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地区,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中央军在华北敌后唯一的一块根据地,具有“制豫北、晋南,屏障洛阳、潼关”的重要战略地位。国民党在此驻扎了11个军,总兵力20余万人,由何应钦参谋总长坐镇洛阳,负责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5月7日,日军以10万兵力,发动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以兵力论,二十万对十万,国民党军队占绝对优势以地理位置论,国民党军已在此驻扎数年,防御工事完备,地形熟悉,加之山区不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作战,理应取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但战事之发展,完全是相反的一种结局。堂堂20余万大军,竟牺牲4万2千人,被俘3万5千人,投降日军2万余人,失踪近2万人,而毙伤敌官兵只有9千2百人(日方公布数字仅数百人)。两相对照,其悬殊是多么的显明!

此役是“皖南事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发动的首次大规模进攻,网上传言“中条山战役”的失败,与八路军的见死不救有关,事实真的如此吗?

战前情报预警八路军主动开展破袭战

早在“中条山战役”发生之前,一二九师部队,就曾将敌人图谋进攻中条山的情报告知国民党驻军指挥机关,希望他们做好对日军作战的准备工作。

同时,为对付日军之进攻,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还致电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提出八路军以主力一部进入中条山及汾(河)南三角地区,担任同蒲、白晋铁路南区之破袭,黄河北岸之控制,以援助友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役开始的当天,即5月7日,八路军总部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就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出关于猛烈开展交通破击战的“命令”。遵照这一“命令”,我八路军太行、太岳、北岳、冀南、冀中等部队对同蒲、白晋、石太、平汉等铁路线展开破袭,先后作战二百多次,给敌以有力打击。

5月7日夜,八路军一部攻入白晋铁路线之牛寺,将敌地堡、铁道全部摧毁;9日,攻克同蒲铁路线赵城以北三十多个敌据点。10日,同蒲铁路之平遥以南、白晋铁路之长治以南、平汉铁路之石家庄以南各段之破击战更形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进攻中条山

14日,八路军某部设伏于子洪口以东地区,摧毁满载敌兵及其军用物资之汽车十五辆;另一部进袭阳曲之敌,焚烧其仓库粮食三万多斤。同时八路军还破坏了邢台至沙河段铁路,使敌交通中断数日。为牵制日军,我太岳军区一部还跨越(汾)屯(留)公路,挺进岳南,开展游击战争。

据初步统计,仅晋察冀部队,在交通破击中即作战481次,攻克敌据点31处,毙伤日伪军5300余人,缴获步枪二2800余支、轻重机枪20挺、迫击炮20门、掷弹筒27个。这些作战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进攻。

蒋介石求援八路军主动出击被路透社报道

当中条山国民党驻军陷入敌之重围,面临严重危局时,曾极力鼓吹“防共、限共、溶共、反共”,制造“皖南事变”的真凶蒋介石,通过周恩来“转电”我中共中央,要求华北我军“配合行动”,用游击战争的办法,切断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等敌交通线,以解中条山驻军之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目前,国民党十分恐慌,望我配合甚切,我之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配合作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八路军总部当即作了部署:在平津、平保及太原以北之铁路线,开展较大的游击战争;在临汾、安阳之南北地区,对敌作灵活的进击,如敌南进道(关)洛(阳)地区,应作较大规模的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彭德怀正式发布了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命令”,向八路军所属各部队具体下达了破击同蒲、平绥、正太、白晋、平汉等敌铁路交通线的作战任务。

随之,华北我八路军部队及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在已有破击战的基础,进一步扩大范围,展开了广泛的交通破击战。从而给敌后之日军以沉重打击,给进犯中条山之日军以有力牵制,不仅配合了国民党军队作战,而且也为他们撤退赢得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抗日军民开展的声势浩大的交通破击战,被群众誉为是“将要爆发”的“又一次百团大战”。驻重庆之法国路透社记者,亦于5月28日作了这样的报道:

“中国北部军队(当时在山西能如此大规模作战的只有八路军)全体同时出动,袭击了日军占领之重要交通线之平汉路、平绥路、同蒲路、正太路及山西省公路皆遭华军四面出击。上述各战线努力援助晋南之华军作战。”

积极为撤离国民党军提供帮助

不仅如此,即使是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队,在路经我抗日根据地之际,也得到了我八路军部队的特殊“照顾”和必要的策应。

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九十三军军长刘戡,率部由沁水、端氏一线向北撤退,进入安泽县唐城镇后,经与我太岳军区首长谈判,达成了经太岳抗日根据撤军的“协议”。“协议”不仅允许该部取道太岳部队驻地向北转进,而且规定我太岳部队指派向导引进,过境时当地供应给养。同时还表示,为便于第九十三军撤退,我太岳部队对沁(水)翼(城)公路一线之正面,可相机出击,在其侧翼,可进行游击战,以阻击尾追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戡

这样,在我太岳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援助和支持下,刘戡之第九十三军的三万余众,得以越塔儿山,跨同蒲路,摆脱尾追之敌,顺利转进临汾,直插晋西,取道西渡,入陕西境内。

同一期间,李铁军之第七十六军,也在我太岳区抗日军民的支援下,顺利通过白晋线,向东转移至河南境内。第九十八军,则在武士敏军长率领下,继续留在岳南,同我军民一起坚持抗战。

“中条山战役”发生在国民党政策发生倒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最严重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后不计前嫌,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团结对敌、共同抗战的路线,积极出援,配合了国民党作战,策应其撤退。如果不是这样,国民党的二十万之师,必将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