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是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作,也是一场双方士兵都不愿回忆的血战。在这场战役,恰逢朝鲜遭遇近50年最冷冬天,零下30多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志愿军士兵很多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被冻死在冰冷的雪地里。就是在这样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展开了无比惨烈的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遭遇朝鲜50年最冷冬天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长津湖地区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盖马高原,有朝鲜半岛屋脊之称,平均海拔1340,米,半岛最高峰白头峰(2749米,朝方称“将军峰”),就位于该高原西北角。
行进中的第9兵团
每年的冬天,盖马高原往往是最早迎来冰雪,最冷的一月份温度可以低到零下30多度。11月的盖马高原,本该是秋高气爽,漫山红叶的景象,却在1950年遇到了朝鲜50年最冷冬天,不仅大雪纷飞,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20多度。
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前,正在参加舟山群岛战役和浙东地区剿匪作战。1950年11月,为解决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粉碎美国妄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梦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紧急奉命入朝作战。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半岛北部第一线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一个团,共约23万人,军力明显不如联合国军,装备与火力上就更为悬殊。在第二次战役开始前,志愿军迫切需要二线部队快速入朝,配合先期入朝部队
从1950年1月起,第9兵团便作为攻台第一梯队在浙江待命,时刻准备发起解放台湾战役。但随着朝鲜局势瞬息万变,11月1日,第9兵团加入中国志愿军序列,随即乘火车北上,11月7日开始入朝。志愿军第9兵团由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任副司令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0、第26、第27军。第9兵团大部分是南方子弟兵,且又是担负攻台主力,所以3个军都是超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由于战事紧急,这些南方子弟兵来不及整训和做好在高寒地区作战的物资心理准备,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志愿军第九兵团的3个军,在美国航空兵侦察部队的眼皮底下悄悄地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还未稍作休整,便仓促投入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半岛东线战场。
第9兵团刚入朝,便明显感觉到朝鲜的气温要比一江之隔的丹东低得多。这才11月中下旬,丹东最冷温度也不过零下6、7度,可是,朝鲜的温度却普遍在零下15度以下,而且温度还在持续降低。
原本主要为解放台湾而屯兵浙江沿海的第9兵团,匆忙间奉命入朝,来到天寒地冻的朝鲜高原地区,没有任何准备。由于战事紧急,将士们甚至都来不及换装,就穿着单薄的秋衣渡过鸭绿江。没有见识过北方极寒气候条件的南方子弟兵,随时都存在着还未上战场就被冻坏的可能。看到这些单衣单裤,瑟瑟发抖的战士们,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不无担忧的说:“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为解第九兵团燃眉之急,贺晋年立即将库存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第9兵团使用,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也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的战士。可是,就这些装备,对于第9兵团近15万将士还是远远不够。更何况,预定入朝的时间不能改变,也导致这些临时调拨和脱下的衣帽鞋,也有很多没能来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车。
极寒天气的考验
1950年,朝鲜半岛遭遇了近50年来最冷的冬天。
这个冬天有多冷,我们做个比较。第9兵团入朝前,原驻扎地在浙东,11月的南方普遍温度在20度上下,奔赴朝鲜战场前,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丹东也并不算多冷,夜里温度也就在零下6、7度左右。可是一跨过鸭绿江,进入盖马高原深处的长津湖地区,气温却骤然下降。第9兵团初抵长津湖,气温便已经降至零下16度,而且,温度还在持续降低。这是近50年来,朝鲜半岛第一次这么早入冬,11月就出现极寒低温天气更是非常少见。
在冰天雪地啃土豆的志愿军战士
寒流来袭,大抵上与西伯利亚有关。影响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极端寒流天气,十有八九来源于西伯利亚高压(也叫西伯利亚寒流)。位于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有“朝鲜屋脊”之称,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40米。盖马高原就像横亘在朝鲜北部的天然屏障,为半岛其他地区阻拦寒流,所以,每一年的冬天,位于半岛南侧的韩国,平均温度都要比朝鲜高那么几度,这是因为盖马高原阻拦了大量冷空气所起到的作用。
而长津湖地区,恰恰位于盖马高原的腹地。朝鲜半岛50年来最冷的冬天,对于初次入朝作战的第9兵团,必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9兵团入朝后短短十天内,长津湖地区气温骤然降至零下20多度,积雪厚度在一米以上。由于前期御寒准备严重不足,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20多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800多人。
缺少御寒装备的第9兵团,没有想到才11月份,朝鲜就已经进入了极端寒冷的冬天,大雪加大风,让第9兵团吃了不少苦。
这一支大部分由南方子弟兵组成的兵团,大都来自年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进入朝鲜时,并没有意识到11月份的北朝鲜有多冷,他们大都单衣单裤,既没有冬装,也没有御冬避寒必备的手套、帽子和棉鞋等必需品,以至于许多战士因为冻伤和感冒而跟不上队伍。
对于入朝作战的仓促,27军79师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就深有体会的回忆道:“入朝时我们的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军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钻进去以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所以我们从服装保暖上来说,跟敌人是没法相比的。”
11月底,长津湖地区迎来暴雪,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积雪厚度达1米以上。这样的极寒天气,给志愿军的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隐蔽15万人的行踪,9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步履艰难地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在这样严酷的天气条件,行军根本就没有什么速度可言。令人恐怖的寒冷和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导致了9兵团在11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时仍没有进入预定作战位置,志司不得不批准了9兵团延期2天发起进攻的请求。
为了伏击美军,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在长津湖地区埋伏了整整6天6夜,穿着单薄的衣裳、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趴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雪地里一动不动,一直不敢合眼。没人敢睡,因为一旦睡着了,第二天就再也叫不醒了。
冰雕连
长津湖战役期间,一支撤退的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志愿军阵地,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美军想把他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
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得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有记载显示,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展开的27天时间里,零下20多度是家常便饭,受寒流影响,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下30多度,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战斗结束后,9兵团因极寒天气冻伤冻死者达30000多人,长津湖战役之惨烈可见一斑。
长津湖战役,美军的噩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补给对于能不能打好仗至关重要。在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后勤补给困难。战斗打响前,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不得不抽出26军留在2线,等待通过港口运来的苏式武器装备,替换当时部队中使用的陈旧的日式武器。而粮食供给仅仅只能维持两个军开赴前线。
美军飞机
打仗不能让士兵饿肚子,第9兵团入朝后,军需物资也跟在后面,一卡车一卡车的运到朝鲜。可是美国人的飞机无处不在,肆无忌惮的在中朝边境乱窜,看到我军卡车就是一顿轰炸。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就被美军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战士们不得不自己背着所需的弹药和其他用品。没有食物就拿毛毯、毛巾,甚至药品,和当地朝鲜老百姓换大米和蔬菜。虽然是以物换粮,但毛毯药品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也是战时必需品啊,没毛毯怎么抵过寒冷,没药品又怎么治疗伤病?
敌人的飞机随处可见,见人就打,见车就炸,后方运输极为困难。第9兵团刚入朝时,每名战士都背着大约5、6斤的高粱米,但很快就吃完了。战士们饿得不行了,就抓把雪吃,可是吃雪根本不顶用,不少战士被饿到头晕眼花,甚至出现了幻觉。
后来,志愿军战士们想到了一个解决食物供给的办法,那就是取之于敌。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清理战场,会先脱下阵亡美军的背囊翻翻看,多少会有吃的,比如饼干、罐头、香肠什么的。美军食物供给充足,上战场前都会给足食物,这些东西到了志愿军战士手里,正好解决了大家食物问题。
朝鲜50年来最冷的冬天,对志愿军和联合国军都是极其严酷的考验。长津湖战役所处的盖马高原,更是堪称冰雪地狱。28天的惨烈对战,就是伴随着皑皑白雪和零下20多度的低温。这场战役是双方士兵都不愿回忆的血战。
我们从美军的角度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这场战役的。
长津湖战役中被俘虏的美军士兵
尽管美军有着完善的御寒装备和丰富的食物供给,但是面对如此极端的天气,他们在战后也是心有余悸。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7团A连下士海洛德.摩尔豪森回忆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华氏零下20多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
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齐膝深的积雪面前也是束手无策,每小时行军速度只有500米。一次战斗间隙,一名美军随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道:给我明天吧。战争的残酷,竟让一个见多了生死瞬间的美军士兵都感到绝望和后怕。
长津湖地区所在的盖马高原,有朝鲜半岛“屋脊”之称,又恰逢50年最冷的冬天,风雪交加,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加上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战场环境甚是险恶。如此极端天气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血战长达28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战后,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曾对美军战史学家谈道:“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重创不可一世的美军,让长津湖成为美国人至今都不敢提起的噩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