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军工科研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方国家早年摸索实践的一些军事理念和设想,因为缺乏后续跟进往往只停留在PPT阶段,反倒是中国后来居上,将PPT转化为现实。还记得20多年前震惊世界的“金属风暴”吗?当年相关数据公布,这款装备的设计标准是每秒发射16000发子弹,射速高达每100万发/分钟。然而,这个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军事概念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就在近日,军事杂志《现代兵器》首次公布国产“金属风暴”武器系统,这一回,中国人再次把西方PPT成果转化为了实物。
追溯“金属风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认为可以在武器电子化发射上大做文章,以此来大幅度提高武器的射速。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将大量弹丸依次置于单个身管内,每枚弹丸后均有发射药,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子点火装置依次引爆发射药,从而达到连续高速发射的目的。
理论上来说,这种设计模式让武器摒弃了传统机械结构,采用了电子化学气点火的方式,因此射击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这个概念的提出,立刻在全球军工科研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高射速意味着火力强度和密度之高,这对于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解放军来说,无疑非常让人心动。按照当时的坊间传说,我国准备以一亿美元的高价引进这一技术成果,但无奈被美国捷足先登。
按理说,美国财大气粗,在军工项目上投入大,还有完善的军工基础和大批精英人才,推进“金属风暴”项目应该很顺利。然而,自项目启动以来,美国人多次遭遇技术难题,最终未能实现量产和列装。据参与相关项目的专家透露,其间他们遭遇的很多难题短期内都无法解决,如枪管因高温而变形、高压燃气可能导致后续弹药变形、高温燃气可能引起后续发射药自燃等。由于这些技术难题会影响作战效能,这让“金属风暴”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最终,美国人主动放弃了这一项目。
美国人半途而废,并没有让我们的军工专家放弃信心。此后,中国军工科研团队在分析美国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在时隔多年后终于圆梦。虽然说,国产“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概念还是借鉴了原先澳大利亚的版本,但在很多细节和关键技术上已经全面使用了自主原创的技术。
因此,这个版本是独属于我国的版本,堪称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尤其是在射击精度和射程,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中方科研团队都对其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让国产“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和实用性大幅提升。肯定会有军迷要问,如今解放军各兵种都有超强火力的大杀器,那么这款“金属风暴”的定位是什么呢?
可以说,国产“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武器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火力支援手段,更是为未来战争形态和武器发展趋势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尤其是在对空防御方面,俄乌战场和中东战场的一系列战例已经充分表明,饱和式打击下,现有很多防空系统都无能为力。而在对抗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等空中目标时,这款“金属风暴”将能发挥其作用。凭借极高的射速和多样化的射击模式,国产“金属风暴”武器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空中目标进行密集打击,这对于我国的防空体系建设而言,无疑将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军事进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