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切断中国芯片供应,他们将束手无策。”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十分自信的说。同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年轻科学家施一公正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攻关,此番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震动。
张忠谋确实有嚣张的资本,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商,在芯片制造领域确实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特别是晶圆技术让台积电当之无愧的坐上了世界头部的宝座,几乎垄断了全球最精密芯片的生产。
张忠谋的威胁也不是随口瞎说,我国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远不如西方强国,尤其是在高端芯片的生产和设计方面,对台积电等国际巨头的技术支持还是比较依赖的。
美国对我们疯狂的技术封锁更是将我国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那一年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白热化。
美国开始全方位的对我国芯片出口实施禁令,华为成了美国阻击的对象,台积电等一众企业纷纷响应美国政策,对大陆部分企业实施芯片断供。
这让我国的科技产业一度陷入了僵局,科技的背后是人才的支撑,相比技术差距,最让人痛心的其实是人才的流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多次公开场合中坦言:“许多中国高科技人才宁可在美国平庸度日,也不愿回国施展才华,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作为曾经的海外学子,施一公深知人才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人才流失的忧虑。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人员在海外深造后选择留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其中不乏一些年轻学者选择放弃回国的机会,选择在国外过上“平庸但安稳”的生活。
科研环境、福利待遇以及生活质量的差距,使得他们对回国的热情逐年下降,对我国而言的损失真的太大了!
多年的积累与投资才培养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却在成长之后选择为他国效力时,这带走的根本就不单是一份工作,而是几十年的科研经验和未来的创新潜力。
好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科技领域的政策环境也逐步改善,2023年,中国的科研投入已跃升至全球第二。
国家更是出台了大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施一公本人也身体力行,回国后积极推动人才引进并成立西湖大学,为祖国培养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
正如张忠谋所言,芯片制造是科技竞争中“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国家军事和民用技术发展的基石,也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关键。
虽然我们比起科技大国还是有些差距,但国内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公司,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都已经可以在某些领域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
从被动到主动,中国科技的道路虽然崎岖,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与希望,张忠谋的芯片威胁或许暂时让人畏惧,但它却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步伐,迈向未来的科技巅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