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设计的婚庆系列手包团队设计的婚庆系列产品团队设计的荆楚纹样抱枕团队设计的荆楚纹样服饰团队师生参加展演团队师生参加展演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张璐 肖巍
当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碰撞,会擦出怎样的文创火花?近日,在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展厅内,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凤冠霞帔格外吸睛:直筒收腰设计,红色布料搭配彩色线条点缀,红黄色搭配的霞帔融入汉绣工艺,古风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相结合,让人直呼“精美绝伦”;一旁绣有“龙凤呈祥”纹样的系列家纺产品、绣有“福”“喜”等纹样的手包、典雅大气的青花扎染服饰,同样受到高频点赞。这些“好看又实用”的功能性文创产品,正是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对枣阳粗布纺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既能保留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又能融入更多现代设计元素,进一步提升粗布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从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肖巍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为传统手工技艺和乡村振兴赋能,学院与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了“首艺·创工坊”校企工作室,启动了“一朵小棉花”枣阳粗布联农助农项目。
该项目团队由艺术设计学院3名专业教师和20余名学生组成。项目推进过程中,肖巍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多次带领团队前往“百布堂”,与企业负责人和粗布纺织手工艺人面对面交流,了解粗布的传统工艺和文化背景、市场趋势,并参与真实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肖巍表示,实地考察不仅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激发了团队的设计灵感。
在产品设计阶段,学生们5—6人分成一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他们参与了枣阳粗布的创新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关键环节以及粗布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1级王嘉怡与团队负责“老布新颜”手工家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她们将传统老粗布拓展应用到现代生活用品中,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打造出一系列既实用又美观的文创产品。“老粗布的传统用色和图案都比较单一,不太受时下年轻人的喜欢,所以我们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图案花色的创新。”王嘉怡说,在第一阶段的创意设计中,团队以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为设计元素,对粗布的图案、花色都进行了荆楚纹样的融入。第二阶段,团队结合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以婚庆为主题,以喜、福、龙凤呈祥为设计元素,创作了婚庆家纺、服装、首饰配饰、手包、挂件等系列功能性文创产品,均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胡晓倩和团队负责的是手工植物扎染工艺及其在服饰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团队成员前往“百布堂”系统学习了枣阳蓝布扎染技术,并以“青花”为主题,创作出一幅幅“棉上丹青”。这些服饰将传统扎染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不仅展现了扎染工艺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跨越时空的共鸣。“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意巧思,让枣阳蓝布扎染的色彩和图案更符合现代审美,展现出全新的魅力和延续的活力。”胡晓倩说道。
“‘一朵小棉花’项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是为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多元价值,通过创意赋能乡村文化产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肖巍介绍,学生团队除了完成创意设计外,还参与了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等工作。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信息,为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线下展览等多种渠道,进行项目和产品推广,提升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前,在深圳文博会、湖北非遗嘉年华、锦绣长江非遗展等多场展演中,项目团队作品一经亮相便成为展会新风尚。同时,“一朵小棉花”项目先后荣获了“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等多个奖项。在10月28日举办的首届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成果发布会上,该项目以其独特的创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联农助农效果,荣获创意典范奖,受到与会专家和媒体高度评价。
“‘一朵小棉花’项目让团队在选题、调研、设计研究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不仅拓展了创新思维,也掌握了挖掘市场需求的方法,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这些经验如同璀璨繁星,照亮了我们未来的创新创业之路。”王嘉怡激动地说道。
肖巍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是首义学子共同的使命,艺术设计学院将通过校企联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进非遗新产品研发工作,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学院也将把“首艺·创工坊”校企工作室作为持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艺设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