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风暴系统听过吗?最高射速每分钟能达到100万发,这个西方概念武器被咱们成功实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军迷圈子里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当今的全球科技发展是:欧美负责想象,中国负责实现。这句话还真没说错,最近,又一个20年前被西方PPT设计出来的武器,在中国得到了实现:最新出版的一期《现代兵器》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一种外形非常独特的多管武器系统,而老军迷们肯定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当年炒得火热的“金属风暴”。

(这种名叫“金属风暴”的武器估计年轻的军迷朋友都没听说过)

由于“金属风暴”这种武器的概念出现已经是20多年前,所以00后的军迷朋友可能都没听说过,作为听说过,并且当年见过西方“金属风暴”样机的老军迷,虽然暴露了年龄,不过也还是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这个看起来陌生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特林)

要聊“金属风暴”,就要先聊一聊多管加特林炮。当今主要是海军装备的多管加特林炮,也称速射炮,因为这种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弹丸,构成一道“弹幕”,从而有效拦截导弹武器,所以会被海军安装在军舰上,作为战舰反导的必备武器之一。不过加特林炮的特点是炮管虽然多,但是射击装置只有一套,因此通过不断转动炮管实现轮流设计,这样可以保障炮管不会迅速过热,从而提升火炮的射速。例如美军现役的MK15“密集阵”加特林炮,俄军现役的AK-630型加特林炮等,其射速都可以达到4000~5000发/分钟,具备拦截导弹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海军普遍装备的1130型加特林速射炮)

不过,受机械设备运转速度极限的制约,再加上一次只有一套击发系统工作,所以加特林炮的射速在工程技术上是有上限的,目前射速最快的我国1130型加特林炮,其最大射速大约为1万发/分钟,这已经接近传统加特林炮射击射速的极限,如果再想提升射速,就需要把两门甚至更多门加特林炮合并起来使用——这样,你就得到了“金属风暴”的基本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金属风暴”,每一个小圈圈就是一个枪口,估计密集恐惧者已经开始难受了)

如果单纯从技术上看,“金属风暴”确实类似于一种多管化的加特林炮。加特林炮是多根炮管,一套击发装置。而“金属风暴”是每一根炮管都有一套激发装置,因此理论上就相当于多门加特林炮整合起来,因此其射速和传统的加特林炮相比,有跨越式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属风暴”的内部结构,子弹一发一发串列装填在枪管内,利用电击发,因此射速极其惊人)

“金属风暴”这种武器概念最初是2001年左右,由澳大利亚人最先提出的,这种武器的设计是采用多个发射管组合起来,内部依次串列式装备弹药,同时配备电击发装置,这样就可以多个枪管(炮管)同时击发弹药,而且由于采用无壳弹串列设计,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后,第二发即可接着打,然后第三发……以此类推,由于电击发速度很快,所有炮弹几乎可以同时出膛,再加上多管复合设计,所以一瞬间就可以打出成千上万发弹药。根据当年澳大利亚人自己制作的“金属风暴”样机在测试时曾经1秒钟打出16000发子弹的惊人水平,如果按最大射速计算,1分钟内即可打出1百万发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金属风暴”样机试射,加特林炮是一套击发机构快速连射,而“金属风暴”是所有的枪管同时射击)

当年“金属风暴”概念可谓是风光无两,美国五角大楼甚至将其列入《主要军事技术名单》第八位。但由于这套系统过于复杂,不但还要使用无壳弹,而且其点火装置也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弹药和弹药相邻太近,容易引燃炸膛等等问题,所以当时火了一阵子后就彻底销声匿迹了整整20年,如今我国兵器杂志正式刊发出来,意味着我国对于该武器的研究工作已经趋于完成,或许在未来我们确实可以在解放军装备序列中看到这个“金属风暴”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已经设计定型的国产版“金属风暴”)

从《现代兵器》发布的封面照片来看,我国的“金属风暴”系统安装在一辆6×6的中型越野卡车上,车辆前方有驾驶室和操作室,后方货仓改为平板,安装了全套的“金属风暴”系统整合在一个大型炮塔内,并且整套系统可以360°旋转,没有射击死角。在炮塔后部还有一部处于折叠状态的相控阵雷达,推测可能是全系统的搜索雷达,能够为系统指示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看起来震撼,但是和“金属风暴”完全没法比)

当前各国武器装备中,灵活轻便的小型无人机越来越多,而且防不胜防。而传统的防空导弹用来打无人机,成本过于高昂,根本打不起,而现役的小口径高射炮的火力密度有略显不足,很难有效拦截来袭无人机等目标。这时候“金属风暴”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这种武器一次可以发射小口径火炮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的弹药量,针对无人机完全可以构成足够严密的弹幕,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拦截无人机的作战功能,并保障己方部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