指挥大权交给副司令粟裕。实践证明,毛泽东在用人方面,的确是高人一筹,超常使用林彪、粟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次由陈唐指挥陈谢,我们无法深度了解毛泽东是如何考虑的,但我们还是大致可以探寻一些用人之道的脉络的。至少有三点:一是陈士榘、唐亮毕竟是华野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身份,这一身份是高于陈赓和谢富治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的身份的,因此,从职务身份来讲,陈唐指挥陈谢是顺畅的、是合乎情理的;二是洛阳是城市攻坚战,而陈士榘和他的三纵向以攻坚见长,这样一来可更好地发挥华野部队在攻坚上的战术优势。三是陈唐的三、八纵队较之陈谢的四、九纵队,人员更充实,装备更好些。而一般的联合作战,兵力多的往往指挥兵力少的,这也是一种常理和惯例。
最终,洛阳战役在陈唐统一指挥下,陈谢高度配合,打得利落漂亮,共歼敌二万余人。华野三纵八师二十三团一营,在战役中,连续突破敌十五层障碍工事,打开两道城门,首先突入城内,对整个战役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被授予“洛阳营”荣誉称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