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末系列楼市优化政策之后,一系列楼市新政“组合拳”持续发酵,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升温态势。

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一线城市迅疾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为楼市不断添柴加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2日发布的减免税收的公告,除了减免契税之外,同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此后,京沪两地在18号和19号相继取消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加大住房交易税收优惠力度。而广州,更是在18号发布了《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放宽引进人才和政策性入户条件,优化积分制入户方式,新增了安居乐业、投资纳税两种入户类别。

豪宅税的取消,对改善型群体构成重大利好。在深圳,价值千万的二手豪宅,会节省40多万税费。而曾经高不可攀的一线城市的户口,也终于借由购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暴增。

迄今为止,12月份北京的二手房成交已经达到9000多套,按照这个速度,二手房有望创下新的纪录。随着成交量的增长,挂牌量也减少到13万套。

市场信心的恢复也体现在土地市场上——昨天,中海以110.54亿底价拿下丰台万泉寺棚户区改造项目,这是北京今年的第三个百亿地块。

在上海,继10月份二手房成交2.4万套,11月份2.7万套之后,12月刚过三分之一,二手房成交已经达到了1万套。

上海豪宅的表现尤其抢眼,根据克而瑞的统计数据,在2024年以来的30个“日光”盘中,均价10万元的豪宅盘就占了17个。

11月,广州的二手房网签量突破1.1万套;10月份新房网签10418套,11月略有下降,也达到了8304套。

对于这样烈火烹油的市场,开发商也积极响应。

譬如,越秀地产在12月3号拿下一宗地块,迫不及待地于当天就公布了案名——越秀桂悦东晓,并在第二天就开始动工,计划于月底面世。

这样的速度,即便在高周转盛行时代,也堪称奇迹。

经历了近三年深度调整的深圳楼市,在9月新政之后也火了起来。

10月份和11月份,深圳二手房网签数据分别为6118套和7125套,从12月1日到11日,二手房网签量已经达到了3432套,12月有望突破8000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率先回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源于市场情绪和政策层面的双重buff。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多次提到,这一轮救市中出现了城市间的层层虹吸现象。

一线城市对低层级城市的资源吸引效应,形成了城市间力量不对等的对抗,即一线城市对资源、人才及资本的单向汇聚。

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产紧密关联着诸多稀缺资源和优质福利,比如顶尖教育、先进医疗等,这些先天优势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同样,不断流入的人口构成了支撑房价稳健上涨的关键因素。

在一线城市的利好政策不断降低购房门槛的刺激之下,其他城市的意向购房人群纷纷冲入一线城市,市场在急剧分化,而这种虹吸现象进一步凸显了一线城市及其优质资产的核心地位。

10月份,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曾经有外国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住建部部长倪虹则表示,“虹吸效应”是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都会趋利避害”。

既然允许因城施策,把市场调节的权力下放,市场上出现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就在意料之中。一线城市已成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主战场,而那些缺乏产业基础和人口持续外流的小城市,在这场淘汰赛中的结果也已经注定。

不同于去年文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第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为第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在第一位,而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第二位。

过去的几年,我们迷恋高端产业,这无可厚非,但高端产业见成效绝非一蹴而就,传统产业这么多年所积累的动能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因而被重新评估。

当消费已经成为明年经济最大战略突破口的同时,作为国民支出的占比最重的房地产,其作用自然成为被重新审视和战略调整的关键一环。

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专门论述了防范化解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推动止跌回稳问题。

本次大会上确定了明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明确为“更加积极”,为明年救市腾挪出更多的空间。

可以预见明年央行新一轮的降准、降息等放水动作,贷款购房的负担会继续减轻。

这次大会,一改之前对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满足”和“支持”之类的表述,提出了“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传递出更为积极、主动的政策信号。

这不仅表明政策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两类需求,而且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来挖掘和释放其潜力,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明年,将是史上最宽松大年,也将是一线城市楼市大放异彩的时刻。