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难以在辽东长期履职,除了党争的因素外,其坚决不同意“辽人守辽土”的态度,也是他触怒朝廷的一大原因。那么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期间为何不信任辽人,非要费钱费力从关内调人调兵呢?
万历三十六年十月初九,熊廷弼以浙江道御史的身份出山海关巡按辽东,负责调查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弹劾的“辽东失地案”。后经两个多月的调查,熊廷弼发现弃地还是小事儿,辽东被霍霍成烂泥潭才是国之大患。
注:“辽东失地案”指李成梁和赵楫(辽东巡抚)上报开疆八百里军功后,又偷偷放弃宽奠等六堡。弃地的主因是抵抗不住努尔哈赤的压力,详情可见笔者图文《明版地图开疆,李成梁放弃宽奠六堡始末》
首先,辽镇原本定额官兵九万四千人,熊廷弼一番勘核下来发现缺编就达2.2万,再除去滥竽充数的老弱病残,能战之兵已不足两万人。为什么少了这么多,自然是明军的传统艺能“空饷和逃军”。
在编军丁的生活也非常艰辛,不仅被各级官员将领无偿役使,克扣以及拖延军饷也是常态。有时官员将领们为了多贪一些,还往俸米里掺沙土。长期的不公正待遇导致辽镇军丁要么逃军,要么士气非常低迷 -- 不想战、不愿战、也不敢战。
熊廷弼向朝廷上报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例。例如辽镇战马实有数量比定额少了一半,而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两成。大量战马都是兵丁为了不出战,主动让它们“病死”的。由于疏于训练,辽镇普通步兵不仅无人能拉弓放箭,连火铳都难以按标准装填击发。
各处墩台堡垒因年久失修,即便没有坍塌,也是一挖就倒。储备的武器要么缺失、要么因朽烂而不堪一战。更严重的是堡军大多士气全失,别说阻挡敌军,在敌人的威胁下,他们连烽火都不敢点。以至于敌人入侵百余里才有烽燧报警,竟成了常事。熊廷弼觉得靠他们,无论是女真还是蒙古,皆不足以御敌。
其次,辽民的境遇也没比这些军户好到哪去。
他们既要忍受矿税使们的搜刮(高淮乱辽),还要被辽东都司、辽镇以御敌加派的名义盘剥。“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 … 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这就是辽民的日常。
当时辽东有个口号,“生于辽,不如走于胡”。在很多辽民眼里北虏女真们,比大明的官员官兵要更可爱些。逃到蒙古、女真部落为奴为民,也好过被自己“同胞”盘剥地没有活路。所以让他们守辽土,他们会向着谁?
当时一些官员将辽事最初的败坏,归咎于高淮、李成梁等少数官员的原因。但一个突发的案子,让熊廷弼明白,辽东整个官僚将领系统已经烂透了。
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末,刚接任李成梁出任辽东总兵的杜松就上报大功一件,斩蒙古贼寇首146级、获战马56匹、头盔78顶、铠甲83副,即“哈流兔之捷”。熊廷弼亲自勘验了首级,并上报朝廷证实了杜松的军功。
结果不到十天,就有官员弹劾杜松杀良冒功,后经调查属实,搞得熊廷弼非常尴尬。熊廷弼之所以被忽悠,不是他勘验时不认真,而是辽东都司、辽镇上下官员一起在作假、伪造军功。
杜松交出的首级绝大部分是斩杀辽镇各卫历年积累的降夷,以及诱捕与明朝正常互市的款夷,所以单凭查验首级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也是受这件事的刺激,熊廷弼主动出手开始整治和经营辽东。
熊廷弼首先借着清查赵楫和李成梁失地之责,调查辽东官场(主要是针对李成梁的武将一系)。结果各级官员将领都是问题一大把,如克扣军饷、收受贿赂、买卖官缺、私役军户、勒索军民财物、私自与蒙古女真贸易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熊廷弼也发现这些辽东干将们,早已习惯了伙同敌人欺瞒朝廷。
如李成梁和赵楫不上报朝廷,数次与努尔哈赤私下议款。杜松的“哈流兔之捷”,起因是辽镇向朝廷上报蒙古有破边墙劫掠蓟镇的意图。实际种种“情报”都是辽镇官员们伙同蒙古人制造的,目的是希望用一场胜利,来阻止朝廷对“失地案”的扩展追查 ……
熊廷弼前后查实并参劾官员、将领有四十多人,但因各种原因其中只有18人去职(全是武职)。这让熊廷弼意识辽东官员、将门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所以他非常不信任辽籍的“干将”们,这也是熊廷弼反对“辽人守辽土”的主因之一。
从隆庆朝开始,辽东就常年喊穷索要钱粮,这让朝廷不少官员觉得辽东物产不足以自养。熊廷弼一番操作后发现,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
熊廷弼的本意是恢复被高淮等税使破坏的地方经济和生产,启动资金他并未向朝廷索要,而是看上了更直接的渠道 -- 查贪。
首当其冲的是他的前任萧淳,从他身上熊廷弼弄出六千两。接着整个辽东的文官武将,只要是熊廷弼弄得动的,他挨个整治。不少将领因怕被熊大人盯上,主动称病辞官,如游击李继武(李成梁家丁)、李如梧(李成梁侄子)、参将吴世爵等。
万历三十七年,熊廷弼用罚银从关内购得粮食13.3万石、建仓场16座,恢复了已荒废15年的常平仓。万历三十八年春,熊廷弼开仓卖粮,在平抑粮价的前提下还赚了1974两银子。到九月丰收,熊廷弼又再补入罚银7000两,将常平仓的储备扩大至28万石。
除常平仓外,熊廷弼还修复边墙685里、堡7座、墩台99座,打造盔甲1460套、三眼火铳2810支、百子火铳460门并赠添战马1632匹。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还给辽东结余出白银2.7万两,这是辽东物产不足自养,还是辽人“不行”?
这番政绩不仅让神宗大为欣喜,也让熊廷弼颇为自负(对于朝堂质疑他政绩的人,他回怼你不行还不许我行)。同时也让熊廷弼觉得他不依靠辽人他也能治理好辽东,愈发得不信任辽人。
万历四十八年熊廷弼二赴辽东(出任经略)时,他发现当年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军民再度“饥”声一片并高喊“生于辽,不如走于胡”,辽东都司和辽镇也不断请求朝廷输送钱粮兵械。所以熊廷弼是会觉得朝廷支援不足,还是“辽人”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熊廷弼既便站在朝堂的对立面,也坚决不同意朝廷的“辽人守辽土”就地招人募兵。后金实力的快速膨胀,让他没时间重新整治辽东了。
编者附:
从上帝视角去看,还是可以说熊廷弼倒在“辽人守辽土”上。
熊廷弼第一次出任辽东经略期间,把辽阳、沈阳两地的防御经营的很好。就算接任的袁应泰能力不如他,守住河东问题也不大,但熊廷弼选用的辽东旧人贺世贤(负责镇守沈阳)出了问题。
袁应泰上任后,有意继续清查军中空饷问题。投降后金的李永芳知道后,就主动联系贺世贤,后金可以出兵骚扰边界,帮他摆脱查空饷的危机,贺世贤同意了。后金一边佯装骚扰,一边派奸细入城。
然后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在沈阳城外设伏,贺世贤以为后金是来演戏的,就带着家丁出城做样子,然后就中伏被全歼了。沈阳一日沦陷,河东的防线进而大破。
熊廷弼第二次出任辽东经略虽然在辽事上失去了主导权,但巡抚王化贞很看好“辽人”。在孙德功和李永芳的合作忽悠下,王化贞麾下的明军先是在平阳桥大败,然后广宁又被孙德功整得自溃。最终熊廷弼因经抚“同功同罪”,与王化贞一起以战败失地之罪被判死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