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冬天来了。
裂变的开始
12月12日,@上海市天气 发布了一条消息,12月8日起,上海已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今天也能妥妥达标,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已正式开启!
同一天,位于上海的极越汽车总部,CEO夏一平被员工围堵在办公室。公司背景墙上写道,“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
汽车史上会不会留名,员工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字在不在公司社保上。
不妨来看一条紧凑的时间线:
12月2日,极越汽车法务部发文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如常。
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表示,公司目前遇到了困难,需要立即调整。
12月12日,网络传出了夏一平被员工围堵的消息。
愤怒和悲伤的打工人一改平日的低声下气,向CEO控诉:“社保断了影响多少人”“几千个家庭都搁这等你了”“拖到今天才说”……
更有甚者,要求夏一平把护照交出来,把存款拿出来给员工交社保。他们可能想起了很多老板,比如姓贾的,姓许的。
更多的裂变还在同步发生。
郑州正弘城店已无法试驾;南翔印象城店销售人员聚集在展厅开会,等待公司赔偿方案;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店灯光还亮着,但大门已经锁上;广州荔湾悦汇城体验店展厅内有两台车,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极越主播正在直播,看到消息后顿时崩溃了……
一夜之间,极越汽车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只是这名气,不要也罢。
盛世的残酷
2024年是奇特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能源汽车的盛世。
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正式达成的消息,被诸多媒体做成大标题。受众不知道上限在哪里,但行业人理应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宣告,今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汽车总销量的40%。
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首次突破百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只用了6年。从年产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只用了6年。
量的繁荣背后,常常潜藏着不同寻常的危机。
危机的开始从来不是步入中下场的时候,而是当达到顶峰的时候就已经悄悄酝酿、发酵。战争最残酷的时候也不是即将决出胜负,而是投入兵力最多、阵地规模最大的时刻,那时的战场就是绞肉机,焦灼着、拉锯着,到处都是生命被收割的悲歌。
这样的故事,是否似曾相识?
也就是十年前,我们眼看ofo横空出世,眼看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都不够用了,眼看各路资本群雄竞逐……
然后转眼间,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倒掉的速度比起来的速度还要快,幸运的被大企业大平台纳妾,不幸的被打入冷宫、成为历史名词。而无数消费者的押金,成了一笔糊涂账。
有网友发了一份新能源汽车名单,也有好几十个。它们有的如雷贯耳,有的只是听说过名字,还有的完全没想到那还是一个汽车品牌的名字。
这份名单后面附了它们的现状,有的在裁员,有的在裁员,有的在退出。
朋友说,单是姓极的就还有很多,极氪、极狐、极石……不过目前活得比较好的,好像也就极氪。
难越的寒冬
极越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历史又一次证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一哄而散。
和哪吒此前的危机有着相似之处,极越的危机也首先表现为资金危机。
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发了条朋友圈:
“没钱了。没钱了需要找钱,找钱需要活着,因此活着最重要,活着才有希望。”
有意思的是,“前”高合汽车项目工程总监杨悦卿也来凑热闹,在直播中劝慰极越员工:
能签就早点签掉,不要抱有幻想,早点走不是为了拿馒头,而是要比别人更早的进入这个市场。
杨总好像发现了新赛道,前景可期。
要知道,就连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前不久也陷入“邮件门”。作为巨无霸的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引发供应商的不满并公开表达出来。
当问题被摆到明面上的时候,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一位供应商诉苦,“我的利润才3%到5%,而这次要降的是合同金额的10%。”
比亚迪和供应商之间的红利分配,我们无法得知。但那封邮件有一点说的恐怕很诚实:
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
2024的年尾,远不是最残酷的时候。
这盛世,高度合拍。
这寒冬,极其难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