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2月12日

第 12 版)

“乡村CEO”的新成就

■ 沈煜潮 浙江德清 农业经理人

我是一名农业经理人,也被称为“乡村CEO”。今年是我跨行从事农业种植、管理、加工的第17年,也是我注册德清星晴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第7个年头。

这些年,我从承包100多亩土地开始,慢慢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到现在,我已经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成了德清县最年轻的规模种粮大户。

2021年,我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达到1954斤,水稻示范方最高亩产达到1932斤,刷新了当年浙江省湖州市的水稻亩产记录。

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我又发挥自己懂机械的优势,陆续购入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旋耕机等50台(套)设备,用于犁田、插秧、收割、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

为了提升水稻的品质,2019年,我别出心裁地请来了“新工人”——一群鸭子。但也面临着新问题:稻和鸭真的能共生吗?1亩田放多少只鸭最为科学?

经过反复实践,30天左右的稻苗和20天左右的小鸭“相处”最为融洽。“鸭稻米”顺势而出,因其独特口感受到消费者欢迎。

今年,我有两大期盼:一是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更多问题。二是购置一批无人农机,将更多新技术落到农田里,解放人力。

(本报记者 窦皓采访整理)

开门笑迎四方客

■ 王敬田 贵州贵阳 民宿管家

2019年,我正式开始经营“寻篱原舍”,这是一家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的民宿,我的职业就是民宿管家。

相比于传统的酒店经营者或服务员,民宿管家和游客的接触会更深入。不仅仅要满足他们的入住、就餐等需求,还要成为一名“本地通”。比如为他们提供旅游攻略,告诉他们贵阳有哪些值得游玩的地方,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什么。偏坡乡是一个布依族村寨,我还会告诉游客们一些布依族文化和习俗,让他们更加了解这个地方。

民宿管家还能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因为我们民宿在村里,距离地铁站较远,我通常会开车接送他们。早上,我还下厨房给客人们做早餐,都是当地特色的美食。早餐时间也是和客人们交流的好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

在我们当地,有许多村民以种菜、养家禽为生,以前他们需要很早出门,乘郊区公交车去市区卖菜。现在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我们这里,本地的村民再也不用早起赶车了,他们的东西在本村就能消化。我们还和乡里的非遗工作室合作,介绍客人到工作室里体验布依族蜡染、扎染等工艺,亲自做一件非遗产品带回去,客人们很喜欢。

(本报记者 陈隽逸采访整理)

用我的技术服务家乡

■ 潘国贵 广西河池 无人机驾驶员

稳稳起飞,播种、施肥、喷药,平稳降落……每年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都会根据当地农民的需求,在农田里进行无人机飞行作业。

成为农用无人机驾驶员,还得从我上大学开始说起。在校期间,我和我的团队获得过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无人机应用技术项目团体赛一等奖等多个专业技能荣誉,这为我现在的职业奠定了基础。

2023年,我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河池。我发现,因为地形地貌限制以及技术落后的影响,家乡农业生产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能。于是,我果断决定开始从事农用无人机驾驶。

从前,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民们需要人工播种、施肥、喷药等,不仅费时费力,种植面积大的农户还面临着高昂的用工成本。自从有了无人机,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对于“农用无人机驾驶员”这个乡村里的新职业,乡亲们从不吝啬赞许的目光和表扬的声音。我十分开心,因为我的技术和服务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本报记者 李维俊采访整理)

古村落活起来了

■ 刘 琳 安徽潜山 乡村规划师

如果不是成为乡村规划师,来自四川南充的我,不可能有机会在安徽潜山的乡村驻扎6年。

2018年初夏,我得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公司在安徽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正需要乡村规划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报名参加。

刚开始村民质疑,一个外地小姑娘能踏踏实实留在乡下,把村子规划好吗?我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选择租住在村民家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村里人种金丝皇菊,我就和他们一起除草、采摘、包装。

万涧村是天柱山下的一个传统古村落,有的民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段时间走访,我发现如果仅仅是修缮,老屋的后续使用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于是,我们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可以用房屋、土地、山林和现金等方式入股。如今,已经有超过100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经过修缮的老屋被开发成青年旅社。合作社还和村民一起将弃耕农田复垦种植金丝皇菊,每年可为村里带来70余万元的收入。

村民的腰包鼓了,如何让古村落进一步活起来?在修缮的老屋,我们打造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成立了黄梅戏、广场舞、诗歌等兴趣小组。这两年,万涧村还办起了“村晚”,都是村民自发创排节目。去年“村晚”选在了大年初三,我初二就赶回了潜山,和村民们过了一个热闹年!

(本报记者 罗阳奇采访整理)

与茶文化结缘

■ 陈应会 重 庆 茶艺师

2009年,我即将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一家茶艺山庄,正好看到一位茶艺师在表演,我被深深吸引。软磨硬泡下,我以茶艺服务人员的身份留了下来,学习长嘴壶表演。从此,我的工作与生活就与茶叶结缘。

如今,我在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担任教师。为了提升制茶技艺,我带着学生奔赴20多个产茶区县、拜访了30多位制茶大师、试制了上百种茶树品种……多年来,奔波忙碌、四处取经,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制茶技术。这也为我服务农村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为解决永川红茶汤色暗,易出酸味的问题,我们研究出红茶富氧发酵技术,即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增加氧含量,缩短发酵时间,使红茶汤颜色更鲜艳、香味更纯正、味道更甜醇,让永川茶被越来越多人熟知,造福了当地村民。同时,我还培养茶叶从业人员及爱好者6000余人。今后,我将继续为茶文化的传承、茶产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沈靖然采访整理)

打造不一样的家乡

■ 滕欣妤 青海湟源 电子商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湟源姑娘,2016年我怀揣将青海“名片”打出去的创业梦想,回到海拔3000多米的家乡创业。

“海拔高”“位置偏远”,这是我上大学时常听到的对家乡的评价。我就在心里暗暗起劲:要让大家知道一个不一样的青海。

大学毕业后,我先是南下广州学习电商运营技术。有了电商运营的经验,我回到湟源县开始电商推广之路,将县域内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农村里的无业妇女是我们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如今,湟源县庙沟村妇女群众们已是熟练工人,每日的收入足以补贴家用,幸福的模样让我感触颇深。我们采取签订合同的方式与本地农村30余个牛羊养殖户合作,间接带动当地农户从事牛羊养殖40余户。看着一箱箱快递发往天南海北,我内心非常自豪。

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体会到质量是电商企业的生命线。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鲜屠宰的牦牛肉不要……我也很幸运,自己辛勤的付出赢得了顾客和乡亲们的认可。

(本报记者 贾丰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