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限速15公里,外卖行业如何应对变局?》你能想象,15公里的时速限制能否真的约束一座城市560万电动自行车的步伐?外卖骑手还跑得动吗?这样的规定是交通管理的必要约束,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掣肘”?
12月30日,广州市将正式施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这一新规,电动自行车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对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的骑手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包括一周内三次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受到派单管控等。
这个新规的出台,让市民的生活方式、外卖行业的运营模式以及交通管理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动自行车是许多广州市民日常通勤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截至2024年12月,广州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已超过560万辆,并以每月10万辆的速度增长。车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深受中低收入群体外卖、快递行业从业者的青睐。
随着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也随之上升。仅2023年,因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就高达1500多起,导致数十人死亡。
特别是外卖行业,由于“多送多赚”的激励机制和平台算法的严格考核,许多骑手往往铤而走险,超速、逆行、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对交通秩序构成威胁,也让骑手的安全无保障。
正因如此,广州市政府决定出台这项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及使用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管控。
新规15公里的时速限制在法律上并非首次提出,现实中却显得尤为“突兀”。从事外卖的张先生表示,他的电动车最高时速达到50公里,在实际配送中,超过15公里是常态。如此低的限速让外卖骑手们担忧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生计。
广州市此次《规定》还要求即时配送企业定期检查车辆,防止非法改装,并依据限速要求调整平台算法和考核机制。平台方曾在技术上模拟过限速情景,得出的结果是:骑手的工作效率将大幅下降,配送时效和骑手收入都会受到影响。
不只是广州,国内其他城市也曾出台过类似的电动车限速规定。例如,2021年上海提出了非机动车限速20公里的要求,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外卖骑手仍选择铤而走险,因为“生存压力”大于“违规成本”。
相比之下,北京通过增加专用车道和优化配送模式,取得了更好的治理效果。这种差异让广州的“15公里新规”是否能真正落地成为未知数。
《规定》的实施短期内可能会对外卖、快递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平台企业优化规则,让骑手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规范。
15公里的速度能跑出城市的安全与秩序吗?交通治理不只是约束,更是平衡多方利益的智慧。外卖骑手的安全需要保障,市民的需求也要满足,而规则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有更多的“人情味”。你怎么看这项新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